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三占永新

湘赣边界党的“一大”的召开,是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大会后,湘赣边界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特别是武装斗争的胜利,“一大”起着根本的保证作用。

这时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边界斗争,完全是军事斗争。”“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十八个团。”红四军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在井冈山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下,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三占永新城的辉煌战绩,胜利地粉碎了数倍于红军的湘赣两省反动武装对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进入了边界的全盛时期。

五斗江战斗——占永新。

两军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震动了敌人。蒋介石把红军的存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驱使赣敌向井冈山“进剿”,妄图将红军扼杀在摇篮里。1928 年 5 月初,盘踞在永新城内的赣敌二十七师杨如轩部分兵从龙源口、拿山向我进犯。5 月上旬,红军按照毛泽东同志的部署, 在朱德同志指挥下,采取声东击西、避敌正面、攻击侧面的战术,打败敌人

的进攻,消灭敌第八十一团。这一战役共进行了攻打黄坳、奔袭五斗江、占领永新城的三次战斗。这是红四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战役。这一战役击破赣敌对我根据地的第二次进犯,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占领永新以后。部队休整了两天。5 月 9 日,召开了欢迎红军庆祝胜利的群众大会。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现在我们打了胜仗,要打土豪分田地,军民合作,消灭民团土豪,收缴民团枪支。同时还交代了政策, 农民自由来往,商人自由买卖,公买公卖等。在群众大会上,选举了永新县工农兵政府委员,成立了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占领永新县城后,除我二十八团休整待战外,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永新境内的石灰桥、高桥、象形、天河、南洋等地、分兵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组织革命武装,收缴地主武装。一直搞了 20 多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总结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发动群众的结果,扩大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我们的军队,对敌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过去敌人一向轻视我们,骂我们是“土匪”, 是“乌合之众”,现在不得不极为重视。因此,“围剿”和反“围剿”之间的空隙缩短了,战斗频繁,我们休养生息,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就少了。敌人不让我们休整,常常逼得我们一夜要换几个地方。这时,每个人除了背一支枪以外,还要提一个石灰桶子,到处写标语,发动群众,打土豪。毛泽东同志还亲自指导组织了许多工作队,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是我们的三大任务。

草市坳战斗——二占永新。

我军一占永新半月之后,5 月中旬,江西军阀朱培德的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亲自率四个团,从吉安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剿”,第一攻击目标就是永新。敌人重兵压境,红四军为求全歼敌人,根据毛泽东同志“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主动撤出永新退至宁冈。敌人踌躇满志,洋洋自得,向主子朱培德发电告捷,并将师部和许多军需物资由吉安搬至永新,准备以永新为据点向龙源口、古城、砻市进犯。

我红四军在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指挥下,采取声东击西战术,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进犯。这一战役共进行了佯攻高陇、草市坳伏击、飞兵再战永新城三次战斗。

我军这次奔袭草市坳,二占永新城的战斗,把我军的作战水平又大大提高一步。会师以后,我们两支部队在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在朱德同志的指挥下,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讲究“快”,快跑、快打、快结束、快转移。因为我们的队伍小,打了以后,敌人的援兵马上就要过来。当时, 凡是领导者心里都明白,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里,小范围内我们包围敌人,大范围内敌人包围我们;白色区域是个面,红色根据地是个点。特别在初创时期,井冈山的点和其它革命根据地的点尚未取得联系。二占永新城还提高了我们急行军的能力,训练了快速部队,发展了快速战术,飞兵奔袭趁虚而入,出其下意,攻其不备。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专门进行了总结。以后在打长沙战斗中又活用了长途奔袭,诱敌出城,歼敌主力,化装进城等战术。

龙源口大捷——三占永新。

红军二占永新的胜利和湘赣边界割据局面的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当时,正是南京方面统治集团暂时稳定的时候。于是蒋介石调动湘赣两

省的军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联合会剿”。湘敌第八军吴尚部五个团,企图由茶陵向宁冈推进,赣敌第九师杨池生部、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共五个团,从吉安向永新推进,企图分进合击,攻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亲自部署和指挥了这次战斗,导演出一场以少胜

多,以弱击强,灵活机动,威武雄壮的活剧。

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根据敌人“会剿”情况,首先命令红军于 5 月底主动退出永新城,集结于宁冈休整,伺机歼敌。

敌人这次“会剿”的主力是江西的“两只羊”(即杨池生和杨如轩部)。他们原是云南的队伍,装备好,受过正规训练,战斗力强。这次进攻由杨池生担任前敌总指挥,指挥部设在永新城。根据敌情,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及时部署了歼敌计划,决定三十一团一营和二十九团迎击由新七溪岭进攻之敌;我们二十八团迎击老七溪岭进攻之敌:三十二团的一个连埋伏在武功潭迎击敌人。朱德同志为前线指挥,率领军部直属队和机关枪连、迫击炮连扼守在新七溪岭蛤蟆湖。毛泽东同志为总指挥,部署和指挥整个战役。三十一团三营,在睦村至酃县方向的湘赣大道上,监视与牵制湖南方向的敌人;三十二团对遂川、酃县方向采取佯动。同时发动宁冈等县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配合红军作战。

6 月 23 日,战斗打响了。战斗从清晨一直激战到下午 4 时,敌人 3 次冲锋均被我打垮。在红军前后夹击下,敌人腹背受击,全线崩溃,缴枪就俘。残敌向永新逃窜,红军乘胜追击,第三次占领永新城。这一仗我军歼敌一个团,击溃敌人两个团,缴枪千余支,取得了龙源口大捷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湘赣敌人的第一次“联合会剿”,也是第四次击溃赣敌对我根据地的进犯, 红军乘胜三占永新城。

龙源口大捷后,红军二十九团全部换上了步枪,原有梭镖交给了地方武装。从此,“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快畅快畅”的红色歌谣便传遍了井冈山。6 月 26 日,毛泽东同志在永新县禾川中学礼堂召集红四军班以上干部、地方党和地方武装负责人开会。会议总结了龙源口大捷的经验,研究了红军分兵发动群众的问题。会后立即开始分兵。我二十八团去安福边境。二十九团去莲花。三十一团往吉安边境。宣传群众, 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用大力造成党与群众的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能够做较长时间的抵抗而不伤元气。

回首往事,更清楚的看到,毛泽东同志领导边界军民胜利的作战,是和游击战基本原则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充实分不开的。在创造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始终注重对红军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在工农革命军进入湘赣边界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和部队讲过井冈山“山大王” 朱聋子的故事。朱聋子曾说,在井冈山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强敌相对, 先领他兜几个圈子,等它的弱点暴露出来,就要抓得准,打得狠,打得干净利落,有所缴获,就像做买卖一样,赚钱就来,蚀本不干。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述,为红军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在兵力使用上的“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的经验,指出:“当此反动政权暂时稳定时期,敌人能集中大量军力来打红军,红军分散是不利的。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赤卫队则以分散为有利。”

毛泽东同志不但指导红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战争经验,而且善于把战争经验不断升华,形成战争指导原则。在攻打茶陵和攻打遂川的战斗中, 在新城和五斗江战斗中,不断总结游击战争的经验,逐步地形成了适应当时情况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这就是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迫。”龙源口大捷则是毛泽东同志十六字诀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毛泽东同志后来指出:“从 1928 年 5 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十六字诀包括了反‘围剿’的基本原则,包括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在防御时又包括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后来的东西只是它的发展罢了。”

后来,1929 年 5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代表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对井冈山时期红军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作了如下的概括:“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扩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 发动很大的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

红军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形成,是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原则, 结合当时敌我情况在军事上的伟大创举,是对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宝贵贡献。

(摘自《何长工回忆录》,第 153—159 页、164—171 页。作者当时任红四军三十二团党代表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