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1930 年 6 月,毛主席率红四军到闽西,了解到闽西土地革命中的一些问题,在长汀县的南阳(今属上杭)召开了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 根据群众的要求,在原来“抽多补少”土地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抽肥补瘦”的办法,就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原则,就在这次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会后毛主席前往汀州。而我当时也正在汀东做群众工作。一天傍晚,我

接到通知要我赶到汀州福音医院后面北山老古井的一座楼房去向领导汇报上作。我到达福音医院大已经很晚,那时才知道是向毛主席汇报。汇报开始后毛主席听说我带工作组下乡剿过匪、打过土豪、分过田地。就笑着说:“呵, 你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哪!”接着向我提出了一连串问题:群众发动得怎么样呀?开起会来,他们敢不敢讲话呀?参加开会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些什么要求呀?等等。我一一作了汇报,毛主席听得十分认真,有时边听边问, 加以引导,有时又接过话题,分析议论,阐述革命道理。当我汇报到,对于组织衣会,人们的态度并不一致,那些穿着比较好,嘴巴能说的人,就不那么热心,他们说:“我们几辈子没有参加农会,不是一样种田吃饭吗?”这些人开会喜欢挤在前面,他们看不起衣衫破烂,不大说话,站在后面的穷苦人,还常嘲骂穷苦人:“你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一枚针,懂得什么!”毛主席插话说:“真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一枚针的人,受苦最深, 革命性最强,是我们的依靠力量,一定要认真把他们发动起来。我们不能把工作的基础放在那些穿着得好,嘴巴能说的人身上,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 要具体分析”。当我汇报到我们还搞不清参加“三合会”、“三点会”等帮会组织的人算不算土匪时,毛主席指出:参加“三合会”、“三点会”的人, 除少数会道门头子外,大部分是穷苦人,他们生活困难,没得吃,有时也自发地去抢地主豪绅的东西。但他们不是土匪,你们不能打,要团结他们。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孤立和打击真正的地主豪绅。毛主席又形象地用散沙和湖洋泥(即一种叫湖洋田的水田里的胶泥)做比喻,进一步向我解释团结的重要性,他说:群众没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好比一堆散沙, 缺乏力量,我们要甩湖洋泥把这堆散沙胶在一起,捏成一团,这就团结得很紧,不会散了。毛主席的比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它里面的道理又是那么深刻。我以前仅是凭着我的阶级本能去爱谁、恨谁,碰到比较复杂的情况, 就不知如何办好,听了毛主席的教导,使我开始学会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当毛主席知道我是广东人时,又教育我要注意团结本地干部。他说:本地干部土生土长,情况熟悉,夜晚不打灯也能摸着群众家的后门。你们不熟,群众家的大门开着,你也摸不着。

南阳会议后,闽西的土地革命按照“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对以前已分配土地的地方,又进行了土地的调整,群众普遍比较满意,积极投入了土地革命运动,闽西的红军扩大了,根据地也得到巩固和发展。不过这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如提出了反富农的问题,在没收地主土地财产的同时,富农的土地财产已被没收。到了 1931 年以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政策,在闽西逐渐贯彻,土地革命的政策就越来越“左”, 如提出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口号,以后又开展查田运动,越查越“左”,最后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我在闽西工作 4 年,直接参加了土地革命,对这些“左”的错误所造成的危害,深有体会,其中记忆犹新的有分配土地的原则是按人口平均分配,还是按劳动力分配等问题。闽西第一次分田时,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以后有人提出,按人口分配是富农路线,因富农家里人口多,按人口分配对富衣有利,要按劳动力分配,16 岁以下的小孩和妇女算半劳动力,只能分配半份土地。这个问题一提出,在干部和群众中引起激烈争论。劳力多的农户没意见,劳力少的就有意见,特别是妇女,意见很大。我做妇女工作,整天在各乡、村跑,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贫雇农家里的青壮年男子多数参加了红军,妇女实际

上成为主要劳动力,她们分半份田是很不合理的。再说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的生活本来就困难,如按劳力分配,他们分得的土地就少,生活就会更困难。我坚决不同意按劳力分配,但上级规定要按劳力分配,我思想上很想不通。

1931 年夏,我参加闽西慰问团到瑞金慰问红军,在叶坪见到毛主席,他问起我们闽西土地革命的情况,我就向毛主席反映说:“现在群众对分配土地问题,讨论很热烈,有的人主张按人口平均分配,有的人主张按劳动力分配,还有的说妇女和 16 岁以下的小孩是半劳力,只分半份土地,妇女和多子女的群众意见很大”。毛主席问我:“你的意见怎样?”我说“还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好,最好是‘中间不动两头平’”。毛主席说:“要按人口平均分配,‘中间不动两头平’好!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中间不动两头平,即中农的土地不动,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地主、富农的田多是屋前村后的肥田,贫农的田多是边远山脚的瘦田, 分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肥田和瘦田搭配均匀来分,替贫苦的农民设想得周到一些!”我听了很高兴。我们回到闽西后,有些地方已按劳动力分了田, 出了不少问题,以后又改为按人口平均分配。

1932 年春夏,毛主席在汀州傅连障的福音医院养病,有一天叫我去汇报工作。他问我长汀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怎么样?我如实地汇报说:有些地方生产搞得好些,群众生活也好些;有些地方群众的生活还是很苦,粮食不够吃,靠吃菜于、薯干,吃盐也很困难,盐很贵,又买不到。我们只得动员群众种杂粮,种爪菜来度荒。毛主席说:你们这样做很好,当个县委书记, 要管好大家的家务。要组织群众多种杂粮、爪菜,晒些菜干、薯干、芋头干、南瓜干、笋干等等准备渡荒。没有盐吃,可以组织群众挖烂屋的旧墙土熬硝盐,过去盐商屯盐的地方的泥土也可挖来熬盐。有盐时,动员群众淹些咸菜, 没盐时当盐吃。我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编了个顺口溜:“大口小口,每家三斗(指三斗粮食);大袋小袋,每家三袋(各种干菜);大缸小缸,每家一缸(指咸菜)”。我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要群众准备这些东西来度荒。

总计我在长汀当了一年多时间的县委书记,得到很大的锻炼,各方面都有所提高。1933 年上半年,福建省委开展了反罗明路线的斗争,我因对反罗明路线思想不通,被调离了长汀县委。

(摘自李坚贞:《我的回忆》,见《中共党史资料》第31 辑,第 15—18 页。作者当时任中共福建省长汀县委书记。后历任中央纵队干部休养连指导员、中共中央妇女部长、华东局、山东分局妇委书记等职。建国后任中央监委委员,广东省委监委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