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转变机制

  1. 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具有行政权、所有权和经营权“三权”合一;高度集中;产权结构单一化的特点,企业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确,缺乏人格化的所有权代表,从而企业也没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搞活企业的问题。

证券市场建立和发展以后,企业介入证券市场,从各方筹集资金,必须要触及到企业的产权关系,突破过去“三权”合一、高度集中和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在明确企业作为产权主体及其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严格界定企业的责、权、利以形成企业自主经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企职责不分和企业发展中的财产、利益约束问题。现代企业制度明确规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该是出资者(及其代表)、经营者、

生产者,主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而有机结合的完整经济实体。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的出资者及其他出资者,均按持股比例依法享有股东权益,包括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作为法人财产权代表介入证券市场,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从本企业职工和企业外的社会直接筹集资金。改变了过去企业资金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的来源结构,既减少了企业吃国家财政和银行“大锅饭”的依赖,又可以促进企业自主经营机制的形成。尤其是改组后的股份制企业,是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产权组织形式,它促进了“三权”分离和企业自主经营,实现产权的人格化和多元化。

  1. 企业经营决策权的变化。企业介入证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发行股票进行股份制改组,必然会促使原始产权和企业法人产权的分离,确立企业法人制度。企业法人制度就是企业对所支配、运营的资产拥有占有权,赋予企业以占有和支配主体的地位,使企业形成责权利完整统一的独立产权。它是企业享有自主经营权的物质基础,其目的是使企业不再是上级决策的被动执行者,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成为面向市场的产权主体。企业法人制度的确立,使企业能根据提高资产经营效益的需要,自主决定经营资产的出让、更新、技术改造,调整资产的实物形态和结构,实现资产的最优组合。

对于企业来说,发行证券和介入证券市场,既然是一种筹集资金和转变经营机制的行为,因此企业必然要经历集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的全过程。企业通过集资决策和投资决策,采取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证券吸引力与筹资成本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均衡;在经营风险与经济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均衡。这就是说,企业通过经营决策,寻求最优的资金结构,在保证证券能售出而及时筹足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企业的筹资成本和经营风险, 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证券筹资决策,就是企业采用证券方式筹集资金,对发行证券的种类、期限、价格、方式、发行时机等进行多方面的选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行证券种类的决策。选择何种证券作为集资手段,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和企业对于所需资金的用途。在债券和股票两大类证券中,企业可以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经过批准发行债券。如果企业选择发行股票作为集资手段,则会首先涉及到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改变企业原有的所有制性质而成为一种联合所有制。

  2. 证券期限长短的决策。企业在发行企业债券时,要进行证券期限的决策,要考虑企业所需使用资金的期限和偿还能力。股票不存在期限问题。

  3. 发行证券价格的决策。企业在发行证券时,要考虑其证券发行价格, 一般是根据证券票面利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企业经营状况、预期收益、

企业信誉、证券供求和市场其他证券发行价格等因素来确定。此外,股票发行价格,还要考虑股息红利的分配水平。

  1. 证券发行方式的决策。证券发行方式有自营发行、委托代理发行、担保发行等多种方式。企业选择何种发行方式,一般取决于企业的特点,并达到降低成本和迅速筹集资金的目的。

  2. 证券发售时机的决策。企业证券发售的时机,一般要根据项目用款进度、社会公众认购能力和市场证券发行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的发售时机,以便降低集资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企业证券集资决策的同时,企业必然要做出企业中长期发展和效益增长等方面的决策。

企业证券投资决策,就是除了对生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外,根据现有可支配的资金和证券市场的情况,对所投资证券的证券发行企业、证券的期限和证券收益等多方面进行选择,作为购买何种证券的决策,以达到投资的安全性、灵活性和营利性的目的。企业证券投资,首先要对投资于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选择,如果投资于企业债券和股票,必须考虑到经济资信评估机构对评估证券发行企业的资信等级,对证券发行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经营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盈亏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可支配资金的期限长短来选择不同的证券进行投资,并考虑到证券投资收益率的高低。

  1. 企业规模和重组的变化。

    1)企业规模扩展。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企业通

过发行债券和股票,以直接融资形式去筹集资金,由于债券的投资者不能在债券到期前向企业索回本金,股票的投资者不能退股,因而比银行贷款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企业直接筹集到的社会闲散资金,有利于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缺陷,解决企业资金分散占有与集中需要的矛盾。由于它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只是改变社会资金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同时,它不受资金所有者资金数量的限制,既可吸收大额资金, 也可吸收一般职工的小额资金,并且不受资金所有者身份的限制,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不论是企业还是其他各种社会团体,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购买证券,因而能迅速地筹集到大笔资金, 以满足新建企业和重大成套项目的资金需要。尤其是用股票集资,具有“用内资不举内债”、“用外资不举外债”的功效,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技术改造和经营规模扩展的资金需要。特别是一些社会效益好的企业, 通过组建股份制企业和向证券市场投资,向其他企业控股或参股,可支配比自身资产更大的资产,取得资金运用上的放大效应和整体效应。因为这类企业聚集和发挥了多家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的群体优势,通过内部的规划协调和专业化分化,围绕市场需要,发展名特优产品,迅速地扩大生产能力,进行大批量专业化生产,达到适度的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从而

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这类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物资、信息的合作交流,增强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配套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扩大产品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展国外市场阵地,增加出口创汇,实现企业自身和群体的更大经济效益。

2)企业产权转让和企业重组。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资产依附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从条条块块的利益出发,使企业资产的流动受到限制, 资产存量的重新配置只能由政府和主管部门实施计划调拨和行政性的关停并转。这样,在资产存量刚性的约束下,难以实现合理的产权转让,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时,资产增量的权属不明,各级政府对企业资产的随意调拨,损害了企业产权主体的权益,也使得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产权转让更加难以实现。

证券市场的发展,使所有权采取有价证券的方式进入市场,使企业产权货币化和商品化,不仅在技术上解决了实物形式资产转让中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按照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达到生产要素和企业的优化配置、互补组合的需要。具体地说,证券市场的发展,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流通,可以打破资产的凝固状态,使资产运动起来,形成一种合理调整资产和使生产要素重组的机制。因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产权的商品化,资产双重形式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转让资产的实物形式或者贷出资产的价值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实物形式资产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转移,而不发生价值形式资产的流失。所以,证券市场的发展,能促进资产存量的调整和重组。同时,企业盈利现状和前景会在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上较快地反映出来,为资源合理流动和重组提供了指示器,从而有助于资产由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向经济效益高的企业转移,有助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有助于使企业能在经济利益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转让、合并、改组和重建。

  1. 企业产权约束的变化。股票投资由于投资主体不同,如国家、法人单位、个人作为投资主体,形成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从而形成对企业多层次的约束。这种多层次的约束机制,是建立在各投资主体对企业行为和利益的关联性之上的。也就是说,各投资主体约束企业行为的内在动因是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维护。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表现在:
  1. 投资主体重视和维护自身利益,使它们密切关注企业行为和经营效果。

  2. 各投资主体直接代表了各方的利益,各层次的相互约束能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制衡整体,并通过合理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使各方处于平等地位。

  3. 由于各投资主体的约束权限直接产生于其持有股票的数量,因而各投资主体对企业行为的制约能力与其股票额基本相适应,既有利于体现各投资主体的约束能力,又有助于强化它们实施约束行为的责任,防止不正当的

制约。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经营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是对企业起重大制约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约束力量。这一机构约束企业行为的出发点,主要是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的增值,保证国家股股利收入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这一机构在执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和约束企业行为的过程中,还会考虑到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企业之外的其他股票持有者对企业也有约束作用。广泛分散于社会的股东,包括法人单位股和个人股的股东,不仅可采取用“手”投票的方式,而且可更多地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即通过证券市场买卖股票的方式,影响股票价格涨落,对企业行为产生不可低估的约束作用。

股份制企业职工购买本企业股票,确认了对企业资产拥有了与其股份额相应的部分所有权,使职工依此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使自己股份收益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直接相关,加深了职工同企业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也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对企业经营行为约束的意识,职工追求股票收益的愿望会转化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