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裕固族

裕固族在元代被称为“撒里畏兀”,明代称之为“撒里畏兀儿”,清代称做“西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黄番”,是反动统治阶级强加给裕固族人民的侮辱性称呼。其自称是“尧乎尔”(yogur)。解放以后,由政府与其族民协商,命名“裕固”,取“富裕巩固”之意。

裕固族族源,目前学术界说法尚不一致。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先世来自于唐代的回纥④,与新疆维吾尔族有共同的渊源关系。

据历史文献记载,840 年鄂尔浑回纥汗国崩溃后,诸部四散,一支投葛逻禄,一支投安西,一支投吐蕃。投附葛逻禄的一支,后因其牙帐设于葱岭以西,世称之为葱岭西回鹘(回纥后改称回鹘);迁至安西的一支,以其牙帐后设于高昌,故称之为高昌回鹘;投附吐蕃的一支,后因其建牙于甘州, 史称之为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政权自唐末建立时起,至北宋年间,一直与统治中原的历代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他们把马匹、橐驼、镔铁、玉石和兽皮等物输往内地,又从内地换回大量白银、铜钱、绢、帛、丝、茶等物。足迹东至陕西、河北、山东,以及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① 参阅《撒拉族简史》,第 17、18 页。

② 《钦定兰州纪略》卷一四,庚午上谕内阁文。

③ 许景瀚:《循化志》卷八。

④ 《旧唐书》卷一九五,第 5213 页。

等地①。由于唐朝曾以公主嫁之,回鹘汗“世称中朝为舅”②,民而“中朝每赐答诏”也常称之为“外甥”。

11 世纪初,聚居于河套附近地区的党项族崛起,在灵州建立政权,史称之为“西夏”。西夏统治阶级为攫取东、西贸易利益,夺取河西走廊的控制权,经常侵袭河西地区,与甘州回鹘汗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甘州回鹘政权因战争频繁,国力损耗严重,加上后来又与■厮啰结怨③,势力衰弱,1028 年终于为西夏所破。

随着汗国的崩溃,其所属各部又再次离散。其中除部分沦为西夏附庸外, 部分逃入北宋境内,散居于秦陇间。另一部分则散居沙州以南,继续过着游牧生活。移居沙州以南的沙州回鹘人,就是后世所称的“撒里畏兀人”或“黄头回纥”。

13 世纪时,蒙古族兴起,统一中国,撒里畏兀大部分为甘肃行省管辖。元末,元宗室宁王卜烟帖木儿奉命镇守其地④。明初,明朝以其地置安定、阿端、曲先等卫,成为明朝在西北地区的重要屏障,并使之“纳马中茶”。因与蒙古族人民长期共处,后许多蒙古族人民也被吸收于裕固族共同体中。

15 世纪中叶后,以明朝政权日渐腐败衰弱,嘉峪关外所属各卫统治者彼此争权夺利,经常互相残杀。时值吐鲁番封建主(察合台后王)势炽,诸卫颇受其侮,遂渐次相率内徒。明朝置其众于肃州和甘州南山一带⑤,自是不复更迁。清初,其众分“七族”,各有首领以统辖。

语言有“尧乎尔语”和“恩格尔语”。前者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后者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文。

主要从事畜牧业。牲畜以马、牛、羊为大宗,也有少量驴、骡和骆驼。生产方式粗放,多按春、夏、秋、冬四季随时更换牧地。居住于黄泥堡地区

(位于肃州以东)的,则多从事农业。居民信仰喇嘛教格鲁派。民间文学丰富,民歌别具一格,曲调优美。妇女擅长编织和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