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湾改编到古城会议

秋收起义的组织和发动是艰难的,而引兵井冈也不是容易的。江南的秋阳,炎威尚烈,在山岭丛林中穿行,道路崎岖,举步艰难,疟疾、痢疾蔓延, 部队病员增加。疲劳和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我们;更危险的是国民党军队及地主武装把我们看作洪水猛兽,尾追堵击,穷凶极恶。

屋漏又逢连阴雨,篷破又遇顶头风。部队经江西萍乡的桐木、小枧,22 日到泸溪镇宿营。第二天清早出发时,由于侦察不力,情况不明,遭到朱培德部恃务营和保安团的伏击。我们仓猝应战,损失数百人。在部队危险时刻, 总指挥卢德铭同志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连抢占路旁的一个高地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

部队在泸溪冲破敌人的堵击后,继续前进,9 月 24 日(即 1927 年—— 编者注)下午到达莲花县甘家村,这时已摆脱了敌人。此时,毛泽东同志从当地党的负责人甘明山、贺庆国等同志的汇报中,了解到,在 9 月 18 日,莲花县农民自卫队攻城失利,70 多人被捕,30 多人牺牲。于是,召开地方党的负责人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攻打莲花县城。25 日早晨,在甘家村召开了军民大会,枪决了从萍乡抓来的 6 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打击了反革命势力, 鼓舞了群众斗志。会后,部队立即出发,中午到达莲花县城,此时正大雨滂沱,部队未待休息即发动进攻,不到半小时就攻克莲花县城,守城的一个保安队大部逃跑。进城后,打开监狱,解救了被捕的党员和群众,打开伪县政府的积谷仓,分给贫苦群众。26 日清晨,毛泽东同志在县城召开莲花具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对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随后,部队继续出发,29 日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

三湾处在湘赣边界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交界的地方。由陈家、钟家、上李家、下李家和三湾街组成,合称三湾村,有 50 多户人家,在山区可算是大村子了。

部队到达三湾的当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起义部队到三湾时,已不足千人,但仍是起义前的编制,有的团、营官多兵少,枪多人少,这样的组织不利于作战。在部队成员中,多数是各地工农运动中的骨干分子,有许多党、团员在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遭受反动派的摧残迫害,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背井离乡参加革命队伍。

到部队后,经受艰苦战斗环境的考验,受到革命的思想教育,斗志更坚定了, 这是部队的主流。但也有一些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和旧军官出身的人,在战斗夫利和艰苦环境面前,悲观动摇。有些人甚至互相询问:“你走不走?” “你准备到哪里去?”思想相当混乱,有的甚至不辞而别。在有的部队中一些军官旧习未改,仍施军阀主义淫威,动不动就打骂士兵,严重影响官兵团结,削弱部队战斗力。很显然,不改变这种状态,长期的艰苦环境难以适应, 革命的艰巨任务肯定无法完成。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大刀阔斧地解决了我军建军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整编中他着重办了三件事:

一是整编组织,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二个营七个连,另设军官队和卫生队。把多余的干部编入军官队,把战斗员和伤员分开,部队更精干了,战斗力大大提高了。对动摇不定的人,在做大量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自愿原则,愿留者留,不愿留者发给 3 元至 5 元的路费,开具证明允许离队,并希望他们回到本地继续革命,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

二是在部队建立各级党组织,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党在北伐军中建立组织的经验,决定将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的小组。这是一个重要措施,比北伐时党建在团上是一个大的进步。因为,连队是部队的基层作战单位,部队的作战、训练和生活,多是以连队为单位的部建在连上,就可以具体的了解士兵情况,更好地教育和团结士兵有力的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后证明,“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毛泽东同志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决定重要问题都要经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为工农革命军建立了党委集体领导制度,从而确土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对保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使我军成为执行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 具有决定的意义。

在整编中重新任命了干部:团长陈浩;一营营长员一民,党代表宛希先; 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特务连连长朱建胜,党代表罗荣桓;军官队队长吕赤;卫生队队长曹■,党代表何长工。

三是实行民主制度。毛泽东同志决定废除军阀军队旧制度及其影响,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的礼节,建立新的带兵方法,开会士兵有说话的自由,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吃饭穿衣部一样。为了保障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是士兵的群众组织。士兵委员会的主席和委员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官长也参加士兵委员会,也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官长被选举者不得超过委员会人数 1/3。士兵委员会在党代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娱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等。士兵委员会对军官有监督之权,军官做错了事,要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处分。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是增强团结,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它

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军队官兵对立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官兵团结和提高战斗力。正如后来毛泽东同志总结的,“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正是由于整编,军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编后,我担任卫生队的党代表,专门收养病号和伤员。当时正赶上季节性的传染病,部队又整天打仗,住不好,吃不好,生活很苦,可是大家没有叫苦、发牢骚的,

不少伤病员仍坚持于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它建立了一套政策,这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向宁冈县古城进发,10 月 3 日下午,工农革命军到达古城。当天,毛泽东同志在文昌宫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敌委员会委员,部队营以上的党员干部和党的活动分子,还有中共宁冈县委龙超清、龙国恩、萧子南等同志,会议历时两天,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我上午参加了半天会议,下午接受侦察任务外出了,会议结论我没听到,是以后别人告诉我的。

会议讨论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方针问题。这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袁文才、王佐,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 虽然都叫“农民赤卫军”,可不是我们党领导的。他们劫富济贫,是标准的“绿林豪杰”。对他们到底持什么态度?当时不少人主张用武力消灭他们; 毛泽东同志却不同意。他说:谈何容易,你们太狭隘了,度量太小了。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着呢,历史上有哪个朝代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的? 我们要团结改造他们,把三山五岳联合成一个大队伍,统治阶级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何况,他们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很深。虽然有地方主义、“绿林”习气等缺点,但是可以教育改造的。我们不能采取旧军阀大鱼吃小鱼的吞并办法。现在的形势逼迫他们要革命,要靠近我们,因此,此时绝不可以动武,应该主动搞好关系,积极争取他们革命,并通过他们团结井冈山的广大群众。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确定对袁、王部队采取团结、改造的方针。

会议还确定在茅坪建立留守处和后方医院,决定派人分头与中央、湖南省委和南昌起义部队取得联系。

会后毛泽东亲自做袁文才的工作,送给他 100 多支枪,和他交朋友,并且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同志到袁文才部队工作。后来又派我去做团结、争取王佐的工作,要把王佐、袁文才都转变为好同志,把他们的部队改造成为工农革命军。

毛泽东同志正确对待群众,广泛争取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不仅使我们在井冈山站住了脚,扎下了根,而且通过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吸取许多营养。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毛泽东不是一上井冈山就有现在这个水平的,我是摸索试探前进的,我们的经验是打出来的。这固然是毛泽东同志谦虚,事实也正是这样。毛泽东思想确实是党和革命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是几十年革命实践的产物。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井冈山原来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非常厉害。地主武装怎么也整不倒他。他的作战秘诀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毛泽东同志听到这个故事很感兴趣, 他说,前一句话不对,后一句话很好,我们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干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钻,钻不赢就化(化装成老百姓)。后来,毛泽东同志就把这些做法总结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我军有名的战术原则。

从三湾改编到古城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和建立根据地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们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终于燃遍了全中国。

(节录自《何长工回忆录》,第 99—107 页,作者当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卫生队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