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稠

我们在井冈山的岁月中,从毛党代表起,官兵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每天吃的是南瓜和红米,有时红米都吃不上,只吃到南瓜;每人每天只有 5 分大洋的油盐菜钱,有时连油盐都吃不上。当时有句谚语:打倒“刮民党”,天天吃南瓜。由此可以想见,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但是,同志们对于井冈山的艰苦斗争是有信心的,我们的心情都是很愉快的。记得在 1928 年的冬天,我们还是穿着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从军长、党代表起,都是一样苦,因此士兵们没有什么怨

井冈山的物质生活是这样艰苦,战斗是这样的繁重,我们还能坚持下来, 主要的是依靠党和毛党代表的正确领导,在党外依靠士兵委员会,依靠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长官不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开会说话有自由, 长官不对,他可以在会上提意见;一切不必要的礼节都把它取消了,使官兵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士兵中有经济委员会管理伙食,一切经济账目公开; 有时打到土豪还能打打牙祭,吃得好些;在活动较好的地区,有时每天能从油盐菜金中节余一点零用钱(名叫伙食尾子),每人每天匀得六七十文钱。这样的办法在我们连队是很有效果的,特别是那些新来的俘虏兵非常满意。他们在国民党军队里,打仗是不勇敢的;到了我们军队就勇敢了,和我们一样能吃苦,原因在哪里呢?就是他们的精神得到了解放。毛党代表说过:红

军是一个大火炉,俘虏过来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制度,就是军队也需要民主,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将是破坏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军队内民主性越大越好办事。回忆我们从南昌起义的时候,在潮汕失败后,回到粤闽赣地区,士兵中存在相当严重的混乱现象,不管怎样严格约束,甚至于要枪毙,他们都不在乎。到达井冈山以后,毛党代表提出了建军方针;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以来,队伍的精神面貌与过去截然不同了。

我们红军的官长,是能以身作则的。冬天,我们还没有穿上棉衣,领导上想尽办法,打土豪,和利用关系到白区买来了棉布、棉花,在茨坪后方组织妇女和留守机关人员缝制棉衣。毛党代表很重视这项工作,亲自参加缝棉衣,和群众一起铺棉花。棉衣做好了,送到部队里,战士们穿上暖和的棉衣, 心情是多么兴奋呵!一个领导人,不仅要管全局,就是一些看来细小的事情也要亲自动手,这说明我们共产党的领袖是如何的勤劳和关心群众。

这时候,山上很缺粮食,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多伤病员和群众,没有粮食怎样过日子?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前委和毛党代表决定动员部队到山下运粮上山,供给伤病员及留守在山上的老弱人员。这一指示下达后,同志们立即响应号召,军首长和各级干部亲自带头挑谷上坳。黄洋界山高十五里,从山脚挑粮食到山上的五井, 大约有 30 多里山路,一天挑两次。同志们不辞辛苦,累得汗流侠背。我和粟裕等同志挑着粮食到了半山上,放下担子休息,不一会儿,就看见我们的营长胡少海同志,肩上横扛着整麻袋粮食,从山坡下走上来,精神勃勃,看不出一点疲劳的表示。接着,来到半山上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同志在唱歌, 有的同志在互相搬手劲;也有些同志把汗湿的衣服脱下来凉一凉,他们的背上有着磨起来的红块、小泡大泡,而他们毫不在乎他说:“不要紧,起点泡算什么?我们在枪林弹雨中都不怕,还怕这点泡泡?”这是多么英勇顽强的气概呵!有的同志还编起了顺口溜:挑谷上坳,粮食有靠,为着伤员,不怕起泡。⋯⋯休息过后,挑粮的队伍继续爬山了,有的担着箩筐,有的背着口袋;也有的把粮食装在裤腿里,夹在脖子上⋯⋯真是各色各样。同志们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好像一个长蛇阵。歌声嘹亮,震荡山谷。有人说:“我们打仗能跋山,挑谷也能跋山;不管山多高,还是要赛跑。”胡少海同志说: “我们今天挑粮食,等于打仗,我们又胜利了。

在井冈山上,不仅粮食困难,医药同样是困难的,中药都用不上,那时伤病员的困苦是难以言喻的。毛党代表率领大队南下时,要我留在井冈山上, 管理伤病员的上作,这个任务比打仗还难。我看到伤病员在床褥呻吟,辗转不安,十分痛苦。这些情况,我是有责任的,必须尽力想办法解决这个困难。我们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万般无奈,同志们提出要我到永新去找毛党代表请示。

前委驻在永新城外一个村庄里,7 月下旬,我到那里时,毛党代表到农村去了。两天以后,他才回来了。当天晚上,我就走进他住的一间小平房里。毛党代表正在油灯下看文件,见我进来,他站起身说:“你来了。听说你等了两天。”我当即向他汇报了伤病员的情况。毛党代表非常关心伤病员的情况,静静地听我谈完以后,他说:我们好人没有吃,没有穿,是不大成问题的,但对伤病员一定要照护周到,不然就会影响战斗情绪。这不单是个伤病员问题,而要看作是一个战斗问题;如果不医治好伤病员,传到部队去,就会在战士中起不好的影响,大家就会有顾虑,这就影响战斗了。所以说,对

伤病员的医疗看护工作非常重要,是一个政治任务。毛党代表接着问:“你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回答说,要解决钱和药的困难。他说,“好,你们到团卫生处去商量一下,分他一点药。钱,现在是困难,部队的菜金还没有; 管他怎样,也要由团经理处想办法,给一些让伤病员用。”他问我要多少钱, 我说要两百块大洋。他便写了个条子,命三十一团团长去办。随后,他还谈了谈当时的革命形势,要我回去转告伤病员,嘱咐他们安心疗养。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我辞别了毛党代表,到了三十一团团长那里。团长见了我很热情,亲切地询问着伤病员的情况。他看了毛党代表的条子,就叫传令员找来团经理处、卫生处两位处长。结果,卫生处的药虽少,为了照顾井冈山上的伤病员,他们尽可能分出一些碘片和其他必需药品;而经理处的钱很困难,想尽办法才搞到 160 块大洋,还等了两天才拿到手,足见那时我们的经济是多么困难。

我回到井冈山上,把这次出去的经过谈了谈,伤病员们都很兴奋,说毛党代表真是我们的好领导。他们表示:我们一定把伤病养好,赶回前线杀敌, 以报答毛党代表和同志们对我们的关怀。我把带回来的钱,60 元用作伙食费,100 元交王佐营长利用关系到吉安买药,渡过了难关。

在井冈山这一段时间,毛党代表不仅在生活上很艰苦,在工作和学习上也是很刻苦的,真是我们的榜样。他非常关心时事,记得还在井冈山会师时, 我们刚到大砻,一见面,他就问我们带报纸来没有,我们从参谋处找来几种报纸,他如获至宝,把这些报纸都拿去了。有一天我去向他请示工作,见他正在看“资本论”,研究马列主义学说。他时时刻刻不忘记学习,经常看书到深更半夜,工作稍有空隙,他就学习,即使在行军中,骑在马上也要看书, 马袋里满满的都是装的书。他看书很仔细,重要的地方点圈划线加批语,加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所以,他作文章也好,讲话也好,都是引古证今,渊博得很,深刻、透彻、明确。凡是重要报告和文件,都是他亲自撰写,如《井冈山的斗争》就是在 1928 年 11 月 25 日写的。同时,他还写了一些诗词。毛党代表在战斗环境中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是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和学习的。

我们到井冈山地区将近一年了。湘赣敌人围攻我们好多次。我们执行了毛党代表的作战原则,打垮了三次进犯宁冈七级岭的两杨(杨池生、杨如轩) 滇军,从敌人手里得到不少弹药和器材,补充了我们部队。大队南下回来后, 经过整顿,同志们的觉悟提高了,部队更加团结,更加巩固了;湘赣的群众已发动起来,有的地方分了土地,成立了苏维埃;同时平江暴动的部队也到了井冈山,革命声势壮大了。但敌人是不肯坐视革命势力的发展的,湘赣两省又调集大军,向我们“围剿”。为保卫井冈山,扩大根据地,有效地打垮敌人的“围剿”,毛党代表留下平江暴动来的队伍守山、亲率红四军于 1929

年 1 月中旬离开了井冈山,到粤赣闽边界进行游击运动战,以分散敌人的力量,扩大革命根据地。毛党代表和红军每到一处,红旗就在那一片大地上飘扬起来了。

(摘自杨至成:《艰苦转战——毛主席在井冈山的片断》,见《红旗飘飘》第 14 集,第 21—27 页。作者当时任红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连长、井冈山留守主任等职;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