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土城首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中央红军打的第一个战役。其中的二渡赤水,汗灭与击溃薛岳、王家烈的 4 个多师,俘

虏 3000 余人;三渡、四渡赤水,跳出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是红军在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长征史中高超的运

动战典范。但现有史料很少提及中央红军首渡赤水的详情,实际上,首渡赤水是我军在赤水东岸的土城一战失利,毛泽东同志果断改变原定的行动方向,指挥部队轻装渡赤水西进,摆脱了困局,为尔后三次再渡赤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当时,为了甩掉蒋介石的主力部队从贵州东、南两个方向尾追我中央红军的不利局面,毛泽东同志在 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力主放弃再回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改为北上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主张,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成。当研究从何处渡江时, 根据朱德、刘伯承同志了解川军的实际情况,决定取道桐梓、习水、赤水城, 直插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因为这段江面平缓,渡口较多,敌人防守亦弱。

1935 年 1 月中旬,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占领桐梓,发现四川军阀刘湘的模范师——郭勋祺师,已渡过长江,从綦江方向南下,企图阻击我军北上。当我军于 1 月 25 日到达习水时,侦悉郭师先头部队已进至离我有一天多路程的温水。

在从习水向土城镇行军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同志,共同察看了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侧均系山谷地带,敌若孤军深入士城镇以东的屋基坝、黄金弯一线,我可以利用两边山谷居高临下的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合围夹击歼灭敌人。

中央军委于 27 日下午到达土城镇,得悉尾追之敌是两个旅 4 个回,正向土城方向前进。毛主席当即下决心,命令一军团翌日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 以三军团 3 个师,五军团两个师占领上城镇以东 2 至 4 公里处的两恻有利地形,给刘湘军阀一个迎头痛击!为了打好这一仗,为北上渡江创造有利条件, 朱德总司令亲临三军团前卫第四师指挥,刘伯承参谋长到五军团督战。

战斗在 28 日早晨打响。我军连续奋战三四个小时,战果未能扩展,当即

发现对敌情判断错误。原来以为敌军是两个旅 4 个团约六七千人,实际是郭

勋棋 3 个团,潘佐旅 3 个团共 1 万多人。临战前估计刘湘部队的战斗力和贵州王家烈部队的“双枪兵”(鸦片烟枪加步枪)差不多,实际川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要比贵州黔军强得多。加之,我一军团上午已沿河右岸北上奔袭赤水城,分散了兵力,没有形成歼灭战的拳头。

毛主席发觉上述错误后,立即派人通知一军团急速返回增援。在一军团尚未返回的两三小时内,战斗打得很激烈,五军团阵地被敌军突破,我军遭受很大伤亡。敌人抢占山头,步步向土城镇进逼,一直打到了镇东面的白马山中央军委指挥部前沿。山后就是赤水河,若不能顶住敌人进攻,背水作战, 就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这紧急关头,毛主席命令干部团发起反冲锋。干部回是长征出发时由公略、彭杨两个步兵学校合并组成的,成员是富有战斗经验的年轻连排干部, 他们生尤活虎,战斗力强,在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率领下,一个猛冲,打得敌人丧魂落魄,连滚带爬地溃退下去。

当日下午两点多钟,跑步返回增援的红一军团第二师,赶到了白马山阵地,与干部团协同作战,连续反击,敌受重创,退却固守。三军团牢固控制了道路以南的观山高地,郭勋棋率部退守平川地带。

这一战,干部团立了功,我当时听到毛主席在山头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当一军团全部急行军返回增援后,完全巩固了我军阵地。毛主席立即召集政治局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开会。根据当时敌情,原定由赤水北上,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可行了。毛主席果断地提出:为了打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力主动,不应与郭师继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与会同志赞成毛主席这一决策。毛主席当场指定朱德、刘伯承同志仍留前线指挥;周恩来同志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好浮桥;陈云同志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开完会,已是28 日晚上了。我们作战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把中央军委一渡赤水河的行动

部署(即 1935 年 1 月 29 日 3 时)的电报,迅速传达到所属部队,各军团于

29 日拂晓前,按一军团、九军团、军委纵队、三、五军团的顺序撤退,渡过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

赤水河以长江支脉为源头,从合江起沿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婉蜒南行。河水奔腾湍急,宽处有 300 多米,窄处亦有 200 米,要在一夜之间架起能渡几万人的浮桥,谈何容易!然而,背山迎敌的严峻现实,不容许架桥有半点迟缓。周副主席迅速把各军团的工兵连干部召集一起,下达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交代的任务,并且亲自安排了每一项具体工作,规定了完成时间。

架设好浮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水流平稳,河面不宽,两岸有疏开的道路和阻敌尾追的地形;二要有船只;三要有木板、门板、竹竿和绳索。周副主席命令各工兵连紧急奔赴赤水河上下游收集船只,向土城居民收买架桥器材,自己则亲自带有经验的工兵干部和作战参谋,勘察架桥点。最后, 选定在土城西南不远的一处河滩上。

这是一个使人焦的、忧虑和极其紧张劳累的夜晚。前沿,枪声不断,炮声隆隆;赤水,波涛滚滚,关系全军安危的浮桥十分艰难地延长着。我是当晚的军委总部作战科值班参谋,彻夜未眠的周副主席,三次带我到架桥现场督促指导,又三次单独派我去架桥点检查进展情况向他汇报。工兵部队在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下,收集到了十几只帆船,编排在河面上,沉锚固定,然后用竹竿连接,把各船绑牢,再铺上一块块木板、门板。天还未亮,一座能供三路纵队通过的轻便浮桥,出现在赤水河上。

陈云同志带领卫生、供给部门的同志们,奋不顾身地把全部伤员抢运了下来,作了善后安置;又把笨重物资投于赤水河中。他在早晨 4 点多钟就向毛主席报告完成了任务。

天将拂晓,按照毛主席的原定计划,整个部队进行轻装,三军团把笨重的山炮丢进了赤水河。然后,以三路纵队踏着浮桥西渡。

天还未到晌午,我军委纵队和一、三、五军团共 3 万多人,全部安全地渡过赤水,随即烧毁了浮桥。汹涌的赤水,阻断了尾敌。

后来,在扎西会议上,毛主席总结这次战斗时说,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个败仗。主要教训有三:一、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 4 个团,实际上是 6 个团, 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轻敌,对刘湘的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大低了;三、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 毛主席又说,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游击战了。这又为后来三次渡赤水打大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首渡赤水之战, 是毛泽东同志善于从不利的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化被动力主动,转败为胜

的指挥范例之一。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要求干部总结自己的经验,虚心接受别人的经验,指出:“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 失败确是成功之母”。首渡赤水之战又证明:只要敢于正视失误,及时吸取教训,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便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节录于吕黎平:《青春的步履》,第 177 页—182 页。)

  1. 送总司令上火线

我们中央纵队兴高采烈地开进土城,刚安顿好,前头的红一军团就与川军干上了,首长们正准备组织部队增援,后头又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枪炮声是从离土城八九里路的青杠岭传来的。青杠岭上,炮声隆隆,敌人拼命向我阵地上拥去,我军阵地屹然不动。但是,敌人的援兵源源而来,山头上的敌人越打越多,我们红军的弹药越打越少,人员的伤亡也越来越多。看着首长们焦虑的神情,我们在心里骂开了:操他个祖宗,老“锤子”也太缺德, 堵了路又咬屁股。

这时,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才过 20 来天,毛泽东同志刚刚回到政治局。然而,四川、贵州、云南军阀和蒋介石还在做老梦, 调集几十万追剿部队想把我红军在遵义地区消灭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等同志反复研究,决定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上。

1935 年元月 19 日。我们离开遵义。24 日先头部队占领了土城。快到土城时,我听说毛主席跟总部的工作人员说笑话:土城茅台酒很多,大家可不要呷醉哟。进了土城一看,果真是酒多!商店摆满了一缸缸的茅台酒,还有许多酿作茅台酒的作坊和厂家。有些酒店前门卖酒,后面就是酿酒的工场。大伙可乐坏了,这哪里是土城哟,这是“酒城”呵!自从遵义会议的精神在机关和部队迅速传达之后,给了红军全体指挥员以极大的鼓舞。大家正愁找不到一个机会,好好庆祝一番。天遂人意,土城给我们准备了大量的茅台酒! 我们住下后,后勤供应部门的同志已经和店主、厂家办好了手续,把酒抬来了。大家纷纷掏出小搪瓷碗、小口缸,从酒柜、酒缸里舀出喷着甘醇清香的茅台酒,也不用什么下酒菜,脖子一仰,“咕咚”“咕咚”就喝起来了。有的同志聚拢着划起拳来。行的拳令倒是现编的:“一定胜利”,“双枪兵倒大霉”,“三年整见天光”,“红四方”⋯⋯大家都像过阴历年一样高兴。

我们虽然到了赤水河边的土城,形势依然很险恶。我一军团在土城前边的复兴场与川军遭遇后,总部首长本想集中兵力打击川军主力,准备消灭它二、三十团,然后渡赤水河。战斗打响后,才知道敌人不止四五个团,而是九个团。敌情发生了大变化,尾追的川军一部又咬上了。总部首长考虑到红军不能前后作战,在严重的敌情面前,为消灭、重创敌人的一部分,赢得再定大计的时间,果断决定一、三军团迅速回师土城,再加上军委纵队干部团, 会同五军团进行战斗,首先解决“后顾之忧”。这一仗打好了,可以打乱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保证红军渡过赤水河,走活一盘险棋。紧要关头,朱德总司令决心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朱老总要披甲亲怔,震动了全体红军,毛泽东同志连抽了几支烟都没有点头。朱老总把帽子一脱,说:“得罗,老伙计, 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只要遵义会议开出新天地,区区一个朱德又何借,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说得毛泽东同志点头了。

1 月 28 日上午,久雨初晴。毛主席和总部其他首长决定为朱德同志到作战第一线而举行欢送仪式。那天,我们军委纵队的同志们吃过早饭,来到了

土城街的集合场地。毛泽东、周恩来、洛甫、王稼祥、博古、徐(特立)老、林(伯渠)老等中央领导已经站在那里等候我们了。中央领导和我们一样, 手中都拿着一面用小竹棍作旗杆的三角彩旗。我们 200 多人在街道两旁刚排好队,朱总司令他身着灰棉军衣,戴着红军帽,腰束牛皮腰带,别着一支小橹子,身上背着一顶斗笠,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近来。上上下下干净利索。毛主席立即从欢送队伍的排头走向排尾,迎着朱总司令走过去,一边走一边举着旗子领我们高呼:“欢送朱总司令上前线!”“消灭川军北上杭日!”“打倒蒋介石!”“打胜仗创造新苏区!”等口号。洪亮的口号声,各色小旗, 增添了雄壮、热烈的气氛。

朱德同志快步走近毛主席,毛主席也赶忙紧走几步,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朱总司令很激动:“不必兴师动众。不必兴师动众。礼重了。礼重了。”毛主席当即说道:“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嘛。祝总司令多抓俘虏。多打胜仗。”说话之间,这两位首长手拉着手, 走到夹道欢送的队伍尽头。周恩来、洛甫、王稼祥、博古等同志也满脸笑容迎上前,和朱总司令亲热地握手、打招呼。朱总司令一边握手还礼一边高兴他说:“有劳各位。谢谢大家的好意。”朱总坚毅的脸上,露出庄重而又欢快的笑意。

身着灰布棉军装的毛泽东同志,精神矍铄,清瘦的脸上现出淡淡的红色。他和留着长胡子的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同朱总在小声地商讨着什么,忽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我抬头朝首长望去,朱总司令退后两步,向毛主席等同志行了一个军礼。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两双手再次紧紧地握着,很有力地摇了几摇。此刻, 两位同生死、共患难、肝胆相照、共同把中国革命航船不断扭上正确方向的战友,多少深情的嘱咐、多少无限的期望,集中贯注在这无言胜有声的握手之中。

“请多加保重。”毛主席对朱总司令说。 “请放心。您也要注意保重!”朱总司令说完,猛然把手抽回来,转身

朝前走了。朱总走了二三丈远,收住了脚步,转过头,向欢送的队伍扬了扬手。

朱总司令上火线后,亲自率领着一、三、五军团及干部团分路向敌人发起了英勇的反击,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为红军渡赤水河赢得宝贵的时间。

后来,毛主席在军情紧急万分的情况下,不顾冷枪冷炮的危险,带领同志们亲自迎接朱总回来。毛主席还亲手向朱德同志敬上一碗茶哩。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之间的深厚的革命情谊,永今后人景仰。

(选自《星火燎原》杂志 1985 年第 1 期。作者许长庚历任通讯员、指寻员、团政委、师副政委、南宁军分区政委、广西军区副政委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