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市会师定方向

1927 年 9 月 9 日,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了!

“暴动,打倒国民党政府!” “暴动,农民夺取土地!” “暴动,组织革命委员会!”

暴动的口号山鸣谷应,革命的怒潮汹涌澎湃。起义队伍高擎革命的大旗, 向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阶级,展开了英勇顽强,气吞山河的斗争。

9 月 11 日,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在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下,在铜鼓起义,

11 日,在铜鼓县城桥头沙洲上,毛泽东同志检阅了起义的部队。然后率领三团向白沙镇挺进。白沙镇三面高山环抱,中间是一片洼地,另一面是一人多深的茅草水坑地,靠山脚只有一条人行路,是铜鼓通往例阳的要道。部队到达白沙就同敌遭遇。三团一连冒着弹雨,迅速地抢占了镇右侧的一个小山包。团部命一连掩护二连,从镇的左翼迂回到敌人后面,包围敌人。随即,三团发起攻击,直插敌阵,一下冲垮敌人,乘势抢占白沙镇,毛泽东同志高兴他说:真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12 日,三团直扑创阳东门市,在东门市不远的十二墩与敌相遇,经厮杀击溃敌人,毙敌排长一名,乘胜夺取东门市。由于我们一团在长寿街失利,右路失去配合。敌新八军两个团迅速向三团迂回过来,夹击我军。三团在正面受敌火力压制,侧翼又遭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 全体官兵与敌人激战 6 小时之久,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最后从马鞍山脚下向上坪撤退。

在工农革命军起义的同时,湘东各县的劳动人民纷纷响应。9 月 11 日, 长沙郊外农民起义,捣毁反动的团防局,缴枪 80 多支;9 月 12 日,粤汉铁

路和株萍铁路上的重镇——株洲的群众,发动武装起义,缴获敌人 10 余支枪。平江起义农民,镇压了一些反革命分子,曾攻打平江县城。但在工农革命军的主力遭受挫折以后,各地群众起义,也被反动军队和地主武装镇压下去了。就这样,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和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工农革命军的主力和各地群众起义遭受挫折以后,部队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9 月 14 日,毛泽东同志在上坪,召集三团负责人开了紧急会议。他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

各路起义部队,经过艰苦的战斗,于 9 月 19 日在湖南省创阳县文家市胜

利会师。师部驻在街后的里仁学校。学校门口的上方挂着一面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门的两旁由两名卫兵站岗。

文家市是大革命时期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群众对我们很热情,我们一到市里也立即开展了群众工作,不少干部亲自提着白灰桶,到处刷写标语。下午,听杨立三同志喊:“长工,你来,润之同志来了,他找你。”那时, 我们都亲切地称毛泽东同志为润之同志或毛委员。在里仁学校里,我向他做了汇报。他问得很详细,如“宫兵的思想动向怎么样,士兵都有哪些想法, 战斗情绪如何,生病的多不多,等等。最后,他和我讲,今晚要召开前敌委员会,你和立三同志作为会议的工作人员。9 月 19 日晚上,毛泽东同志在部队宿营就绪之后,不顾长途跋涉和战斗的劳累,当晚就在部队驻地里仁学校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由于作会务工作,对会议情况了解的比较具体。会开了一整夜,是个“定向”的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分析形势,认为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起义部队遭到挫折,敌人的主要力量在城市,目前我们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才能保存我们的力量。在农村深入土地革命,发动农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并发展革命力量。

那么,到什么地方比较适宜呢?

毛泽东同志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譬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罗霄山脉地处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四省的交界,由北而南,形成江西、湖南两省的分界线。其北段,地势不如中段险要,太靠近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比较强。南段,地势比北段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中段地势险要,崇山峻岭,峭壁林立,林丰树茂,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由于离大城市较远,是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而革命一举一动又可以影响到湘赣两省的南部,有很大的政治意义;这里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井冈山地区,是积草屯粮、养兵集众、积蓄革命力量的好地方。

听了毛泽东同志对形势的分析,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觉得革命了半天,却革到山上做“山大王”了,这叫什么革命呢。毛泽东同志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 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真理。卢德铭总指挥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 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经过工作,前委大多数同志都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但却遭到了师长余洒度的极力反对。他看不到革命形势的变化,看不到向农村转移的重要意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幻想在城市一举取得成功,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主张,实质是军事冒险主义。对余洒度的错误主张,毛泽东同志据理力争,并进行了严肃批评。特别是在卢德铭同志投了赞成票之后, 大多数同志因仰慕卢总指挥的才干和为人,纷纷举手赞同,他的支持,对向罗霄山脉进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后,毛泽东同志由师部副官杨立三同志请到里仁学校新斋第二间房子

里休息。睡觉的地方,仅有一张门板。杨立三同志见毛泽东同志脚趾溃烂, 便问他是怎么溃烂的?他说,是从安源到铜鼓的路上爬山扎烂的。杨立三同志十分感动,并说:我早就在报上看过你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过去他们总说我们“过火”,实在怄气的要命。你那篇报告,对我们湖南做农民运动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第二天清早,天气晴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沐浴着一片金色的光辉。工农革命军有 1500 多人集合在这里,以十分激动和急切的心情,等待着毛泽东同志的来临。

“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只见一个身材魁梧,大约 30 多岁的人, 脸晒得通红,身穿老蓝市的农民衣服,脚穿草鞋,在师、团长的陪同下,满面笑容地向队伍走过来了。

值班干部向毛泽东同志作了报告,并大声宣布:“现在请中央来的毛委员讲话。”

毛泽东同志向大家挥手,亲切地说,同志们,请坐下吧!接着,他根据前敌委员会会议精神,向大家讲了话。他说,我们是一支工农群众的武装, 要为工农群众打仗。北伐军打到南京,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正在大肆屠杀工农群众。我们为了反抗敌人的血腥屠杀,继续完成革命事业,必须坚决斗争到底,舍此再没有第二条活路。要和反动派作斗争,就一走要有枪杆子,过去我们的失败,就是吃了没有抓住枪杆子的亏,因此,一定要有革命的武装。这就要求我们队伍里的每一个同志,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还满怀信心的说,这次秋收暴动,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 受了点挫折,但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现今我们有湘、鄂、赣、粤四省已经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紧,继续勇敢战斗,终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经不起考验的人,从革命队伍中逃跑了,这算不了什么。革命队伍中少了这些三心二意的人,只会更加巩固。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难。

最后,毛泽东同志就打长沙问题又做了说明,他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呆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的地方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到罗霄山脉中段去找一个好的落脚点。

毛委员的话通俗易懂,使大家在困难之中受到极大的鼓舞。记得后来我曾在江西《红色中华》上写文章说秋收起义我们被打败了。毛泽东同志看到后,对我说:“长工,虽然我们打了几个败仗,但我们还有千把人,这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同志正是在革命处于最危险的时刻,领导我们进行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开始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从此,中国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了不起的转折点,我们要感谢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只有他走在我们的前头,解决了这个关系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问题。这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也是马克思主义“本本”上没有的。过去巴黎公社在城市,俄国十月革命也在城市。十月

革命是先建立苏维埃,后建立红军。我们则不同,是先建立红军,发展之中成立苏维埃。这个说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可不容易啊!是多少烈士的鲜血, 多少次起义的经验教训换来的,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马列主义,谱写的崭新的篇章。

这天上午,工农革命军与群众告别后,在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下,怀着坚定的信念,高举红旗,离开文家市,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伟大战略进军。

(节选自《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88—99 页,作者当时任工农革命军一团党代表;建国后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地质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