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劲敌粉碎重点进攻

  1. 诱敌待机,“御林军”灰飞烟灭

蒋介石发动内战以来的 8 个月中,占领了我解放区 105 个城市,却被消

灭了 71 万兵马,这就相当于每占一座城市,即须付出 7000 兵力的代价。敌军由于深入我解放区,与我解放区的全体人民直接作战,战线延长,兵力分散,在各个战场都陷于被动。从 1947 年 3 月起,敌人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并将进攻重点置于山东和陕北两解放区,企图先占领陕北和山东,再占领华北和东北。以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的 60 个旅,约 45 万人, 向我山东解放区进攻。敌人的号称“五大主力”王牌部队中的三支部队: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七十四师和第五军都部署在山东战场。整编第十一师是陈诚的起家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第五军则号称“主力中的主力”,分别配属于汤恩伯、欧震、王敬久三个兵团内。首先占我鲁南山区,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继分路印临沂、泰安之线并肩进犯鲁中,寻找我军决战,妄图聚歼我军于沂蒙山区。

敌人向山东的重点进攻,开始于 1947 年 4 月 6 日,3 个兵团并肩北犯, 重心在新泰、蒙阴地区。我华东野战军原拟以二、七,八纵队南开,组成左翼兵团,出击郯城、马头地区,围歼敌六十五师,切断陇海路徐州以东交通, 调动汤恩伯兵团南援,造成歼敌良机。我纵亦奉令南下,任务是与其它纵队配合,歼敌于运动之中。谁知敌军侦悉我军主力南下,立即调整部署,相互靠拢。野司紧紧抓住各路敌军尚未靠拢之际,决心集中主力,向敌两翼出击。4 月 26 日,西翼我三、十纵队攻占泰安城,歼敌七十二师;我纵攻占宁阳城。

东翼出击青驼寺。歼敌六十七师 3000 余。野司拟集中兵力歼敌整十一师,我纵奉命兼程东返,谁知赶到新泰附近,突然遭敌第五军袭击。情况变化,此计又不成。

原定第六纵队和我纵、第七纵队南下鲁甫、苏北,威胁敌后,创造战机。可是第六纵队经卞桥进入鲁南敌后以后,敌人除在临沂、海州间局部变动, 准备阻截我军继续南下外,正面进攻的敌人还是继续进犯。南下调动敌人未成。这时候,毛主席及时指示华野:不要轻敌,不要分散兵力,对于密集之敌,要有极大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不过早惊动敌人后方,让敌人大胆前进,总有歼敌机会。当然也希望华野能再打两三个战役后转入外线。电示也指出:青驼寺一仗,“但因一纵远去宁阳,来不及集中兵力打七十四师等部, 失去一歼敌机会。⋯⋯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耐心待机这是很对的。”

野战军首长认真研究了毛主席的指示,接受了前阶段的经验,决定将主力再后退一步,集结于莱芜、新泰以东待机。我纵和第七纵队停止南下。

我军的这一行动给敌人造成一个错觉,以为沂蒙公路一带我主力已转至泰安地区或淄川、博山地区。于是中路敌军汤恩伯兵团猖狂起来,想抢头功, 前出到三路敌军的先头。其整编第七十四师更是头脑发热,他们进攻解放区

以来,还没有受到过重大打击,十分骄傲,放肆地突出本兵团序列十多里, 进入蒙阴以东,坦埠以南地区,企图抢占沂水、官县具城。这就为我提供了打其一股的有利战机。

野战军首长决心打小路敌人,下这个决心是经过反复考虑的。因为按一般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而这次是先打强敌,这在我军战史上是少见的。而且这次战役,敌军总兵力 45 万人,我军只有 20 余万人。孟良崮战役就是不同于一般规律的特殊战役,这就显示了战役组织者和指挥员的魄力和军事艺术。敌人的弱点是明显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突出于其友邻部队之前, 到达岸堤;整编第二十五师一个团进到黄斗顶山,主力在桃墟尚未出来。所以,野战军首长原拟歼敌整编第七师及整编第四十八师,改变意图为先歼整七十四师和整二十五师。最后,野战军首长的决心改得更为明确:集中力量歼灭整七十四师,宁愿放走整二十五师全部,不愿放走整七十四师一个连! 全歼蒋介石的“御林军”,将起极大的政治影响和心理影响。整七十四师是王耀武的基本部队,王耀武任军长(原番号为七十四军)时,蒋介石的外甥俞济时是该军五十八师师长。日本投降后最先空运南京受降,系国民党陆军总部直辖南京卫戍部队,深得蒋介石宠爱,指该师为典型部队,命令其它部队一切训练教育以该师为标准,号称“模范军”。整七十四师全部为美械装备,较他部为优。辖 3 个旅,3.7 万多人,兵员足、战斗力强。该师前锋占但埠、岸堤、黄鹿寨一线后,5 月 13 日又退缩孟良崮山区,其两侧的整编第二十五师、整编第六十五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相距并不远,特别是整二十五师紧靠孟良崮地区。要歼灭该师,就必须把它从敌人第一线八个整编师中剜割出来。敢不敢吃掉它?如何吃掉它?是对华东野战军的一场考验。

5 月 13 日黄昏,战斗开始。我一纵二师、独立帅沿沂蒙公路越过重山山口向纵深穿插,一师攻占塔山、尧山。至此,我一纵切断了敌整七十四师与整二十五师的联系,打退了敌整三十五师的进攻。5 月 14 日 2 时,独立师攻占天马山、界牌,将敌整七十四师围在盂良崮。

5 月 14 日整天战斗火炽。塔山、尧山被敌重占,又复夺回;凤凰山、曹庄、天马山、蛤蟆崮不时告急。蒋介石得战报后,亲自指挥作战。敌整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狂妄地提出,要坚守孟良崮,以他为“磨心”,拖住我军, 四面围攻,企图“碾”碎我一纵。于是,蒋介石严令敌整二十五师、整六十五师、整八十三师和第五军等部,从东、南、西三面猛烈攻击。我纵各阵地均遭受敌军迭次进攻,血战竟日,整天笼罩在烟火里⋯⋯

5 月 15 日拂晓,独立师第一团和第二师第六团夺回三三○高地和二八五高地,重占围攻孟良崮的有利阵地。我各友邻部队亦进逼孟良崮:第九纵队攻占孟良崮高地一处;第八纵队正围攻卢山;第六纵队已进抵垛庄;第四纵队前锋直逼五二○高地。但敌各路部队在蒋介石严令下,不断向我军进逼, 情况趋于紧急。敌整七十四师遭我各路大军压缩于孟良崮荒山后,在各路进援部队的呼应下,企图以五十八旅掩护向西南突围。我即令第一师第一团进抵北庄,第二师第四团进抵石王河集结,以截敌突围。张灵甫发觉我大部队抵达其周围,后路已为我军切断时,则改变为固守盂良崮及以西之六○○、五四○、五二○一带高地坚守待援。

陈老总给我来电话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又来了指示,说不要贪多,首先歼灭整七十四师,然后再寻战机。现在敌人的十个整编师已经围在我军四周,先后打响。当前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兄弟纵队把整七十四师这个轴心

敲掉,这样,敌人就没有巴望了,我们也就免得两边作战了。如果拖延下去, 情况的逆转是可以预料的。”

我把陈司令员的指示转达后,纵队的几位领导同志都感到担子沉重,也感到我纵两面作战,兵力不够。我掂量了一下陈毅同志讲话的分量,下决心说:

“从阻击部队中抽兵!集中力量向孟良崮攻击!一面挡住‘百万大军’, 一面取‘上将首级’!我们一定要做到!”

潭启龙、何克希、张翼翔等同志都同意这样办。研究了具体部署后,我抓起电话,亲自向各师师长交代任务。

这天晚上,已是 10 点多钟,陈老总与我通了电话。他说:“敌整九师、整十一师己靠近蒙阴,第五军已到新泰,整六十四师已到青驼寺。如在明天

(十六日)拂晓前不能全歼整七十四师,则我军将陷入敌人包围。”陈老总在电话里沉默了半晌,然后又说:“叶飞啊,无论如何要在 16 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整七十四师,我们就全盘皆活了!”陈老总授权我统一指挥第一、四、六、九纵队总攻孟良崮。他果断地说:“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哪怕拼掉两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我承担了这个指挥任务。粟裕副司令员接过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组织好总攻?”我回答:“需要两个钟头,下半夜一点可以实施总攻。我已规定了总攻信号,并同四纵、六纵已接通电话, 但第九纵队同我电话还没联上,请总部通知它作好总攻准备。”

5 月 16 日 1 时,总攻开始,各纵队协同很好。2 时,我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师第四、六团,独立师第一、三团与友邻第四纵队所部攻占五二○、五四○一线高地;第六团也配合出击,拂晓占领附近山头。

总攻开始以后,野战军首长几乎每隔 5 分钟就来一次电话。战斗空前激烈,情况变化多端,电话铃声也就不断响着⋯⋯

敌整七十四师不断告急,西面敌整六十五师、整二十五师在蒋介石严令下拼死支援。我纵阵地失而复得,反复争夺,终于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5 月 16 日拂晓,前线各路大军密集,哈气成云,同心协力,直取孟良崮。

强大炮火惊夭动地,盂良崮像火山爆发。下午 6 时,敌整七十四师被我全歼, 狂妄的中将师长张灵甫的尸体也抬下山头,山谷里响起一片欢呼声。

敌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后,进犯鲁中的敌人全线溃退,吓得 40 余天不敢出战。蒋介石不怪自己无能,总是迁怒部下。战役结束后,敌整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被押到南京“军法会审”,敌整二十五师师长黄伯韬也被撤职留任, “带罪立功,以赎前愆”。

(摘编自《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424—

437 页。)

  1. 分兵南下,沙土集凯歌高奏

1947 年 5 月举行的孟良崮战役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顿挫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暂时转入守势。但是,蒋介石尚未放弃过山东重点进攻的方针, 继续在第一线调集了 9 个整编师、25 个整编旅,部署在莱芜至蒙阴不到 50 公里的战线上,准备发动新的进攻。5 月 8 日,中央军委曾给我们发来电报, 提出了刘邓大军南渡黄河,进击冀鲁豫、豫皖苏,进而进击中原的战略计划, 要求华东我军在 6 月 10 日前集结全力(27 个旅)寻求与创造歼敌机会,并

准备于 6 月 10 日以后配合刘邓大军大举出击。孟良崮战役胜利后,军委于 5

月 22 日来电指出:“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这时,蒋介石起用了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

提出“并进不如重迭,分进不如台进”。敌以三四个师(整编师)重迭交互前进的战法,摆成了方阵,加配了山地作战器材和炮兵、工兵,在各要点屯积了大批作战物资。6 月 19 日,我们将上述情况报告军委,军委 22 日复示: “据悉蒋以东北危急,令杜聿明坚守两月,俟山东解决即空运东北等情。山东战事仍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只要有胜利把握,则不论打主要敌人或次要敌人均可,否则,宁可暂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

6 月 25 日,敌军开始全力东犯,28 日进至鲁村、南麻(今沂源县)、大张庄、朴里庄一线,妄图迫我在鲁中山区狭窄地带迎战。由于当面之敌十分密集,无论是寻歼侧翼之敌或直取中央之敌都缺乏条件。为避免无把握作战, 我们打算以第六纵队向临(沂)蒙(阴)公路出击,以第四纵队奔袭费县, 破坏敌人后方补给线,以第七纵队佯攻汤头,迫敌分兵回援,主力集结在沂水、东里店一线待机。这一计划即将实施之时,接到军委 29 日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指示,此电指出:“蒋军毫无出路,被迫采取胡宗南在陕北之战术,集中六个师于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推进。此种战术除避免歼灭及骚扰居民外, 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你们应以两个至三个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县)滕(县)临(城) 枣(庄),纵横进方,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 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此外,你们还要以适当时机,以两个纵队经吐丝口攻占泰安,扫荡泰安以西、以南各地,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四个纵队监视该敌,使外出两路易于得手。以上方针,是因为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两路兵力,或以两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这个指示,改变了军委过去要求我们不分兵、坚持内线歼敌的方针。 我们立即对军委这一指示进行了研究,决定立即执行军委提出的三路分

兵的方针。具体部署是:(一)由叶飞、陶勇率领第一、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二)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三)正面部队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在沂水、悦庄公路两侧,各以少部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这一部署在 6 月 30 日上报军委的同时,命令各部队立即于 7

月 1 日执行。这就是华野“七月分兵”的开始。

在华野兵分三路出动后,接到军委 7 月 2 日来电,除复我们 6 月 30 日电指出分兵部署甚好外,还要求陈士榘、唐亮率领的三个纵队打泰安得手后,

“收复肥城、东阿、平阴、宁阳、汶上、济宁,与刘邓直接联系后,并应准备出鲁西与刘邓协同打陇海路,出淮河开展新局面”,“我军必须在七天或十天内,以神速的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此后,军委又决定叶飞、陶勇率领的两个纵队也向鲁西南挺进。

到了 8 月 4 日,即华野 5 个纵队已进入运河以西的鲁西南,刘邓千里跃

进大别山的前 3 大,军委进而指出,“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陈唐、叶陶五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8 月 11 日军委又明确指出:“总的意图,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显然, 全国主要战场已由山东转移到了中原,战略重心已由内线转到了外线,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当此重要时刻,华东战区面临三重艰巨任务,既要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又要支援刘邓大军进击中原,还要不大时机地转入战略进攻。

在军委 8 月 4 日的指示中,还提出:“请考虑粟裕同志带炮兵主力迅去鲁西南统一指挥该五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

此时,我深感责任重大。自从华野执行分兵出击的新方针后,作战条件起了变化。7 月上旬打得比较顺手。7 月中旬以后,雨季聚然到来,大雨滂沱, 山洪暴发,河水陡涨,使我军机动、运输、作战遇到很大的困难,以致七月份中、下旬的几仗都打成了消耗仗。仗没有打好,我作为战役指挥的主要负责人,引咎自责,于 8 月 4 日午时发电向军委作了检讨。

我接到军委 8 月 4 日要我去鲁西南统一指挥的电示后,向陈毅同志提出下列意见:

(一)华野今后主要作战方向和指挥重心是在外线,请陈毅司令员和我们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二)现在西线的 5 个纵队,实力有所下降,为进一步集中兵力,达成战役上的优势,建议增调第六纵队到西线。(三)留在山东内线的第二、第七、第九纵队,力量可以制敌,逢议组成东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二同志指挥。陈司令同意我的意见,我们将上述意见联名上报了军委。

6 日,中央复电同意我们的建议,决定陈毅同志和我率华野机关及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赴鲁西南,统一指挥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特种兵纵队及配合华野作战的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统称西兵团。并批准组成东兵团。

同日军委复电:“粟裕支(四日)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望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并且指出:“华东各部虽有几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敌人之巨大任务。”

我们立即投入新的行动准备。我们选择的路线是,北渡黄河至山东惠民地区,从禹城附近越过津浦线,至阳谷、寿张地区。这一路都是老解放区, 是我军的后方,没有敌人阻拦,由此南渡黄河至鲁西南前线。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行动中的兵力消耗,又可以隐蔽我军动向。陈毅同志还亲赴渤海军区部署。对于西线兵团今后行动打算,我于 8 月 18 日发电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建议为更有力地支援刘邓,将西线兵团作战地域扩展到陇海路以南, 破袭津浦,威胁徐州,并以运河西岸为中心。

  1. 月 24 日,毛泽东同志来电答复:“粟裕同志十八日西电意见极为正确,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这样

中央军委赋予华野西线兵团的作战范围又扩展了,恢复与扩大豫皖苏解放区,与刘邓、陈谢共同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便明确了。电报中并指出:“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地战绩最大的军队,七月减员较大,无损大局,希望你们尽速赶至鲁西南,统一指挥西兵团各纵,配合当地地方兵团完成中央赋予华东军的伟大任务,我相信你们必能完成此种任务。” 8 月 30 日,我们接到毛泽东同志来电:“现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

轸、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足之势, 务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配合刘邓。”

接到这个电报后,陈毅同志和我认为应立即下定决心,争取早打。

  1. 月 3 日晚,我们率野直、第六、第十纵队渡河,4 日渡完,5 日在邻城及附近集结并与第一、第三纵队会合。至此,我华野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特纵及晋冀鲁豫之第十一纵队均已集结于沙土集南北地区,完成了集中兵力歼灭敌人的战役布局。

9 月 7 日,敌整编第五十七师积极北犯,与整编第五师之间出现了 20 公里的空隙,我们抓住时机,发起攻击。令第一、第三、第六纵队向沙土集、双庙攻击前进,令第四、第八纵队由南向北发起攻击,实施南北夹击。敌整编第五十七师发现我军这一行动,迅速向南撤退,龟缩于沙土集地区。

沙土集一带,地形平坦开阔,我军广大指战员在无隐蔽的开阔地上英勇奋战,冒着浓密的炮火,勇往直前,士气十分旺盛。当天晚上,我军达成对整编第五十七师的合围。

9 月 8 日夜晚 6 时,我们对沙土集之敌发起总攻。经过半小时的炮火准备,第三纵队首先从北面突破沙土集围寨,进入村内与敌展开巷战。9 日凌晨 2 时,第八纵队从东南方向突入,第六纵队从西北角突入,三十纵队逐步缩小合围圈,敌数次反扑及企图突围,均被我击退。我军一面猛烈进攻,一面展开政治攻势,促敌放下武器。该师中将师长段霖茂率 100 余人化装逃跑,

出围寨不远,被我俘虏,其余敌人纷纷放下武器。至 9 日凌晨 3 时,攻歼敌整编第五十七师之战胜利结束。

在攻歼整编第五十七师时,郓南阻击战打得十分激烈。我第十纵队及第六纵队之十七师,以野战阵地阻击敌整编第五师、第八十四师及第六十八师的进攻。当整编第五师进攻受挫后,曾一次出动三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装甲汽车的支援下,向我八里河、侯庙一线阵地猛攻。我军英勇拼搏, 予敌以重大杀伤,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八里河、侯庙一线阵地,始终保持在我军手中,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进行。

此仗打得干净利索。乱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部及其所辖之两个旅全部被歼,并给援敌以相刍的杀伤。计毙伤敌 2000 余人,生俘敌师长段霖茂以下

7500 余人,缴获榴弹炮、野炮、山炮 20 余门,轻重机枪数百挺,尚有大批

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我军伤亡仅 2300 余人。战役后,我军人员、武器、弹药都得到了补充。

沙土集战役的胜利,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军在鲁西南的被动局面,为恢复和建设鲁西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为向豫皖苏进军打开了道路,而且迫使敌人从大别山区和山东内线战场抽调 4 个师驰援鲁西南,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和山东内线我军的行动。9 月 11 日,中央来电鼓励全军,指出:“那城沙土集歼灭五十七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中央在电报中要求我们努力完成“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

造巩固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之伟大任务”,并且指出,“你们处在上述四大根据地之中间地带,你们的胜利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央的电报,使全军深受鼓舞。我们抓紧战后休整期间,组织学习了中央 9 月 1 日《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经过整顿思想,整顿组织,进行了南下豫皖苏的动员准备工作。9 月下旬,除以第十纵队、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继续留在鲁西南箝制敌人外,主力越过陇海路南下,进入了豫皖苏。这样,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和华野外线主力部队,在中原形成了品字形的有利态势。10 月 8 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电文中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共 48 个旅,约 40 万人,业己在长江、黄河间立住脚跟。”

1947 年 7 月于 9 月,不仅是华东战区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整个战争的一

个转折点。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1947 年 7

月至 9 月,人民解放军即已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 20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 100 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华东野战军在这一伟大的事变中,胜利地实现了本身的转折。

(选编自《粟裕战争回忆录》第 508—5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