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革命的“鲁班石”

历经千辛万苦,几次往返草地,1936 年 10 月,我们终于到了陕北,回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

刚到保安的第三天早晨,同志们正准备洗补衣服,三局局长王净同志从外边走来,小声而又激动地说:“同志们,快快收拾一下,毛主席就要来看你们了。”

我们的电台原是属于总部的。长征过草地时在毛儿盖才被派往左路军总指挥部。从那以后,一年多没见过毛主席了。现在听说毛主席来看我们,大家高兴得跳起来。于是大家急忙放下衣服、针线,围着王净同志问这问那。王净同志见大家那高兴劲,连连挥手嘱咐说:“同志们,毛主席忙得很,白天、夜晚都开会、写文章、做报告、给红大讲课,挤时间来看我们,真是太关心我们了。毛主席来了以后,一定要肃静,千万不能像过去那样缠着不放。⋯⋯”

王净同志这番话,不禁使我回想起在江西苏区时的一些情景。

那时候,毛主席就十分关心通信干部的培养教育,经常到我们电台来, 和我们谈话,问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每次来了,我们总是缠着他, 舍不得让他走。有一次,毛主席问我们,懂不懂得通信工作的重要性?当时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小鬼”,只知道干工作,对于本身业务的重要意义,懂得不太多。毛主席见我们一时答不出,就说:“做任何工作,都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你们是革命的千里眼、顺风耳嘛,红军缺少了电台,就好比缺了块‘鲁班石’一样。”接着毛主席给我们讲了“鲁班石”的故事。他说,很久很久以前,有条河上要修座石桥,招聘了不少能工巧匠,连夜开山取石, 辛辛苦苦干了好多天,桥身修好了,拱形桥洞也砌得差不多了。只是桥洞的脊梁处,还缺少一块又坚固、又合适的石头嵌进去。这块石头很重要,没有它,桥就砌不成。于是匠人们四出寻找,不知爬过了多少山,涉过了多少河, 才在一个打草鞋的老公公家里,发现了那块垫着捶草用的石头挺合适。搬去一试,正好不大不小。石桥终于修成了。原来这块石头是鲁班留下的。他从此路过,量量桥身,又看看准备的石料,就知道少这样大小的一块石头。于是他悄悄地按尺码凿好一块丢下,然后扬长而去。从此,人们就给这块石头起了个名字叫“鲁班石”。毛主席停了停又说道:“红军今后要大发展,这里要点火种,那里要点人种,一块块被分割的苏区,要靠你们从空中架起一座桥连接起来。大家想想,你们不是红军中的‘鲁班石’吗?”从那以后, 我们就常用“要做革命的鲁班石”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我正在凝神地回味着过去,忽听得有人高喊道:“毛主席来了!”同志们早已忘记了整队,都向窑洞外拥去。这时,毛主席微笑着走过来。他那稳健的步伐、慈祥的神情,还和过去一样,只是脸比长征路上又清瘦了。他边走边挥着手说:“今天我特地来慰问你们。同志们一路辛苦了!”

毛主席进了窑洞,和以往一样,在我们中间坐下,开始了亲切的讲话, 他说:“这一年,你们和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多吃了些苦,多爬了些山, 这算不了什么,革命的道路总不会是一点弯子也没有的。如果有人因为吃了点子苦,就不愿在四方面军工作,那就不对了。四方面军也是党领导的军队, 今后,我们还要尽可能多派一些人去工作,和他们团结一起,共同进步。” 讲到革命形势,毛主席说:“现在形势空前好,新的革命高潮就要来了。今后通信工作也要大发展,你们的担子更重了。”

讲到这里,毛主席又笑着问我们是不是还有人不安心工作的。他好像已经了解到,近来我们有些同志的心又动了,想到抗日前线去,不愿在后方。自然,在毛主席面前,谁也不肯说这话。毛主席见大家笑着不回答,就又说道:“我们干革命的,就要听党的话。党需要在哪里工作,就到哪里去。” 他又说:“革命事业总得有个分工嘛,不能随个人挑挑拣拣。如果有人对革命工作还有贵贱之分的想法,这是不对的。”

毛主席谈话,总是那么通俗,好打比喻。讲着讲着,他又打了个比方: “有些人瞧不起挑大粪的工人,把他们看得一钱不值,把他们看作下等人, 这是很不公平的。拿上海来说,那是个大城市,高楼、大厦,很繁华。你们说说看,这个城市要是没有挑大粪的工人会怎么样?上海不就变成臭海了?⋯⋯”

同志们听着,都笑开了。不过,大家都深深地懂得,毛主席的这个比喻, 和那鲁班石的故事一样,其中包括多么深刻的真理!

(刘泮林:《要做革命的“鲁班石”》,《难忘的战斗岁月——革命战争时期邮电回忆录》,人民邮电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55—5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