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科学预见赢得谈判主动权

1953 年春,有消息表明,美国新当选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正为摆脱进退两难的处境而寻找出路,朝鲜序战谈判僵持的局面正在悄悄解冻。

1 月 20 日,艾森豪威尔在就职演说中说了要和平的话:“我们寻求的和平,不只是让大炮停止轰鸣,减轻战争的痛苦;也不只是避免死亡。和平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平不只是精疲力竭的人们的歇脚站,它更是勇敢者的希望。”

然而,10 天以后,他却来了一个 180 度的大转弯,主张不惜冒扩大战争的风险,来赢得这场战争。他在 2 月 2 日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宣布, 解除“台湾中立化”,妄图动用蒋介石的武装威胁中国大陆,说什么“我们确实没有责任去保护一个在朝鲜同我们作战的国家”。2 月 3 日,他又同出兵朝鲜的各国的代表协商对中国实行封锁的问题。从外电透露,他扩大战争的内容还有轰炸中国本土,直至包括在战术上使用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这一套对中朝人民来说,并不新鲜,更没有什么威胁作用。毛泽东主席 2 月 7 日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针锋相对地提出:“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 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艾森豪威尔继续扩大战争的冒险政策,在统治集团内部也遭到了反对。许多人主张在战俘问题上寻求妥协,以求实现停战,激烈指责艾森豪威尔在朝鲜扩大战争会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实力;更多的人指责他自食其言,言而无信。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也表示,不同意使用蒋介石的武装而导致朝鲜战争扩大。英国外交大臣在下院发表演说:封锁中国是一种错误。

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也并不妙。1 月 29 日结束的“丁字山”战斗,敌我伤亡比例是 9:1。艾森豪威尔西点军校时的同学范弗里特哀叹说:共军阵地十分坚固。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们也惶惶不安他说:“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美国的死亡名单必定更长。”2 月 10 日,在朝鲜呆了 22 个月之久的范弗里特垂头丧气地被退役回国,接替他职位的是美国陆军部主管作战和行政的副参谋长泰勒中将。

泰勒也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等待他的是更惨痛的失败,仅 3、4 月间,我军就胜利出击 100 余次,歼敌 3 万人以上。其中一次歼敌 1000 到

2000 多的战斗就有 4 次。例如 3 月 3 日夜,我军在周密准备之后,仅 4 分钟就占领了涟川西北上浦防东山(老秃山)的主峰,两个半小时就全歼了守敌两个连。在以后 4 天 4 夜的激烈战斗中,我军共歼美军及哥伦比亚军 2000 多人。被俘的美军第七师士兵悲哀他说:“金化前线的秋天是可怕的,‘老秃山’前线的春天也是可怕的!”

更叫艾森豪威尔头痛的,是中朝军队在朝鲜东西海岸作了充分的抗登陆

准备,美军利用其海军优势,再演仁川登陆的如意算盘,也难以实现了。 毛泽东主席同意我们代表团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动向的分析。他说,根据

最近情况,大体可以肯定:美国在战场上耍不出什么花样来。解除台湾中立化,只是自欺欺人的拙劣把戏;封锁搞不起来;两栖登陆困难更大。艾森豪威尔本欲借以吓人,殊不知人未吓倒,反倒吓倒了自己。但面孔既已板起, 要就此转弯,尚非其时,特别是他的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行通与否,还要看看。

艾森豪威尔要想法子使自己下台了。

于是,我们收到了美侵朝军总司令克拉克给金日成、彭德怀的信件,建议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病伤战俘。很明显,这是美国方面发来的恢复谈判的试探信号。我们没有立即答复,先把它晾了一个月。因为,据我们分析,联合国大会决定 2 月 24 日复会,在联大复会前的前二天,美国方面发来这样一个信件,是否诚心诚意,尚有待事实证明。

一个月过去了,美国没有再玩什么新花佯。金日成和彭德怀复函克拉克, 同意交换病伤战俘,井建议立即恢复在板门店的谈判。克拉克马上响应,表示愿意恢复谈判和交换病伤战俘。

6 个月僵持的局面终于打破了。艾森豪威尔被迫放弃了扩大战争的道路,令其代表团再回到谈判桌前。

4 月 19 日,谈判双方在联络组会议上同意双方代表团大会复会,时间定

于 4 月 26 日。

谈判恢复前两天,毛泽东主席给我们谈判代表团发来指示:为准备我方建议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如下 3 个关键问题需要加以考虑:

一、未被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交给中立国,是送到中立国去,还是由中立国在朝鲜接收和看管。

二、这批战俘在中立国管理下的时间上有无限制。

三、这批战俘经过有关方面解释后,仍未得到解决的,应如何安排。对以上 3 种情况,毛主席提出了下列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送到几个亚洲的中立国去,在规定的时间内(譬如半年或者 3 个月),派人前往解释,使之各回祖国。在规定期满后如尚有在中立国看管下的战俘,其处理办法应由停战协定草案中规定的政治会议协商解决。

第二方案: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转移到经双方协议的地点,交给停战协定草案中规定的 4 个中立国委员会接收和看管。在规定时间内(半年或者 3个月)派人前往解释,使之各回祖国。在规定期满后如尚有在中立国委员会看管下的战俘,其处理办法应由停战协定草案中规定的政治会议协商解决。两个方案最关键的不同点,在于将不直接遣返战俘送中立国看管,还是

由中立国在朝鲜看管这一条。

毛主席说:在这两个方案中,我们倾向于第二方案,因为这一方案较第一方案简便易行,且易为中立国所接受。但是,为了在谈判桌上有进退余地, 在谈判恢复后,先行提出第一方案,估计对方接受这个方案的可能性较小, 在弄清对方全部意图后,可准备以第二方案与之妥协。

4 月 26 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大会复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谈判策略,在这次会议一开始,我代表团就先打出了第一方案。不出所料,哈里逊对我们的建议采取拒绝协商的态度,反对将不直接遣返战俘送往中立国,

并且拒绝以亚洲国家作为中立国。

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唇枪舌剑,我们认为打出第二方案的时机已成熟,报经毛主席同意后,在 5 月 7 日的谈判会议上提了出来。

对我们的第二方案,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美国方面没有断然拒绝, 而只是提出一连串的询问。这说明美国方面有可能接受我第二方案。

但是,美国方面误认为我方谈判立场有所改变,于 13 日提出了一个冗长的长达 26 个段落的“反建议”,无理要求将 3.5 万名朝鲜籍战俘于停战日在南部朝鲜“就地释放”,只将非朝鲜籍战俘移交中立国委员会看管和“解释”。

美国这个方案中的大部分建议都不符合关于由中立国看管未遣返战俘这一基本原则,而正是这个原则才是停战谈判得以恢复的基础。当哈里逊刚读完这份包藏祸心的冗长文件,我方代表马上站起来将其驳回。美国方面顽固地坚持了一天,但他们理屈心虚,只好宣布休会 4 天。以后要求延长休会 5 天。5 月 25 日复会后,他们终于被迫撤回他们的建议,并要求谈判转入秘密行政会议。

6 月 8 日,双方就第四项议程终于达成协议,并且签订了“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这项文件。

根据协议,双方应在停战协定生效后两个月内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至于未被直接遣返的战俘,应于停战生效后 60 天内交给由波兰、捷克斯

洛伐克、瑞士、瑞典、印度 5 国组成,而以印度为主席和执行人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在朝鲜看管;然后由战俘所属国家在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管那一天起 90 天内,派人向战俘进行解释,以消除他们的疑虑。如果 90 天后仍有未

行使被遣返权利的战俘,则由高一级政治会议在 30 天内解决。凡在中立国看

管后 120 天内尚未行使其被遣返的权利,又未经政治会议作出处理的战俘, 则由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宣布解除他们的战俘身份,使他们成为平民。

至此,阻碍停战谈判的最后一个堡垒被攻克了,停战的曙光在升起。

(摘编自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75—5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