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夜畅谈中国革命

1948 年 4 月 11 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来到了阜平县城南庄。

毛泽东同志来的时候,是从五台山北麓的鸿门岩过来的。听说,中途遇雪,停了两天时间,才上了五台山。

我熟悉那个地方。上鸿门岩,有一条盘山路。山下还没有什么,一上山巅,风疾云驰,气候就有很大不同。不要说路上有雪,就是好天通过它,也得花费一点力气。

毛泽东同志坐的是中吉普,汽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轮子打滑,走得很慢。他看见山路难行,就从中吉普上下来,徒步走在山路上。同他一起来的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也下车走在毛泽东同志后面。

他们时而乘车,时而步行,用了不少时间,才翻山越岭,过了龙泉关。4 月 10 日傍晚,大约在离城南庄五六里远的地方。我们迎上了毛泽东同

志的车队。同毛泽东同志一起到城南庄的,除了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外,还有一些随行工作人员。我把他们迎进了小院。

那时候,毛泽东同志显得有些疲劳。听说,他从重庆回来时,身体就不太好。前一段,又在陕北拖了一阵子,身体没有得到恢复。但是,看上去精神倒不错,我们希望他在城南庄期间,能够休息一下,恢复健康。

毛泽东同志住下之后,就忙起来了。按他的老习惯,晚上彻夜办公,直到第二天凌晨。我知道在白天睡眠是睡不踏实的。为了让毛泽东同志休息好, 在他睡眠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干扰他。

过了两三天,周恩来和任弼时同志离开了城南庄。因为党中央机关设在西柏坡,他们到那里安排工作去了。

毛泽车同志同我住在一起,每天都有接触,经常谈一些问题。有一次, 他越谈兴致越浓,同我进行了彻夜长谈。

这次谈话的内容,有许多已经记不得了,有些则至今记忆犹新。

看来,毛泽东同志对晋察冀边区的群众有颇为深刻的印象。他说,一过龙泉关,觉得群众很热情,就好像当年在江西到了兴国一样,群众都是笑逐颜开。他回忆说,在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要试一试,在敌后究竟能不能站得住,结果你们在敌后还是站住了。

我对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能不能站住脚,关键是执行党的政策。把一切抗日力量团结起来。

接着,我们的谈话内容,就集中在过去执行政策上的经验教训。我们回顾了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时候,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实行了许多“左” 的政策,结果在根据地周围,造成了严重的赤白对立,我们每向外走一步都有困难,这是自己孤立了自己,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给革命造成了很大损失。

我对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在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接受了这个历史教训。我们认真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地团结了各阶层的群众,再没有出现那种对立情况。所以,我们到处都可以走,自由得很,安全得很。每到一个地方,群众都欢迎我们,工作起来,非常方便。

关于当时的中心工作土地改革问题,我们也谈了许多。

我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了晋察冀的土改情况,和土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说,在土地改革问题上,有人批评我是右倾,原因就是我没有搞“左”的那一套。那时候,有的地方出现了消灭地主、富农的现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央的上改政策,我们不能那样子槁。过去,在王明路线时期,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甚至侵犯中农利益,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无论如

何不能再重复了。根据中央的指示,我们在根据地先平分土地,然后再进行复查,发现了问题就用“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的办法解决,对地主不搞“扫地出门”那一套。因为我们搞土地改革,是要消灭封建的剥削制度,消灭地主阶级是消灭它的剥削,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他们。所以,我们在平分土地的时候,对地主、富农一样看待,该分给他们多少土地,就分给他们多少土地, 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毛泽东同志对我说,斯大林曾经讲过,苏联当年搞富农吃了亏,我们应该记取这个教训。

我对毛泽东同志说,有的人还主张挖浮财,我说不能强调挖浮财。因为经营工商业的,有地主、有富农,甚至还有中农。对此,在工商业上你很难分得清楚。我们党的政策是在上改中不损害工商业,这是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我们可以通过工商业者,从敌占区买回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强调挖浮财,必然损害他们的利益,就把这条渠道挖掉了。

毛泽东同志完全同意我上面的意见,批评了那些错误的做法。除了谈土地改革的问题,我们还谈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了这一政策的作用,后来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我军打到蒋管区的时候,以及建国初期,还是先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然后再进行土改。

谈罢土地改革问题,已经过了午夜时分。可是,毛泽东同志毫无倦意, 他还要我搞一点酒来。

我让警卫员搞来一点酒,又搞来一点菜,同毛泽东同志继续畅谈。

我陪着毛泽东同志,边喝边谈。从土地改革问题又谈到王明路线、党内斗争、遵义会议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最后,毛泽东同志谈了对解放战争的想法。他说,抗日战争打日本,是要持久的,解放战争打蒋介石,不能拖得太久,解决得越快越好,这样对我们有利。第一步,先解决东北、华北。为了引开国民党的力量,让刘、邓大军出大别山,陈、粟大军打过长江去,第二步,一野到西北、西南去。华北除抽调部分兵力增援西北,西南外,其余部队仍留在华北地区,准备在华北搞两三个兵团。那时候,因为华北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了,敌人只固守着几个城市据点,部队建制用不着那么大,待解决了东北敌人之后,再解决华北剩下的城市据点。这就是当时毛泽东同志对战争进程的一些设想。

我们结束那次谈话的时候,村里已经是鸡鸣报晓了。

关于陈、粟大军打过长江去的问题,后来粟裕同志来见毛泽东同志,提出过长江有困难。我听了这个意见之后,曾经向毛泽东同志建议,他们可以先在黄河以南作战,同样可以拖开敌人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同意了这个建议。

在这次谈话之后,有一天毛泽东同志问我,因为他的身体不太好,斯大林要他去苏联休养,他是去好,还是不去好?

我说:“斯大林邀请你去莫斯科,这固然是一番好意,如果主席要去的话,我们可以护送到东北。但是,如果主席征求我的意见,我觉得还是不去为好。因为根据现在的情况,护送主席到东北,一般说没有问题,不过处在战争环境,难以有绝对把握。其次是你现在的健康状况已经相当差,再长途跋涉就更不利,请主席三思。”

毛泽东同志听了我的意见,表示考虑一下再作决定。后来,毛泽东同志决定不去苏联了。

在城南庄,毛泽东同志虽然身体不好,仍然日理万机,精神感人。这年

五一节,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通知,指示我用电话口述给在西柏坡的周恩来同志。以后中央将这个通知通电全国,许多爱国民主人士热烈响应,纷纷由蒋管区或国外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了解放区。这对扩大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大好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选编自《聂荣臻回忆录》(下),解放军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669 一 676 页。作者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