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中原王朝及邻近各民族的关系

挹娄时的东北地区,先有处于鼎盛时期的夫余族,后有高句骊族的崛起, 这一形势支配和影响着挹娄与中原王朝及邻近各民族的关系。

秦末汉初的中原战乱,给夫余贵族以侵凌邻近弱小民族的时机,挹娄就在“汉兴已后”被迫臣属于夫余国,向夫余贵族缴纳繁重的租赋。这种关系, 一直持续到公元 3 世纪初。在长达 400 余年的后期,挹娄社会发展已经进到“好寇盗”阶段。社会进步使他们越来越不堪夫余贵族“责其租赋重”之苦, 愈益要求挣脱这种民族压迫和剥削,于是在曹魏黄初年间(220—226)起兵反抗。夫余贵族多次调兵遣将进行镇压,但未能使挹娄人屈服,挹娄人摆脱了夫余人的统治。

为了与夫余及正在兴起的高句骊抗衡,挹娄于 236 年(魏青龙四年), 遣使向曹魏“献楛矢”③,建立直接臣属关系,曹魏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是挹娄民族共同体继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肃慎以后,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直接来往,并自此保持着融洽的臣属关系。史载挹娄人来中原朝贡凡 6 次

④,其中特别值得介绍的有两次:一是 262 年(曹魏景元三年),挹娄向曹魏朝献,第一次详细记录了贡物种类和数量,也是第一次记录中原王朝回赠物品和品名。捐娄的贡物有“国弓”30 张、石砮 300 枚、皮骨铁杂制的铠甲 20

领、貂皮 400 张,魏帝回赠的有“鸡、锦罽、绵帛”⑤;二是西晋朝经“永嘉之乱”后,虽有“元帝中兴”,但辖区已大体局限于淮河一线以南,挹娄仍于 319 年(大兴二年)遣使向东晋献楛矢石砮”⑥,足见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臣属关系。

挹娄与高句骊国,也有过臣服关系。朱蒙建高句骊国后,北与挹娄南境毗连,以“恐侵盗为害”为由,出兵攻挹娄,迫使挹娄“畏服”⑦。以后,挹娄时常遣使向高句骊献方物,121 年(高句骊太祖大王六十九年)挹娄献有紫狐裘、白鹰、白马⑧。当摆脱夫余人的统治,与曹魏政权建立臣属关系后, 趁高句骊受到魏幽州刺史册丘俭军的沉重打击之机,断绝了与高句骊国的来往。降至西晋,鲜卑慕容氏崛起,与高句骊争夺辽东,挹娄乘机南下,攻掠高句骊北境,“屠害边民”,以报旧仇,结果高句骊于 280 年(西川王十一年)发兵征讨,降其“部落六七所以为附庸”,掠走挹娄“六百余家”①。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谈德为高句骊国王后,在进攻百济取得胜利后,398 年(好太王八年)“遣偏师”进攻挹娄,挹娄大败,300 余人被俘,挹娄再度被迫屈服,“朝贡论事”②。高句骊迁都平壤后,挹娄后裔勿

③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卷三,第 107 页。原文作“肃慎氏献楛矢”。三国魏和两晋时期挹娄来中原朝贡,史皆记为“肃慎”,或即前述他称与自称之故。

④ 详见杨保隆:《肃慎邑娄合考》,第 226—228 页。

⑤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卷四,第 149 页;《晋书·东夷传》卷九七,第 2535 页,又,林树山认为, 回赠物中的“鸡”,不是赠物,是《晋书》校点者将其王“傉鸡”误分开,应是挹娄姓氏、王名、氏族名称。详见《北方文物》1986 年第 3 期,第 72—73 页)。

⑥ 《晋书》卷六,第 152 页。参见《山海经》卷一七,第 111 页晋郭璞注,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⑦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一》,第 3 页。原文将挹娄称作“靺鞨”。

⑧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三》,第 3—4 页。原文称“肃慎”,下同。

①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五》,第 7 页。

② 《好太王碑》文,见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第 172 页附录一。

吉、靺鞨,多次受高句骊王调遣,随高句骊兵攻新罗,征百济,“侵辽西”③。挹娄虽深受夫余、高句骊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凭着“便乘船”、“善

射”的优势,对居住今图们江流域人少势弱的北沃沮,进行肆无忌惮的“寇钞”,致使北沃沮人常躲到深山岩穴中防备其袭击,只在冬天冰封河道后, 才返回村中居住④。

挹娄与中原王朝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上述政治关系时已经涉及,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挹娄在两汉时臣属夫余国的情况。由于夫余国是汉玄菟郡管辖下的“藩属”,且与汉王朝的关系又比较紧密,所以在那时, 挹娄人与中原或汉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比以前频繁。《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今齐列为东蕃,而外私肃慎”,讲的就是山东半岛一带的居民,在西汉时代通过海路与挹娄人的经济文化交往。本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今俄罗斯伯力博物馆保存的在黑龙江流域发现的西汉五铣、东汉五铣、大泉五十、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等钱币⑤,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团结遗址发现形制类似东北南部地区汉代使用的铁镰和西汉宣帝时流通的五铣钱⑥,在宁安县东康遗址出土富有古代黄河流域文化特点的穿孔石刀、石镰、陶豆等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⑦,证实挹娄在这一时期与中原或汉区的经济文化交往,不但未因挹娄臣属夫余中断,相反,随着时代进步,这种交往的确比肃慎时代更密切了。

③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六》,第 11 页;《高句丽本纪第七》,第 3 页;《高句丽本纪第八》,第 1

页。

④ 《后汉书·东夷传》卷八五,第 2816 页;《三国志》卷三○,第 847 页。

⑤ 佟柱臣:《我国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及其他》,载《文物》1976 年第 7 期,第 33 页。

⑥ 《东宁县团结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载《光明日报》1978 年 7 月 23 日第 3 版。今东北一些学者认为, 团结遗址属 北沃沮的遗存,不取。

⑦ 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康原始社会遗址发掘报告》,载《考古》1975 年第 3 期,第 1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