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

1948 年夏,我的身体状况不好,胸部经常疼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只能勉强支撑工作。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很关心,来电要我去后方休息一下, 并说有些事情要谈。8 月中旬,我从榆次动身,去石家庄,往进了从延安迁到那里的和平医院。9 月初,我就出院去平山县西柏坡,出席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九月会议”。

会议从 9 月 8 日开始,至 13 日结束,共开了 6 天。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及华北、华东、中原、西北的党政军负责同志。这是自日本投降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共有 31 人。解放战争期间,大家分别在各地作战,重新聚首,自有一番欣喜、热闹的景象。

会议主要是根据解放战争转入总反攻的新形势,规定党的战略方针和任务。要求将全党全军的思想,统一到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 建军 500 万,大约 5 年左右(从 1946 年 7 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战略轨道上来,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报告,大家进行讨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作了重要发言,最后由毛泽东同志讲了结论性的意见。

具体说来,会议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能不能用 5 年左右的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毛泽东同志在报告和结论中,详细论证了中央作出这一战略预想的依据,充分肯定了能够实现它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一方面,存在着有利的国际条件。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蒋介石希望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以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世界大战的危险确实存在,但美帝国主义还没有准备好,制止战争的进步力量还在发展;世界人民有可能争取 10 到 15 年的时间,制止战争的爆发,消除世界大战的危险。另一方面,是有利的国内形势。解放战争打了两年,我军从防御转入进攻,共消灭敌人正规军近 200 个

旅,占蒋介石总兵力 500 个旅的 2/5。今后按每年消灭 100 个旅左右计算,

再有 3 年,歼敌 300 个旅,打倒国民党,没有理由说不可能。毛主席指出, 困难也要充分估计,好有精神准备。一是大战爆发;二是天灾,即“七大” 说的,大旱三年,赤地千里;三是军事发展不顺利,战争延长,明年打不过长江去,只能在江北打;四是李宗仁、李济深等人出来“组阁”,另成立政府,搞个曲折。对于这些,我们有了准备就不怕,立脚点放在打上,放在应付各种困难上。“大约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提法,有一个“大约”, 有一个“左右”,还有个“根本上”,就是从最谨慎的估计出发的,充分考虑了实现的可能性,也考虑了出现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可能性。

第二,打倒国民党,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毛主席说,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力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

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构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的政权根本不同。毛主席还强调指出:我们有广大的统一战线,我们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打倒,我们就要打倒他们的国家,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三,如何加强纪律性,实现从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过渡?过去,我党我军长期处在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各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领导机关保持很大的自主权,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但同时也产生了某些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及地方主义、游击主义。新的形势要求建军 500 万,从游击化向正规化过渡,党的工作重心也将从乡村逐步转移到城市,因而必须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以保持全党全军的高度统一。早在 1 月间中央就作出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4 月间,又强调指出:“中国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我党已经处在夺取全国政权的直接的道路上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全党全军首先在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及策略方面、在军事上的战略及重大战役方面的完全统一,经济上及政府行政上在几个大的区域内的统一,然后按照革命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地考虑在军队的编制和供应上,在战役行动的互相配合上,以及在经济上在政府行政上

(那时须建立中央政府)作重大的统一,”“革命形势要求我党缩小(不是废除)各地方各兵团的自治权,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而在各地区和各部分则统一于受中央委托的领导机关(据我们所知各地和各部分的内部对于受中央委托的机关存在着极大的极不正常的和极有害的不统一状态)。各地领导同志必须迅速完成在这方面的一切必要的精神准备和组织准备。”这次会上,毛主席批评了那种报喜不报优、瞒上不瞒下、不执行中央政策等无纪律无政府倾向,大家也都作了检查。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定》, 以保证迅速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保证党和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领导。

第四,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战争的胜利?随着战局的发展。战争需要和人民负担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出来。一个是军队向 500 万发展,需要大量补充兵员,但过多动员解放区农民参军,势必影响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中央曾多次指示要大量留用俘虏,解决兵员补充问题。会议认为,我军现有 280 万人,“为着执行歼敌任务,除有计划地谨慎地从解放区动员人

民参军外,必须大量利用俘虏。”要求今后 3 年准备收容俘虏参加我军 170

万人,动员农民参军 200 万人,除去作战消耗,达到建军 500 万的目标,另一个是作战物资的供应问题,既要保证战争需要,又不能使人民负担过重, 以免造成新的危险,影响战争的持久进行。会议认为,一方面要取之于敌, 另方面要靠大力恢复和发展解放区的工农业生产来解决。同时,大家还提出了一切缴获要归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尽力减少机关开支等措施。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委制,训练和准备大批新区工作干部,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以及加强工会、青年、妇女工作等问题。

党中央计划解放战争第三年,歼敌 128 个旅左右。根据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先解决东北、华北、山东之敌,以便抽出半数以上的兵力向南推进,

渡江作战。规定我华北一兵团歼敌 14 个旅(包括 7 月已歼敌 8 个旅在内),

并攻克太原;二、三兵团歼敌 12 个旅,配合东北部队作战。会议期间,我向毛主席汇报了我们攻打太原的设想。

西柏坡会议期间,毛主席又和我谈过争取和平解放太原的问题。他说: 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就尽力争取,阎锡山如同意和平解决,你们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我说:恐怕不大容易, 他连老师都给杀了,可见顽固得很。我们的立脚点放在打上,但也不放松争取工作、瓦解工作,尽量减少麻烦吧!毛主席完全同意。

中央领导同志很关心我的身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同志, 都一再叮嘱我注意休息和调养,会后,我回石家庄休养一段时间,于 10 月上旬返回太原前线司令部,投入了攻打太原的战斗。

(摘编自: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下),解放军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762—774 页,作者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5 年 9 月授予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