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嗢末及奴隶平民起义

吐蕃王朝崩溃后,各属部相继叛离。在河陇地区屯垦的原吐蕃随军奴隶, 自号“嗢末”(一作温末,或浑末),利用吐蕃奴隶主统治的分崩离析,首先发动了起义。

嗢末集团的组成,除吐蕃屯垦奴隶外,还包括当地各族各部的劳动人民。因为来自吐蕃的随军奴隶,在屯垦过程中,必然要与被吐蕃奴役的当地各属部的劳动人民共同生活,吐蕃的残酷统治使他们结成了同命运、共呼吸的关系。起义一经发动,其势即锐不可当。到公元 857 年(大中十一年),河、

渭二州的嗢末起义军,已聚众 10000 余帐,当地吐蕃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土崩瓦解。起义范围又进一步扩大,遍及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

(今甘肃省迭部县)、宕(今甘肃省宕昌县)各州。

862 年(唐咸通三年),历史上有嗢末朝唐入贡的记载③,到 875 年(唐乾符二年),唐西川节度使高骈,结合嗢末部鲁耨月及前述吐蕃降将尚延心

⑤ 同上书,第 193 页。

⑥ 《资治通鉴》卷二四六,第 7970 页。

⑦ 《新唐书》卷二一六下,第 6105 页。

① 《新唐书》卷二一六下,第 6106—6107 页。

② 《资治通鉴》卷二四七,第 8000 页。

③ 《资治通鉴》,卷二四八,第 8037、8038 页。

部,进驻现今四川省大渡河流域一带,④可见嗢末部的势力有自河陇地区向川西北发展的趋势。直到 10 世纪初,后梁历史上仍有嗢末部活动的记载。⑤

被称作“邦金洛”的吐蕃奴隶平民反上起义,于 869 年(咸通十年)在康地区(今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一带)爆发。由手工匠人出身的领袖韦·阔希列登率领的起义军,自东向西挺进,沿途各地参加起义军行列者不计其数。此时,乌如地区的大奴隶主没卢氏和巴氏互相征伐,相持不下,起义军利用他们火并之机,直捣吐蕃奴隶统治的腹心地带。另一支奴隶平民起义军也在乌如地区发展壮大,为首的奴隶领袖是韦·罗泊罗穷。约如地区的奴隶主驱使奴隶群众引水修渠,有来自工布地区的奴隶领袖 6 人,领导群众于夜半起义,提出“砍断山头,不如砍断人头”的响亮口号,杀死了以尚结赞内赞为首的奴隶主,起义人领导的起义军攻下秦瓦达则(今西藏自治区穷结县), 愤怒的奴隶一举掘发了吐蕃赞普的陵墓。此时,奴隶平民大起义的声势,达到了顶峰阶段。⑥当时的奴隶主阶级惊呼这次起义是“一鸟翔空,群鸟飞从”, 还说,这次起义是由于钵阐布·勃阑伽允丹无罪而被处死,含恨转生为夜叉, 是他驱使众多“凶神恶煞”入于人心,才发动起来的。①尽管统治阶级对这次起义作了许多歪曲,但是奴隶主的残暴统治,在起义的强力冲击下,已无法继续维持。

发生于 9 世纪后半期的奴隶平民起义,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奴隶主或被起义军杀死,或向边远地区逃窜。如吐蕃王室欧松之孙尼玛衮,在起义军的追杀下,仅带少数仆从西逃边远的阿里地区。此次起义推进了藏族社会的发展,新兴的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奴隶占有制的旧生产方式。从此以后,藏族逐渐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

④ 《资治通鉴》,卷二四九,第 8048,8049 页;《新唐书》卷二一六下,第 6107—6108 页。

⑤ 《新唐书》卷二一六下,第 6108 页。

⑥ 《资治通鉴》卷二五○,第 8101、8102 页。

① 《新唐书》卷二二二中,第 62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