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炎帝集团
炎帝又称赤帝,是炎帝部落集团所共同奉祀的天帝③,也是该集团大酋长袭用的称号。相传前后袭炎帝号者八氏共 530 年,最后一位炎帝为榆罔氏, 被黄帝所灭④。
炎帝长于姜水而得姜姓。姜水,《水经·渭水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前已述及,《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断定:“炎帝氏族的发祥地在今陕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带。”《帝王世纪》记述:“炎帝姜姓也, 母曰任已,有◻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⑤华山,古包括秦岭,秦岭以南,概称华阳。故炎帝集团起源之区,还与今秦岭以南汉水上源一带有关。证以新石器文化的发现, 这些地方从前仰韶期到仰韶期文化的遗存都比较丰富,与炎帝起源的传说相印证,似有征可信。
炎帝的后裔,有姜姓诸夏及姜姓之戎,甚至包括氏羌。发展中分为共工、四岳、氏羌三大支。
并工,是炎帝集团势力较大的一支。《国语·鲁语》上说共工曾“霸九有”。就是曾为九州姜戎的共主⑥。并且曾与颛顼、高辛“争为帝”⑦。据考证,共工与鲧是同一神话人物,缓读为“共工”,拼读即是“鲧”⑧。此说列举了共工与鲧神话传说相通与相同者八九个力证,颇可凭信。共工与鲧由一分为二,是炎帝集团发展中所产生的分化。共工发展于今豫东北及冀南地区,
⑤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弟 31 页。
⑥ 据邹衡所辑有“天鼋”族徽传世铜器近 100 件,参见所著《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 339、340 页。
①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 341 页。
② 《大戴礼记·五帝德》。
③ 《白虎通·五行》:“其帝炎帝者,太阳也。”
④ 《帝王世纪辑存》,第 10 页。
⑤ 同上书,第 10—12 页。
⑥ 参见顾颉刚:《九州之戎与戎禹》,收入《古史辨》第 7 册下。
⑦ 参见《淮南子·天文训》及《原道训》。
⑧ 参见《古史辨》第 7 册上;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第十二篇《鲧与共工》;持此说者还有顾颉刚、陈梦家、丁山等,今古史界颇以为定论。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具体指为河南辉县境⑨,范围偏小。鲧以崇山(今嵩山)为中心,发展于豫晋接壤之区。《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 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往晋南发展,与黄帝集团关系密切,加之原本炎黄有亲缘关系,所以鲧又被认定为黄帝集团的一支。
四嶽,或写成四岳,又称太岳。《国语·周语》下记述,远古时,共工治水,雍塞百川,以害天下,所以皇天震怒,共工用灭。其后大禹治水,“共工之从孙四岳佐之”,采用疏导方法治平洪水,天下大受其利,所以“皇天嘉之,祚(禹)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吕”。禹为姒姓的祖神;四岳为姜姓的祖神,其后裔在西周的有申、吕、齐、许等国。齐在山东,西周封齐大公以前,传说时代已有逢伯陵在齐,为姜姓在东方之大部落①。’吕原在陕西,后迁河南与申都在今南阳地区,许即今许昌市境。相传炎帝都陈,今地为河南淮阳县,大概四岳一支是继承炎帝的主流。
在四岳发展之区,又有祝融八姓集团。《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郑, 祝融之虚也。”其中心最初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以后向南发展,至于河汉之间,在今河南南部与四岳后裔申、吕、许等国杂处。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 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江水,生共工。”祝融出于炎帝,其后裔有袭共工之号者。《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是颛顼之后也有参加祝融集团的。
相传祝融八姓的长支为昆吾,己姓,为黄帝集团十二姓中的旧姓。祝融八姓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楚出自芈姓,故《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灵王宣称:“昔我皇伯祖父昆吾,旧许是宅。”己姓之昆吾, 分布在四岳后裔姜姓许国的旧地。祝融八姓部落集团形成于炎黄两集团战胜了东方两昊与南方三苗集团之后,是交汇融合的新结合。最初以今河南中部、南部为中心,后来发展成为分布于河、汉之间及于江、汉并涉及淮河下游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大集团。
炎帝集团的崇拜,与黄帝集团大同而小异。《左传》昭公十七年说炎帝: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祝融则在神话中是火神②。其图腾特征,与黄帝集团相似,也是以虫鱼之为龙者为主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句龙即呈卷曲状的蛇龙。《山海经·大荒北经》: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为害甚虐,“禹湮洪水,杀相繇”③。《归藏·启筮篇》说共工也是:“人面蛇身,朱发。”前已叙及,共工与鲧是一分为二的神话人物,《说文》:“鲧,鱼也。”另外, 传说中共工与鲧治水失败以后,被天帝殛死,鲧化为黄熊或黄龙,共工化为
⑨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 47—48 页。
① 《左传》昭公二十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齐);季荝因之,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
② 《路史·前纪》注:“祝融氏,号也;祝融职也,本非人名。黎为祝融,回为祝融,皆职。”黎和吴回等都曾袭祝融之号,为火神,与炎帝义相通。
③ 《山海经·经外北经》:“共工之臣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大致与相繇的传说相同,也是同一神话的分化。
赤熊④,这与黄帝集团的猛兽崇拜也有相通之处,而祝融也与兽、龙崇拜相关。
《山海经·海内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可见炎、黄两大集团分布之区,不仅反映在新石器文化中有大致相同的序列与特点,只是在大同中存在不同的地方类型与文化中心;而且在神话传说中,也都是以对虫鱼而为龙及熊一类猛兽的图腾崇拜为特征。两大集团,其中包括祝融这个炎黄融汇的亚集团,渊源相通,文化特征大同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