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诅咒”自己的老乡记功

在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的岁月里,边区军民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就说吃盐问题吧,东、南两条路一卡,盐的来源就断了。盐啊!盐啊!这平时不起眼的东西,一旦没有了,就觉得它比什么都宝贝。在断盐的日子里,吃什么都没点味道,几天工夫,身子就打飘飘,眼睛看什么都恍恍惚惚的,手脚也觉得无力了。

生命少不了盐。战斗少不了盐。为了解决千百万人的吃盐问题,党中央、边区政府专门作了研究:东、南两路走不通,就在西北要。延安的西北边在宁夏境内有个盐池。于是,党中央、边区政府决定,部队所有的饲养员、牲口,以团为单位组成驮盐队,有毛驴的老百姓也组织起来,到盐池驮盐,解决党政军人员和延安群众的吃盐问题。

驮盐队不负党中央、毛主席和政府的重望,很快扭转了危局,把盐运回来了。机关、部队改变了清淡寡味的生活。市民也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咸盐了。有了盐,小米饭也甜,野菜也有了味道。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云雾随之消散了。街谈巷议,无不赞颂共产党,有的说毛主席是真正的“及时雨”;有的说毛主席是我们穷苦人民的好领袖,是真正为我们人民办事的。他心里有天下大事,又想到群众的柴米油盐,真是人民百姓的贴心人⋯⋯

在一片赞美声中,我们突然听说有人骂毛主席,而且骂的很不象话,诅咒“雷公劈死毛泽东”。直呼名讳已属不恭,还诅咒,这可不得了,不是反革命分子才怪呢!中央有关部门和边区政府立即派人追查。一查就清,说这些话的原来是一个驮盐的老乡。

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毛主席耳里去了,他马上把中央机关和边区政府有关人员召去,交代说:“不要精神紧张,不能感情用事,既然是一个老乡说的,必有苦衷。任何事情,结论只能下在调查研究之后,而不能下在调查研

究之前,这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原则。”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这位老乡赶着毛驴去驮盐,是时正值隆冬季节,塞北的冬天寒冷异常,到处是冰天雪地。但驮盐的人们知道,雪花虽白,当不得盐用。为了早一天把盐驮回,天气再恶劣,行程再艰苦,他们情绪却很高。从延安到盐池,好几百里路,紧赶慢赶,也得走半月左右,晚上要在途中投宿。可是,西北人烟稀少,村落零散,没有驿站实在是苦了行路人。投着了村,还有个避风雪的地方,投不着村,就只好在野地里过夜,人畜又冻又饿, 饥寒交迫比什么都难熬。由于边区政府派出驮盐的人多,没有组织好,晚上占了所有的驿店;致使这位老乡未投着村,苦熬了一夜,肚子里就胀闷了。他连续三夜在冰天雪地里挣扎,这怨气就憋不住了,也顾不得天高地厚,骂人的话就溜出了嘴。

毛主席听完了汇报,严肃地说:老乡没有罪,应该给他记一功。他骂得好,骂中了我们的官僚主义。我在江西瑞金工农代表大会上讲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我很佩服这位老乡的勇气,我要见见他,听他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亡丰补牢,未为迟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要向老乡道歉,请他批评我们的工作。

毛主席抽空接见了这位老乡,详细地向老乡询问了情况。过后,毛主席又召去边区政府有关人员,研究了运盐路上设置驿站的问题。在毛主席的关怀和组织下,驿站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此事发生后,毛主席还一再地告诫大家要吸取教训,一定要倾听群众的呼声,一定要注意群众的情绪。毛主席在马列学院作报告时,又联系这件事对我们说:“唐朝丞相魏征很懂得民心民意的重要,他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他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是人民的代表,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我们决不可以因为怨恨大小而分别待之,这个问题应当使每个共产党人都知道,都做到。”

毛主席亲自解决运盐驿站问题和教导我们注意群众情绪的话语,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作者韩世福,原题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见《星火燎原》杂志 1983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