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西晋至南北朝时期的氐族政权

西晋至南北朝时,清水氐杨氏曾建立仇池政权,临渭氐苻氏建立前秦, 略阳氐吕氏建立后凉。

(一)前秦的兴衰及氐族的进一步汉化

前秦是以氐族苻氏为主建立的政权,故亦称苻秦。苻氏的祖先,初居武都,当时人以其家池中生五丈长的蒲草,称之为“蒲家”,因以为姓⑧。曹魏时,由武都迁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南),世为部落小帅。

310 年(晋永嘉四年),蒲洪被宗人推为盟主,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刘曜在长安称帝,以洪为宁西将军、率义侯,曾徙居于高陆(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进氐王。前赵亡后,洪退居陇山。

333 年(东晋咸和八年),降于后赵石虎,拜冠军将军、泾阳伯。后率

氐、羌 2 万户下陇东,至冯翊郡(今陕西省大荔县),劝石虎徙雍州豪杰及

氐、羌 10 多万户于关东,以实京师,被采纳,拜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户

2 万居于枋头(今河南省浚县西南)。

350 年(永和六年)春,苻洪遣使至江左,东晋以洪为征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冉闵杀胡羯、关陇流民相率西归,路经枋头,大多归之,洪拥众至 10 余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旋为石虎旧将麻秋毒死。子苻健继统其众。苻健根据“民心思晋”的情况,在从枋头向关中进军的过程中,打着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壅州刺史的旗号。是年冬抵达关中后,又遣使向晋称臣,直至其称帝建号后, 才正式和东晋断绝关系。

苻健进入长安,据有关陇,“秦、雍夷夏皆附之”⑨。351 年(永和七年) 春,苻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改元皇始。越年,健称皇帝,以大

⑥ 《晋书·江统传》卷五六,第 1531、1532 页。

⑦ 《初学记》卷二七,《宝器部》绢第九引。

⑧ 《晋书·食货志》卷二六,第 790 页。

⑨ 《晋书·阮种传》卷五二,第 1445 页。

单于授予其子苻长。苻健一方面于丰阳县(今陕西省山阳县东南)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蜡,通关市,来远商,于是国用充足,而异贿盈积矣”①。另一方面在击败桓温的北伐后,立来宾馆于长安平朔门内,以招徕远人;又起灵台于北门,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敛,卑宫室,留心政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史称“关西家给人足”②,较之西晋末年,大有起色。

355 年(永和十一年),健死,子苻生继位。357 年(升平元年),健弟苻雄之子苻坚杀生自立,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坚夺取帝位后、重用王猛等,在军事上逐步统一北方;在政治上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即“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能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③。同时,苻坚面对关中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民族政策。苻健时,关中的社会生产虽有所恢复,但继位者苻生荒淫残暴,又使各种矛盾激化。苻坚继位后, 面临残破不堪的社会经济和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提出“黎元应抚,夷狄应和”④的看法,采取了较为开明和慎重的政策。

在处理汉族的关系上:第一,废除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使是氐族权贵犯法亦受惩处。如以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猛严令执法,“数旬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①;第二,信用汉族士人,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和合作,促使氏族上层向封建官僚转化,使氐族下层向部曲兵户转化;第三,以汉族封建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者自命,积极推行“圣君贤相”的治国之道,大力宣扬汉族封建文化,当时氐人贵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苻坚还“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孙并遣受业”。进而,“中外四禁二卫四军长上将士,皆令修学。课后宫,置典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庭,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署博士以授经”②。同时,在经济上,苻坚等也采取一些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的措施,如推行区种法,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读以溉冈卤之田等。使“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③。氐、汉经济上亦逐渐溶为一体。

在处理与其它民族的关系上,苻坚从“夷狄应和”出发,实行“服而赦之”的方针,优容各民族上层。对于自动归顺或战败投降的各民族上层基本上采取优遇政策。如灭前燕时,苻坚“赦慕容◻及其王公已下”,皆徙于长安,封授有差”④,随同迁徙的共有 4 万鲜卑,对缓和前秦与鲜卑等族的关系及关东局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前秦而言也留下了隐患。

① 一说齐万年为东汉氐族大豪齐钟留之后裔,系氐族中一位豪帅,或豪帅家族子弟。

② 《艺文类聚》卷八二,引《秦记》,《大平御览》卷一二一引《十六国春秋》均认为,迁略阳后以蒲为氏。

③ 《资治通鉴》卷九五,晋穆帝永和六年。

④ 《晋书·苻健载记》卷一二一,第 2870 页。

① 《太平御览》卷一二一,《前秦苻健》。

② 《晋书·苻坚载记上》卷一一三,第 2885 页。

③ 同上书,第 2896 页。

④ 《晋书·苻坚载记上》卷一一三,第 2887 页。

为了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苻坚一方面多次移民关中,并分地而置。如371 年(东晋咸安元年),苻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 10 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另一方面,又把氐族分散到各方镇。380 年(太元五年),苻坚“以诸氐种类繁滋,秋七月,分三原、九嵕、武都、■、雍氐十五万户,使诸宗亲各领之,散居方镇,如古诸侯”⑤。迁徙, 对促进民族杂居无疑是有利的,但也造成“鲜卑、羌、羯布诸畿甸,旧人族类,斥徙遐方”的局面⑥,削弱了氐秦对关中的控制。故时人发出“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⑦之叹。

苻坚上述政策对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生产等曾起了一定作用。但北方地区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仍十分严重,境内起义斗争连续不绝。在其统治后期,屡次征伐,志满意骄,纵欲奢侈,失去人心。不仅引起汉族的极大不满, 而且被打败而迁到关中的鲜卑和羌等,沦落为被统治阶级,也对氐族满怀仇恨。

苻坚在执政初期,由于采取了一些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的措施,秦国内部趋于相对的稳定,为苻坚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370 年(晋太和五年), 苻坚灭前燕,擒慕容◻。翌年,灭仇池氐杨氏。遣将攻陇西鲜卑乞伏司繁, 败之。373 年(晋宁康元年),遣将取东晋梁、益二州,西南诸夷邛莋、夜郎,均归于苻坚。

376 年(太元元年),秦兵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张天锡降,徙

其豪右 7000 余户于关中,前凉亡。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之际,进兵灭代。

  1. 年(太元七年),又命吕光进驻西域。于是辖地“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⑧。东北的新罗、肃慎,西北的大宛、康居、于阗等东夷、西域 62 王,均遣使与秦联系,献方物。只有占据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之对峙。

苻坚之统一北方,自恃“有众百万,资仗如山”①,欲灭东晋,“混一六合”。甚至下诏任命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并在长安“立第以待之”。其骄纵轻敌之甚,可见一斑。

  1. 年(太元八年)七月,苻坚下令进攻东晋、其管辖区内所有公私马

匹全部征用,民每 10 丁出 1 兵。选良家子 3 万人为羽林郎,以秦州主薄赵盛之为少年都统。八月,以阳平公苻融为前锋都督,指挥慕容垂、张蚝、梁成等所率步骑 25 万先行。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率蜀兵东下。是年九月初二,苻坚从长安出发,史称“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②。这支被苻坚夸言为“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百万大军,实际上投入战争的只有苻融指挥的到达颖口(今安徽省颍上县)的 30 万先遣部队。

⑤ 同上书,第 2888、2897 页。

⑥ 同上书,第 2895 页。《初学记》卷二四,十《道路》及《太平御览》卷四六五,《歌》等所记略异。

⑦ 《晋书·荷坚载记上》卷一一三,第 2893 页;《资治通鉴》卷一○二,晋海西公太和五年。

⑧ 《资治通鉴》卷一○四,晋孝武帝太元五年。

① 《晋书·苻坚载记下》卷一一四,第 2913 页。

② 《资治通鉴》卷一○四,晋孝武帝太无五年。

③东晋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众 10 万抗击之。

是年十月,苻融前锋兵渡淮,攻占寿阳(治今安徽省寿县),即遣使奔告苻坚云:“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④于是苻坚将大军留于项城, 率轻骑 8000,兼程赴寿阳。十一月,谢玄率晋军水陆并进,与苻坚军相持于淝水。谢玄遣使对苻融云:“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⑤苻坚欲乘晋军半渡河围而歼之。但苻融麾军稍退,制之而不止。谢玄等乘机渡河, 苻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降秦的晋将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 秦军大乱,溃败不能止。谢玄乘胜追至青阿(寿阳城西 30 里)。“秦兵大败, 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七、八”⑥。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淮北, 收拾溃兵,至洛阳集有 10 余万人以返长安,晋军复寿阳,次年又复梁、益二州。

淝水战后,原被前秦统治的各民族首领纷起割据自立,秦国衰落。

385 年(太元十年)五月,长安遭西燕慕容冲攻击,苻坚出奔五将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旋为后秦姚苌俘获,缢死于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佛寺中。394 年(太元十九年),坚族孙登为后秦姚兴所杀,子崇逃至湟中即帝位,寻为西秦乞伏乾归遣将杀害,前秦亡。

(二)吕氏建立后凉

后凉为略阳氐人吕光所建,光字世明,先世为酋豪,前秦太尉吕婆楼子。曾从王猛灭前燕,封都亭侯。后迁步兵校尉,拜骁骑将军。382 年(东晋太元七年),苻坚“既平山东,士马强盛,遂有图西域之志”⑦,命吕光为都督西讨诸军事,率将军姜飞、彭晃、杜进等,统兵 7 万,骑兵 5000,征讨西域。次年正月,兵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俞部主弥寘为向寻,降焉耆, 破龟兹,西域 30 余国相继归附。苻坚封之为都督王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因路绝不通,诏令未达。

淝水战后,长安危急。诸将劝吕光速归,光乃于 385 年(太元十年),

以驼 200 余头载珍宝奇玩,驱骏马万余匹东返,并收降原前秦高昌太守杨翰。

军至玉门、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发兵 5 万拒光于酒泉,光大败之,乘势直取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次年,闻苻坚死,遂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389 年(十四年),又称三河王。

396 年(二十一年),自立为大凉天王,署置百官,史称后凉。吕光后期刑法峻严,忌杀大臣杜进等,部下沮渠蒙逊、段业等,纷纷叛而自立。

399 年(东晋隆安三年),吕光死,诸子争立。403 年(元兴三年),为后秦姚兴所灭。

(三)杨氏建立的仇池政权

东汉末年以后,关陇纷乱,氐族中的一支,略阳清水氐人杨腾(一说杨

③ 《高僧传》卷五,《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

④ 同①。

⑤ 同上书,第 2917 页。

⑥ 此 30 万,包括苻融等率领的 25 万前锋兵及原驻守淮水北岸之兵。

⑦ 《资治通鉴》卷一○五,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驹),率部徙至仇池⑧,尽有汉武都郡之地。每当中原王朝势衰或分裂之际, 杨氏即率氐、羌及部分汉人脱离中原王朝,先后以仇池、葭芦、武兴、阴平为中心,建立前仇池国(296—371)、后仇池国(385—443)、武都国(447

—477)、武兴国(478—553)及阴平国(477—580)。疆域主要在今甘肃省武都县东南部、四川省平武县一带。强盛时据有今陕西省汉中、安康,甘肃省天水、秦安,四川省梓潼等地。居民有氐、羌、汉等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猎牧。氐王后裔杨氏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而降南拒北,忽而降北拒南;时而独立,时而对南北俱降。

仇池杨氏相继建国有五,周旋于诸大政权之间,继续存在 380 余年(一

说 350 余年)。特别是西晋十六国时,仇池政权所辖地区比较安定而富庶, 对仇池地区生产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过一定作用。

南北朝时,除了一部分氐族置于仇池统治下外,大部分处于北魏统治之下。当时,北魏和南朝的统治者把陇蜀之间氐、羌居地划分为许多州、郡, 各立州、郡以争地盘,同时把原来武都郡的白马氐分入许多州、郡,便于设官置戍,分而治之。秦、南秦、东益、南岐、东秦、沙诸州的氐、羌等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反抗北魏的暴政,据不完全的统计,从 426 年(北魏始光

三年)至 560 年(北周武都二年),100 余年中,大小起义达 37 次以上,同时,由于各民族错居杂处,利害相关,起义往往从小区域性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各民族联合大起义。其中如卢水胡吴盖领导的汉、胡、氐、羌等各族人民大起义以及南秦州汉、氐人民起义等等,均打破地区和族属界限,联合反抗北魏的统治。处于南朝统治下的氐人亦奋起反抗南朝的压迫。如 550 年(南梁大宝元年),黎州氏民围攻梁州刺史张贲,逼贲弃城而走等等皆是。

南北朝时,除了外徙的氐人经济、文化已与汉人相同外,秦岭以西、宕昌以东的氐族生产也跟内地汉族无多大区别。如前述《梁书·诸夷传》所云武兴国“地植九谷⋯⋯种桑麻,出紬、绢、精布、漆、蜡、椒等”。通汉语, 文化习俗受汉族影响,亦发生很大变化。

至隋唐时,氐族大多逐渐被融合于汉族之中。但有部分居住在四川北部及甘肃东南的氐人,因地理环境原因,在唐蕃长期和战不定中,未被同化。有的学者认为今四川省平武县、南坪及甘肃省文县等地的白马藏人似是其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