送子上前线

1949 年 9 月,毛岸英和刘思齐商量好了,决定过一些日子结婚,随后, 又征求刘思齐的妈妈张文秋的意见。

婚期初步定下以后,毛岸英来到父亲这里。

毛泽东说:“我同意,你们准备怎么办婚事呀?”

毛岸英说:“我们商量了,越简单越好,我们都有随身的衣服,也有现成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

毛泽东非常高兴:“这是喜上加喜,应该艰苦朴素。但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大家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了。她想请谁来都可以,来吃顿饭。”毛岸英和刘思齐经过商量,写了一个参加吃饭人的名单,名单上有邓(颖

超)妈妈、蔡(畅)妈妈、康(克清)妈妈、谢觉哉伯伯、陈瑾昆伯伯等。毛泽东看了名单,说:“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

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应该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应该请王定国;请了陈瑾昆,还应该请梁淑华。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

1949 年 10 月 15 日,婚礼在中南海里举行。毛岸英和刘思齐在晚饭前都赶到了中南海。毛岸英穿的是平常穿的衣服。刘思齐穿的是灯芯绒上衣,裤子是半新的,只有方口布鞋是新买的。

在菊香书屋的西屋里,只准备了一桌饭,首长们并没有都来吃饭,但是都来表示祝贺了。还给毛岸英和刘思齐送了礼物。礼物也很简单,只是枕套之类的日用品。

婚礼结束后,毛岸英和刘思齐临行时,毛泽东送给岸英一件呢大衣,并风趣地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晚上可以当被子盖,白天岸英穿上可以防寒。”

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考虑出兵不出兵,连续几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开会那天,他的东屋里坐了一屋子人,除五大书记外,记得还有高岗、彭德怀、林彪、彭真等人。满屋子烟雾腾腾。从五六点钟开始研究,一直到后半夜。最后研究决定派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出兵后,毛泽东又是几天几夜不能上床睡觉。那天上午八九点钟,毛泽东服过安眠药,刚躺下,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来汇报情况。他在东屋办公室等候,我请他坐,他不肯坐,在屋里转着圈走来走去。我见他急得坐不下来, 就去主席卧室察看。毛泽东仍然睡不着,不停地翻身。我就进去小声报告: “主席,聂荣臻同志来了,在办公室等着。”

毛泽东闻声坐起身:“我起来吧。”

我忙帮他穿好衣服。他两脚一落地,就朝东屋走。

聂荣臻见主席来了,上前一步立正敬礼:“报告主席,志愿军已经过江, 前线的形势⋯⋯”

我只听到这么半句就退了出来。

半小时左右,聂荣臻走了。毛泽东没露任何神色,只交待一句:“我睡觉吧。”

我送他上床。毛泽东没有再吃药,躺下工夫不大就睡着了。鼾声均匀, 睡得很香。

全国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这期间聂荣臻几乎天天来。一个是军委主席,一个是代总参谋长,联系不能断。

毛泽东决定送儿子出国参战。江青和其他一些同志都曾劝阻毛泽东,说岸英在单位里负有重要责任,离不开,不要去参战了。毛泽东讲了应该去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仍然是那一句话: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毛岸英告别结婚刚一年的妻子,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在志愿军总部充当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 年 11 月 25 日,志愿军打响第二战役的第一天,志愿军总部遭到敌机轰炸,毛岸英不幸牺牲。彭德怀给毛泽东、党中央发来了电报。

机要主任叶子龙拿到电报后,忙同周恩来、江青研究一番,没有告诉毛泽东。后来,毛泽东办完公,到万寿路新六所一号楼休息时,叶子龙和江青才把消息报告了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正坐在沙发里。听到消息,先是一怔,盯着江青和叶子龙一声不响。

江青和叶子龙不敢说第二遍,也不好说什么劝慰的话,不约而同垂下了头。

于是,毛泽东眨了一下眼,目光开始缓缓移动,望着茶几上的烟盒。 他去拿烟,两次都没将烟从烟盒里抽出来。我忙帮他抽出一支烟,再帮

他点燃。

屋里静了很长时间,谁也没说一句话。能够听到的只有毛泽东咝瞠的牙缝往里吸烟的声响;陕北农民吸烟都喜欢发出这种咝咝声。

大概烟雾熏了毛泽东的眼睛,大概他想起了儿子许许多多的往事,我见到毛泽东眼圈陡然一红,湿润了。

叶子龙一声不响地退了出去。

又沉默了很久,毛泽东吸完第二支烟,把烟头熄灭在烟缸里,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发出催人泪下的一声叹息:“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我顿时泪溢眼堤。

毛泽东没有哭,又点燃一支烟,开始听江青汇报儿子牺牲的经过。大意是敌机轰炸,扔燃烧弹,被烧死了。

毛泽东最后只交待一句:“这个不要急着告诉思齐了。”

此后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当面汇报志愿军人朝作战情况时,心情沉重地谈了毛岸英的牺牲。

毛泽东点燃了香烟抽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慢他说道:“革命战争, 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同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一样,毛岸英的忠骨被安葬在朝鲜平安道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里。

这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公开后,毛泽东对刘思齐说:“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从那时起,毛泽东就格外疼爱刘思齐,时常亲自过问她的衣食住行。在每次去信中,总是称她为“我的大女儿”,“思齐儿”,“娃”。

1961 年,毛岸英牺牲已经 10 年了。 29 岁的刘松林(刘思齐已改名),

仍是孤身一人。毛泽东更加关心她,希望她尽早成立一个新的家庭。

不久,刘松林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相识。刘松林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杨茂之早她一年到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指挥。他们在中国留学生的集会上见过面,但没有说过话,更没有想到对方会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

1962 年 2 月,他们结婚了。毛泽东抄录了一幅他刚创作的《咏梅》词,

算作贺礼。另外给了 300 元钱,叫刘松林代买礼品。

婚后个把月,刘松林和杨茂之一起去中南海看望毛泽东。那次,毛泽东和杨茂之谈得很投机,他对杨茂之似乎颇为满意。

(节录自李银桥著《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58—163 页。作者当时任毛泽东的卫士、卫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