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屋建瓴开创中央根据地

1 挥师赣南闽西

1928 年 12 月上旬,平江起义的红军第五军来到井冈山会师,12 日(广州暴动纪念日)在茅坪召开胜利的会师大会。这时得悉三省“围剿”已开始组织,何键任总指挥,驻萍乡。蒋、桂两派军阀矛盾虽然很深,但还未表面化,买办、豪绅、地主阶级之间暂时是一个稳定时期。在“反共”的旗帜下争夺领导权。我军在红四、五两军会合后的形势下,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 有可能和必要把主力转移到敌包围圈外去打击敌人。毛委员决定:派红五军固守井冈山,红四军除留下王佐部队外,全部在敌人未逼近时,转移至敌后上。有人主张转至湘鄂赣边界去,毛委员考虑到该地区狭小,北有长江,东有赣江,西有湘江,南有株萍铁路,敌人运动便利,我军回旋地区太小,不宜前去。另有人主张去湘南,毛委员考虑到敌人交通便利,当地群众斗争己受挫折,亦不宜去。最后经过充分讨论,决定转移至赣南地区。其理由是:

(1)赣敌除刘士毅部系本省军队外,其余都是外省军队,曾被我军打败过, 敌人力量较弱;(2)在赣东北有方志敏同志的游击区域和红军部队,在吉女东固一带有江西独立第一、第二两个团,可互相支援配合;(3)江西的自然经济的成分比较大,交通不便,农民受过大革命的洗礼,易于发动起来;(4)有江西、闽西、浙西、粤北广大的回旋地区可资活动,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量可资支持,这样,便在军内、党内、部队干部中以至战士中进行教育,全军莫不拥护这一英明的决定。

部队在出发前,接中央指示,成立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的、有指导所在省委工作责任之前敌委员会。毛委员还曾亲自拟好四言布告和党的宣言,宣布我党我军主张,侍一切安排妥当后,红四军 4000 余人,于 1929 年 1 月 1 日在毛委员、朱德同志的率领下,经上犹、崇义至大厦,向赣南进军了。这一壮举成为尔后建立中央苏区的前奏。

部队在赣南活动了一个多月,打了几仗以后,于 1929 年 2 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又由赣南进入闽西。由于全体指战员深深了解这次行动的重要意义, 因此;不管大黑得伸手不见掌,不管山路上的荆棘和棱石扎伤了脚,同志们还是互相帮助,继续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前进。

我们一直摸到下半夜,才到达入闽的第一个宿营地——四都。这是个重山环抱、两条大路交叉的小镇。没有敌军驻守,但有我党的地下组织。条件尚好,部队想在这里稍事休整。不料第二天早上 9 点钟,驻长汀的敌人郭凤鸣部就以一个团的兵力,沿着大路气势汹汹地向我进犯。看来他是想以逸待劳,讨个便宜。

郭凤鸣是土匪出身,闽西封建割据的三个土皇帝之一。他依仗一旅兵力盘踞瑞、汀一带,恣意横行,奸杀抢掠,无所不为。当地人民一提起郭风鸣, 莫不恨之入骨,但又敢怒而不敢言,怕红军走后遭到报复。因此不消灭这条地头蛇,就鼓不起群众的革命斗志,更谈不到开辟根据地。

然而要消灭郭匪的一个旅兵力,却并不容易。我们只来了两团零两个营, 又是初次入闽,人地生疏,武器弹药奇缺。再加上行军苦战月余,没有得到休整;而敌人却是处于以逸待劳的有利地位。这个仗看来是有些难打。

毛党代表立即召集了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的领导干部进行研究。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利用我军健攻的特点,主动迎击,打乱敌人的进攻步骤,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就可稳操胜券。

10 点钟左右,部队全部出动。林彪同志率二十八团居左,伍中豪同志率三十一团居右,我们特务营(指毕占云领导的特务营——编者)紧随军部居中,齐头向前推进。

四都北 10 多里外有个小山头。敌人刚到那里,发现我军突然出击,被迫仓皇展开。我们乘敌主力站脚未稳,向山上猛扑。敌人招架两下,就向长汀方向撤退。我们特务营奉命追击,紧钉着猛打,不让敌人中途集结,一直追到胜华山脚下的波溪才停下来。

随后军部和主力都赶上来了,县委也派人来接头。部队原地起锅煮饭, 休息待命。说是休息,谁能安静下来呢?入闽首捷和县委来人,使战士们异常兴奋,仨一群俩一伙地纷纷议论:

“就算郭凤鸣是三头六臂,也逃不出咱们红军的手掌。” “早晓得敌人跑得这样快,我就不浪费那颗子弹了。”

正听着战士们闲谈,忽然来了通知:开军委扩大会,研究下一步行动。我急忙跑去。同志们都斜卧在小溪旁的草坪上,晒着初春的太阳,感到浑身轻松。毛党代表却仍然十分忙碌。自离开井冈山以来,他一直没有很好休息过。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天天行军作战,许许多多重大问题都要他作出决策。打仗,昼夜不眠指挥战斗;行军,徒步和部队一齐走,忽前忽后地和干部们研究问题。一天难得睡上两三个小时。经过长期劳累,他很消瘦,眼圈也发青了,但他仍然精神奕奕地倾听县委来人的汇报。

那位同志谈的情况,和入闽前所了解的基本相同:闽西党的基础较好。1928 年,几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每个农会会员还保存着“三毛钱的驳壳”

——匕首,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地下斗争。而敌人呢,官兵关系恶劣,生活腐化,士气消沉:郭凤呜、陈国辉、卢新铭三个匪首,各霸一方,互不相让。毛党代表听完,笑着说:

“群众基础好,敌人内部又不统一,是开辟根据地的大好条件。进攻长岭,占长汀,彻底消灭郭凤呜,大家意见怎么样?”

“熟透了的桃子,不吃才是傻爪哩!” 是谁说了句风趣话,大家都笑起来了。

长岭,距长汀五里,山高林密,毛竹杂草丛生,地势十分险要。它是长汀南的重要屏障,我军攻城的必经之路。上午一仗,郭凤鸣被我敲掉半个团后,就亲率部队占据此山,企图凭险阻止红军进攻长汀。

次晨 8 时,我主力部队按计划分左右两路向长岭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战

斗,红军打败了郭凤鸣匪军,消灭 3000 多人,把郭凤鸣也打死了,并乘胜占领了长汀城。红四军首次入闽,像一把巨大的铁锤,砸开了套在闽西人民头上的枷锁。这一胜利,迅速地改变了闽西的整个形势,动摇了反动派的统治, 也大大鼓舞了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的斗争情绪。各种革命活动更积极地展开了。尤岩县委星夜在全县张贴标语:“欢迎红军来龙岩,打倒陈国辉!”这些标语一直贴到陈国辉旅部里,吓得陈国辉连夜调一个团到白土,预防民变。

武装力量也积极活动,永定溪南、金丰的武装攻进了湖雷,赶走了敌人。这样,从各方面牵制敌人,发动群众,以策应红四军入闽。

那时,闽西特委设在上杭城水南。红四军打下长汀后,住了半个月。特委派子恢去找毛泽东同志,中途听说红四军已去江西,乃折回。待委将闽西党群组织、斗争情况及敌我情况,写了一份详尽的书面报告,派人送给毛泽东同志,并要求红四军再来闽西活动。不久,特委就接到毛泽东同志的回信, 说红四军将要再度入闽。特委接信后,立即通知各县,准备起义响应。

1929 年 4 月问,红四军第二次来到闽西。当时陈国辉、张贞等匪军正和广东军阀打仗。红四军便迅速占领了龙岩城。在城里展开了宣传活动,街上贴满了标语、布告。毛泽东同志亲自在龙岩第九中学向学生讲话。又拨了一二百条步枪给龙岩县委,装备龙岩游击队。这一来,龙岩地方武装的实力便空前地增强了,更有力地配合主力展开了活动。

当天,红四军又顺利地攻占了坎市;第二天进驻湖雷;第三天进入永宁城。在永定城召开了群众大会,毛泽东同志又亲自向群众演说。会上,群众起而控诉反动派的罪行,情绪激愤。

红四军一到永定,陈国辉匪军一部便从广东撤回,回到了龙岩。红四军立刻回戈进击;谁知陈匪见势不佳,悄悄撤走了。不久,陈国辉部队全部返回,上杭卢新铭匪军也进驻白沙。为诱敌计,红四军从龙岩城撤退,转向上杭进发,迅速消灭了白沙的卢新铭一个团。白沙战斗一结束,红四军立即回头攻打龙岩城。陈国辉部 3000 多人全部覆灭,陈匪只带了几十个随从逃脱。从此闽西局面大定,闽西的革命运动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打下龙岩后,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闽西局面已经大定,特委对各地工作要有个纲领才好。”

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特委根据闽西各地,主要是溪南里的经验,起草了一个土地革命斗争纲领,其中包括:取消租债,分配土地,分青苗,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保护商店,肃清反革命,建立革命委员会、赤卫队、少先队等问题。这个纲领当即印发各县,对开展各地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1. 月间,闽西党在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在蛟洋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总结了过去的斗争经验,指出闽西党在斗争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抓住重点向四周波浪式地发展,引导群众投入土地革命斗争,在低潮时期有组织有计划的退却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

毛泽东同志讲话时,赞扬了闽西的革命斗争。在他指出闽西党今后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闽西红色根据地以后,便高声地向全场代表问道:

“能不能巩固?”

大家都满怀热情地回答:“能!”

毛泽东同志又侧着头问道:“有什么条件?”这一回,把大家问住了, 会场上一片沉寂。

这时,毛泽东同志拿起粉笔,就在主席台的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六个条件:

一、闽西苏区已有 80 万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而且暴动起来了; 二、闽西各县有了共产党,这个党与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三、闽西各县已建立了人民武装——红军、赤卫队; 四、闽西的粮食可以自给;

五、闽西处于闽粤赣三省边沿,山岭重迭,地形险阻,便于与敌人作战;

六、敌人内部有矛盾,可以利用。

接着,他又告诉大家巩固根据地的三条基本方针,这就是:一、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二、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工农武装,有阵地地波浪式地向外发展;三、发展党,建立政权;肃清反革命。

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方向明确,问题深刻,大大提高了闽西党的水平, 也鼓舞了大家的斗争信心。

会后,毛泽东同志派了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军事、政治干部,参加建设闽西红军的工作。8 月,正式成立了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四军初入闽时, 只有三个纵队)。下辖两个支队:一支队是由上杭的蛟洋及龙岩自上等地的游击队编成,二支队由永定的溪南里、金丰、湖雷等地的游击队编成。

  1. 月间,四纵队曾配合一、二、三纵队攻下上杭城。在这里,红四军开了第八次党代表大会。12 月初,再克长汀。然后,部队就在连城的新泉一带整训。

毛泽东同志在部队中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两年多来的建军经验,起草了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草稿。然后在 12 月间,于上杭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这项决议。四纵队也选派了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全体指战员都参加了整训,直接在毛泽东同志的教育下,学习了红四军的优良作风。这次会议,对四纵队由地方武装迅速成长为主力红军,起到了决走性的作用。

由于红军主力来到闽西,闽西六县全面起义,大大震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蒋介石便组织了“三省会剿”,令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广东的陈维远等部,向闽西苏区逼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前委决定绕到敌人后面去,转移敌人目标。1930 年初,红四军四个纵队便从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 去江西开展游击战争。

从红十二军的建立和红四军四纵队的发展,可以看出:在群众革命运动中,创造地方武装,逐渐上升为主力军,地方主力又编到中央主力去,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军事建设方面的基本方针。闽西主力红军的编成,显示了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也可以看出,没有主力的带动、培养,地方武装要发展成为主力是很困难的。毛泽东同志一向很重视培养地方武装,除了给枪支、派干部外,特别注意从实践中锻炼他们,让主力红军带他们去打大仗,让他们听惯枪声,见惯大炮;有把握的小仗,让他们去打;有缴获的地方,让他们先去;训练、行军,都让他们和主力在一起。这样,从装备到战斗经验都不断充实、丰富,地方武装的发展就非常迅速,战斗力也就很快提高了。

闽西苏区和红军,就是这样地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领导下,在他的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辉煌的革命思想的指导下,飞跃地发展壮大起来。虽然后来一度受到立三路线的破坏,可是有着多年革命斗争经验的闽西党和人民,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和影响下,终于纠正了立三路线的错误,继续向前迈进。闽西苏区,终于成为中央苏区的巩固的一部分;闽西的革命武装也健康地发展和壮大起来。

(摘自刘型:《黄洋界保卫战前后》,见《红旗飘飘》第 14 集,第 49—50 页,刘型当时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连党代表;毕占云:《三战闽西》,见《星火燎原》选编之二, 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7—19 页,毕占云当时任

红四军特务营营长、二纵队四支队支队长;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邓子恢、张鼎丞:《闽西的春天》,见《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第 30—35 页。邓子恢当时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 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等职。张鼎丞当时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部长、红军营、团长, 中共永定县委员会主席;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委书记、省主席、省军区政委、最高人民检查院检查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