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党显锐,邯郸破“梦”

回到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区政治委员苏振华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毛主席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去了,你知道吗?”

这个出人意料的消息,把我同久别的战友们重逢时的喜悦情绪一扫而尽。“什么时间去的?”我有点吃惊地问。

苏政委说:“中央有一个关于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通知说, 周副主席和王若飞同志陪毛主席一起去重庆。离开延安的时间嘛——后来听说是 8 月 28 日。”

蒋介石接二连三地邀请毛主席去重庆“和谈”,只不过是欺骗舆论、掩饰其发动全面内战的一个幌子。所以,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亲赴重庆,不仅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也使他在政治上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地位。但蒋介石毕竟是个老奸巨滑的政客。8 月 29 日,毛主席飞抵重庆的第二大,他一面“欢宴”我党代表,大谈和平;一面密令他的各个战区,重新印发他在 1933 年编就的“剿匪手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那从未停止过的内战准备。全国性的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我们是有准备的。毛泽东同志在日寇宣布投降的第二天,1945 年 8 月 16 日在《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中重申了我党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一贯立场。毛主席告诫全党:“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蒋介石的方针,是要打内战的”。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心争”。“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

我们是十分希望和平的。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 坚忍地抗争着,英勇地奋斗着,无畏地牺牲着,承受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付出了世人难以估量的代价。经过 8 年的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投降了。人民只希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和平、民主和统一的新中国。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神圣的愿望。但我们也知道,人民的神圣愿望要变为现实,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平往往需要通过最不和平的手段——战争——才能得到。这条被历史证明了的规律,我们的体验真是太深了。

重庆在“和谈”。我当时所在的冀鲁豫西部地区,却感受不到我们十分向往的和平气氛。阎锡山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重庆谈判刚开始的时候,集中了 13 个师的兵力,同日伪军一起,先后从临汾、浮山、翼城和太原、榆次等地出发,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攻,并侵占了我晋东南的襄垣、屯留、潞城及壶关等地,也就是古称上党郡的上党地区。

侵占上党地区仅是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一个步骤。这个步骤的真正目的,是控制同蒲、平津两条铁路,以便抢占平津以及整个华北,进而运兵东北,夺取东北,篡夺全国的抗战胜利果实。这样,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平汉铁路,必将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和敌我争夺的焦点。因此,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在决定消灭侵犯上党之敌的同时,命令冀鲁豫军区的主力部队集中于平汉线,结合大岳、冀南军区部队各一部,加紧肃清干汉线新乡以北的日伪军,以创造战场,配合上党地区的作战。

上党战役是 9 月 10 日打响的。太行、大岳、冀南 3 个军区的主力部队及地方兵团一部,在刘、邓首长的亲自组织和指挥下,首先攻占了上党地区首府长治周围的屯留、潞城、长子和壶关等地,使长治敌军陷入我层层包围的孤立境地。随后,一面合围长治,一面对付增援长治之敌,叫作“围城打援”。当援敌被歼,长治守军突围逃窜时,刘、邓首长又命令部队全力追击。“双十协定”就是在晋冀鲁豫野战军追歼逃敌,胜利结束上党战役的前两天签定的。

毛主席对上党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关于重庆谈判》的重要报告中,讲到“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时,以上党战役为例,说: “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

“双十协定”签定后,毛主席返回延安。周副主席和王若飞同志仍在重庆同国民党继续谈判。蒋介石利用继续谈判的机会,在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下,变本加厉地扩大对我进攻的规模,仅华北地区就兵分四路向我们压来。其中一路,蒋军第一战区胡宗南的先头部队两个军已经同蒲、正太路开抵石家庄,后续一个军则进到闻喜(属山西省)以南;第二路孙连仲十一战区的三十军(军长鲁崇义)、四十军和新八军,在其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四十军军长)、高树勋(兼新八军军长)率领下,从新乡沿平汉路北犯,三十二军及伪军孙殿英部跟进,后续还有四个军,其中一个军已进至新乡,其余正准备由洛阳、开封等地向新乡开进;第三路沿津浦线北犯的先头部队一个军,已从徐州进占济南;第四路沿平绥线进攻的傅作义部则已迫近张家口。粗略计算,仅这四路,蒋介石投入的兵力就达十二三个正规军之多,真可谓大兵压境,不可一世,大有将我们一口吞掉的架势。

针对蒋介石进犯的形势,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同志十分形象而明确地指出:向华北进攻的敌人,沿四条铁路齐头并进,像四只爪子一齐伸过来。主力在平汉线一路。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平汉线的邯郸一带。这不仅因为当时的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设在邯郸,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要实现其打通平汉线, 运兵抢占东北的野心,必须控制以邯郸为中心的交通枢纽。毛主席 1945 年

10 月 17 日给刘、邓等晋冀鲁豫中央局同志的电报中指出:“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力重大。”号召我们“以上党战役的精神,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刘、邓首长对打好以邯郸为中心的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也有具体、详尽的指示。

这时,来犯之敌三十军、四十军和新八军正向北推进,敌人主力北渡漳河后,很快占领了距邯郸只百余华里的磁县,与他们原先盘踞的临漳、成安、肥乡等地形成对邯郸的扇形包围圈,并齐头向邯郸逼进。

我们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全力阻击敌人,参加上党战役的兄弟部队及杨勇同志率领的冀鲁豫军区骑兵团,日夜兼程向邯郸赶来。

经过军事打击和多方争取,10 月 30 日,高树勋将军率新八军及由他指挥的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举起了义旗。

由于受到我军沉重地打击,和高树勋将军的起义,马法五和鲁崇义两个军的锐气严重受挫,他们无心恋战,企图想再渡漳河南逃。但这时的漳河已被我从上党战役赶来的部队控制。十几天前,“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北渡漳河时还大摇大摆,不可一世,此时,他和鲁崇义率部退到临漳的旗

杆漳便走不得了。漳河将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对旗杆漳的总攻进展的比较顺利。黄昏发起战斗,拂晓前除少数守敌漏网外,绝大部分被歼灭了。

天刚放亮,我赶回纵队指挥所的时候,机关的同志报告说,三旅捉到了十一战区长官部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

率领敌人北犯邯郸的两个最高指挥官,一个战场起义,一个被我活捉, 部队大部分被我歼灭,平汉战役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平汉战役是继上党、平绥战役后的又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歼灭战,它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打通平汉线的“黄粱梦”,是毛泽东同志“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也是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周密筹划,英明指挥的结果。战役之后,毛主席在分别发给周恩来和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同志的电报中称该役为“血战十日”的”伟大胜利”。这既是对当时战况的真实写照,又是对战役准确的评价。

(摘编自杨得志:《横戈马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302 一 320 页。作者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