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一、17 世纪土尔扈特蒙古西迁伏尔加河下游
17 世纪初,沙俄的侵略势力伸展到西伯利亚南部土尔扈特部以北地区,
在原为卫拉特蒙古辖地和传统牧地上,建立了托木斯克、叶尼赛斯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一系列哥萨克军事堡垒,奴役、掠夺和剥削当地广大牧民, 并对与其相邻的土尔扈特部虎视眈眈,伺机南下,严重威胁土尔扈特部之生存。与此同时,在四卫拉特内部,因封建主贪婪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争夺牲畜、财物及牧草场的争斗和纠纷时有发生。当时准噶尔部落首领巴图尔洪台吉逐渐取代和硕特领主地位,成为四卫拉特联盟盟主,“恃其强,侮诸卫拉特”①,并企图兼并土尔扈特等部。在这种形势下,原分布在塔尔巴哈台西北雅尔(今新疆塔城西北及俄罗斯境内乌拉札地区)的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连同附近一部分和硕特、壮尔伯特部众,共约 5 万帐
- 万人,于 1628 年离开了塔尔巴哈台和额尔齐斯河中游西岸的原游牧地②,
经过长途跋涉和无数次战斗,击败了途中阻拦的诺盖人,越过哈萨克草原, 于 17 世纪 30 年代,向西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下游南北两岸的广大草原。③ 当时的伏尔加河下游,不属于任何人,荒无人烟或人烟稀少,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土尔扈特人把这里看作是休养生息、发展牲畜业、繁衍部落的理想境地,放牧牲畜,逐水草而居,行围猎之利。④活动范围,东至乌拉尔河, 与哈喇哈尔榜为界,西至顿河,界图里雅斯克(即土耳其),南至黑海北岸哈萨克地区,西至萨拉托夫,接俄罗斯国境。①部落居住中心是在伏尔加河与乌拉河之间的马怒托海②,部落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牙帐设于伏尔加河支流的阿赫图巴河③。在这里,他们遵循古老部落组织的习惯和观念生活着,“置鄂拓克,设宰桑”④,管理部众。按照传统政治制度建立的议会组织“固尔札”, 是本部最高的议事、决策和权力机构,经常商定部落内外大事,制订法律和执行部落传统的习惯法,解决部落之间的矛盾、争议和各种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和部落的稳定。土尔扈特人敬佛诵经,按蒙古习俗生活,并一直保持和加强与其它卫拉特部及内地的联系,从无间断。
164O 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和鄂尔勒克曾出席由准噶尔部巴图尔洪台吉等发起召开的喀尔喀、卫拉特封建领主大会,共同制订了《蒙
① 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一四,《额鲁特蒙古新旧土尔扈特部总叙》。
② 加班沙拉勒:《关于卫拉特人的故事》,第 39 页。
③ 详见《卡尔梅克诸汗简史》;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第 164 页。
④ 祁韵士:《西陲要略》卷四,《土尔扈特源流》。
①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三八,《土尔扈特归附始末叙》。
② 霍渥斯:《蒙古史》第 1 卷,第 526 页。
③ 巴特雷:《俄国·蒙古·中国》第 2 卷,第 439 页。
④ 祁韵士:《西陲要略》卷四,《土尔扈特源流》。
古卫拉特法典》,法典长期以来在伏尔加河下游蒙古地区沿用。土尔扈特经过几代开发经营和休养生息,牧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牧民的生活也有些改善,其所在领域不断扩展,传至第四代阿玉奇时,“东西可行三十日,南北可行二十日”⑤,土尔扈特部的财富和实力有所增长。但是,土尔扈特人开发伏尔加河下游是在极其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们想把伏尔加河下游建设为乐园的理想和雄心壮志,并未能维持多久,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北邻沙俄的干扰、破坏和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