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赞誉

“七·七事变”后,抗日烽人迅速燃遍了祖目大地。蒋介石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主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为了实现党中央对各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统一指挥,必须扩大和发展无线电联络,培养大批新的通信干部,掀起学习文化技术的热潮。

1939 年冬的一天,王净局长把教育股长王进和出版股长林风找到一起, 亲切地说:“有件事想了很久了。三局的业务和各根据地的联系越来越广, 为了交流前后方的经验,使通信人员更好地掌握手中的武器,我们需要办一个刊物。”业务处长刘寅接着说:“刊物的名字就叫‘通信战士’好。先办起来再说,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克服!”于是,王净同志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筹备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延安出版的一些军政报刊上都有毛主席的题字或题词,工进和林风就想:如果毛主席能给我们的刊物题名或题词有多好啊!他们把这个想法报告给了王净同志,王净同志高兴他说:“没问题!你们起草一封信,我送到主席那里去!”随后,他们便向毛主席写了信。信中说:“我们决定办一个刊物,名字就叫‘通信战士’,⋯⋯请你为我们题写刊名,并最好写一个简短的发刊词。⋯⋯”

大约过了十来天,毛主席的批复回来了,在三张 32 开大小的毛边纸上,

毛主席一连横书题写了 3 个“通信战士”,字字苍劲有力,潇洒豪放。毛主席还在另外那封信上亲笔作了批示:我工作忙,发刊词没有时间写了,祝你们好好地办下去。只写下几个字,供选用。

大家仔细端详着毛主席的题字和批示,感到无比激动。他们把毛主席手书的“通信战士”四个字,精心地按比例做了缩版,刻成了木印章;并跑到延安新市场买来了油印机、油墨、蜡纸和纸张。与此同时,上净同志亲自动手代拟了发刊词。就这样,在 1940 年元旦,《通信战士》创刊号作为庆祝新年的礼物,以毛主席书写的刊名套红,正式出版了。

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发展,到 1941 年夏天,《通信战士》终于争取到了铅印条件。刊物的发行范围扩大了,除三局直接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通信部门发行外,延安新华书店还代为承担了总经售业务。王净局长对王进、林风说:“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兴旺了,刊物改出铅印版后,发行量增大,群众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求得新的发展与进步, 使刊物成为鼓舞通信战士的号角!”根据王净同志的意见,他们再次给毛主席写信,请求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为《通信战士》题词。

信发出后,他们又焦虑不安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已成为中国革命的心脏,毛主席肩负着领导与指挥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重任,每天除了开会、接谈、写作外,还要处理前线来的数以百计的文电, 杨家岭的灯光常常是彻夜不息。毛主席工作那样繁忙,能够答应这个请求吗?!

1941 年 10 月上旬的一天,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延河西川的流水,延店子周围的川地里,丰收的庄稼泛着金浪。这时王净同志从杨家岭开会回来,骑着一匹高大的银鬃白马,挥鞭奔上山坡。王局长飞身下马,走进局部《通信战士》社的平房,欣喜地说:“主席的题词来了!”王进和林风从王局长的手中接过毛主席的题词。这是一张 16 开纸大小的宣纸,上面竖写着 15 个大字,笔力刚健,挥洒淋漓。他们手抚题词,幸福的暖流在周身激荡,禁不住不约而同地诵出声来:

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毛泽东

这是对通信工作多么生动形象地比喻啊!是对人民通信战士多么崇高的赞誉啊!前线的电报,飞跨干山万水,把敌人的情况,我军的部署,及时地报告给党中央;延安的电波,射穿千重云雾,把党的命令,首长的指示传到各抗日根据地——这何尝不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呢!此时,王净局长的心情久久不能干静,他又回想起当他刚刚参加红军队伍的时候,毛委员就亲切地接见了他,鼓励他好好地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信而努力工作;在中央苏区时,毛委员亲自力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上政治课,赞扬通信人员是“革命的鲁班石”的情景。

延安八路军印刷厂设在安塞的山洞里,《通信战士》就安排在这里印刷。毛主席的题词送到印刷厂后,很快就制出了锌版,在铅印后的第二卷第一期上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就像长上翅膀一样,在广大通信人员中间争相传诵。“当好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汇成了响亮的战斗口号。

(林玉华:《崇高的赞誉》,《难忘的战斗岁月——革命战争时期邮电回忆录》,人民邮电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41—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