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准噶尔汗国的兴起和漠北蒙古归属清朝

后金统一漠南蒙古后,在漠南以外的蒙古地区还有两支较强的力量,即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后金征服和统治漠南蒙古,对他们不能不产生影响。鉴于后金强大的实力 和察哈尔林丹汗抗金失败的教训,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采取了与后金遣使修好的政策。自 1635 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起,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即遣使向后金纳贡,后金亦派官员厚赏车臣汗,皇太极于盛京即帝位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和土谢图汗

皆相继进贡驼马、貂皮和土特产品。1636 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 定岁贡,喀尔喀三部每岁向清朝进“九白之贡”(即贡白马八匹,白驼一头),喀尔喀与清朝建立臣属关系,表文贡使往来不绝。与此同时,漠西蒙古厄鲁特四部之首和硕特固始讦,亦遣使进献马匹,加强了和清朝的联系。

漠西蒙古主要指厄鲁特蒙古(即卫拉特蒙古)①。据记载,清代厄鲁特蒙古,主要分布在东起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其具体分布的地区为:准噶尔部,分布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杜尔伯特,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土尔扈特分布在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一带;和硕特,游牧在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地区,后又迁至青海、西藏一带。②四部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只有一个松散的联盟即“丘尔干”(或译为“楚固拉干”),作为协调各部关系的机构。“丘尔干”有盟长③,原是四部之首实力雄厚的和硕特部首领担任,至 17 世纪 20

—30 年代,准噶尔部强盛起来,代替了和硕特部的地位,成为四部之首。准

噶尔为元代斡亦刺惕、明代瓦刺后裔,至 17 世纪初,其首领哈喇忽刺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抗击沙俄入侵,对内与喀尔喀蒙古抗争,并与和硕特争夺盟主地位。至其子巴图尔珲台吉即位,继承其父遗志,加强厄鲁特诸部联系, 成为丘尔干的实际盟主。

巴图尔统治西蒙古时期,沙俄侵略势力已越过乌拉山向西伯利亚深入, 占领了原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的许多地区,并继续虎视眈眈,骎骎南下, 他们一方面采取威胁利诱、拉拢分化的手段,另方面,又采取军事征服和蚕食政策,步步向漠西蒙古地区进逼,因而遭到了厄鲁特蒙古的强烈反抗。与此同时,厄鲁特四部互争雄长,互相抢夺牧场、人畜和财产。厄鲁特和喀尔喀封建主也纷争频繁。在厄鲁特蒙古内部,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势力最强, 史称“恃其强,侮诸卫拉特”④,引起其它厄鲁特部的领袖和部众不满,出现外迁内逃的形势。

17 世纪 30 年代、由于各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寻求新牧场和宗教信仰的需要以及沙俄节节南侵的威胁,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其部和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 5 万余帐,越过哈萨克大草原,长途跋涉,迁到伏尔加河下游驻牧,和硕特也在其首领图鲁拜琥(固始汗)领导下迁入青海, 后进而向西南占领西藏。

17 世纪中期,面对沙俄入侵的威胁和清军统一漠南蒙古的形势,漠西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的封建主意识到,维护封建统治,加强封建秩序,巩固和加强部落的内部团结,一致对外的重要性。基于这种共同利益的认识,1640 年

(清崇德五年)九月,在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倡导和支持下,联合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在塔尔巴哈台召开了厄鲁特和喀尔喀的蒙古封建主会议,有各部 44 位蒙古封建主参加,制订了《蒙古卫拉特法典》,以此作为维系内部统治、协调各部关系、加强封建统治、共同对外的基础,从而大大加强了准噶尔部的实力地位和蒙古各部的团结,使漠西蒙古地区出现了安定

① 一说厄鲁特或额鲁特,原为卫拉特蒙古中处于魁首的部落,后成为卫拉特的统称。一说为同音异译或音转。

② 魏源:《圣武记》卷三,《康熙亲征准噶尔记》。

③ 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第 111、112,121 页所引材料。

④ 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一四,《额鲁特蒙古新旧土尔扈特总叙》。

和稳定的局面。巴图尔珲台吉在厄鲁特地区,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建设,发展牧业生产,并在其首府今新疆北部和博克赛尔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建立固定居民点,使游牧经济逐渐发展到城镇经济,准噶尔部所在地逐渐成为厄鲁特蒙古的政治、经济中心。由于准噶尔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和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等族经常发生纠纷和战争。准噶尔由伊犁河流域迅速向西南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的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地区进军,经过无数次的争战,最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我国西北建立了以准噶尔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包括厄鲁特各部和一些突厥部落在内的民族政权和地区的统一政权,故清代往往将准噶尔作为天山南北厄鲁特(卫拉特)诸部的泛称。有的史书又称之为准噶尔汗国。

与此同时,巴图尔珲台吉为保卫厄鲁特领土,与沙俄入侵者进行坚决斗争。

1640 年后,沙皇政府曾多次遣使携带大批财物来见巴图尔,妄图对他们进行利诱拉拢,遭到了巴图尔的拒绝。他严正地向沙皇使者提出,要侵略军把原属其管辖的地区和布鲁特(柯尔克孜)人归还给他,并揭露了侵略军种种罪行。巴图尔不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仍派人至被侵略军占领的厄鲁特属地巴拉宾地区征收实物税。侵略军见利诱拉拢无效,就向厄鲁特驻地进行军事进犯,遭到准噶尔等部的顽强抵抗。

1643 年(崇德八年)侵略军的魔爪伸人准噶尔驻地亚梅什盐湖地区,大

肆劫掠,受到准噶尔部 2000 人的围袭,侵略军遭受很大伤亡,以失败告终, 这就是准噶尔著名的保卫亚梅什湖之战。①此后,巴图尔又组织力量袭击被沙俄占领的地区和全歼入侵的侵略军,取得节节胜利,有力地遏制了侵略者的野心。

1653 年(清顺治十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由其第五子僧格于 1664 年即位。僧格即位后,一方面加强了和清政府的密切联系,另方面,对外仍继承其父政策,和沙皇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沙皇政府企图利用准噶尔内部权力交替之机,对僧格进行威胁利诱。从 1664 年至 1670 年之间,曾

先后派遣 5 个“使团”到准噶尔地区进行游说活动,要僧格为沙皇效力,归还其臣民捷列乌特人,并故意制造事端,提出所谓“礼仪程序问题”,遭到僧格严正拒绝和斥责。他坚决要求侵略者释放被扣属民,表示要攻打被侵略军占领的属地。

1667 年(清康熙六年),僧格率领 4000 人包围红岩(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地,使侵略军胆战心惊,退守据点,日夜坐立不安。从而,僧格挫败了沙俄进一步入侵厄鲁特的阴谋活动。

正当僧格领导各部积极抗击侵略军之际,1670 年(康熙九年),僧格为其同父异母兄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中所害,使准噶尔的大好形势,遭到破坏, 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僧格被害的消息,为正在西藏当喇嘛的其弟噶尔丹得知后,立即返归,进行了一场争夺准噶尔统治权的斗争。

噶尔丹,为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生于 1604 年(清顺治元年)。他早年在西藏为僧,深受五世达赖喇嘛和第巴桑结嘉措的器重。在他们的支持下, 弃僧回准噶尔部,以替僧格报仇为号召,在僧格旧部和鄂齐尔图的帮助下,

① 霍渥斯:《蒙古史》第 1 卷,第 616 页。

击败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自立为首领②,掌握了准噶尔的统治权。

噶尔丹在取得准噶尔领导权,巩固了实力地位后,首先对厄鲁特各部和邻近的蒙古部落,发动了一系列兼并和掠夺战争。

1673 年(康熙十二年)和 1676 年(康熙十五年),噶尔丹两次进攻曾支持他为汗的叔父楚琥尔乌巴什,并杀其子。

1677 年(康熙十六年),噶尔丹击败曾经帮助他的联军和硕特鄂齐尔图车臣汗,并占有其地。①在兼并内部后,进而欲东犯青海和硕特蒙古,由于清军严加防范,只好中途折返。

1679 年(康熙十八年)领兵 3 万,又进兵天山南路,占领哈密与吐鲁番, 遂以“西域既定,诸国咸赖奉为汗⋯⋯及请命达赖喇嘛,始行博硕克图汗事, 额鲁特雄长于西”②。1681 年(康熙二十年),噶尔丹又西向扩张,征服哈萨克、诺盖等部,兵锋直抵两河流域。

噶尔丹经过十余年征战,兼并四部,蚕食邻封,声势日张,恣行骄横, 其欲为蒙古霸主的野心暴露无遗。他一方面一反其父兄抗击沙皇侵略的严正立场,与沙俄互相勾结,改变对沙俄政策,遣使到莫斯科向沙皇表示,要为其效劳,欢迎沙俄向其属民收税,甚至煽动沙俄发动入侵我国黑龙江,以取得沙皇对他的确认和支持。另方面,又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主要有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其分布地区,东起额尔古纳河,西至阿尔泰山,与厄鲁特蒙古邻接,南连漠南蒙古, 北抵贝加尔湖。当时,沙俄触角已伸进喀尔喀蒙古。

1687 年(康熙二十六年),沙俄侵略军占领楚库柏兴(今色楞格斯克)。喀尔喀蒙古因不堪以戈洛文为首殖民军的劫掠和入侵,奋起反击,围攻已被敌军占领的楚库柏兴。侵略军被打得抱头鼠窜、退守孤城。喀尔喀蒙古士气大振,抗俄斗争进入高潮。在这关键时刻,噶尔丹受戈洛文的挑唆与支持, 借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 1686 年(康熙二十五年)枯冷白齐尔盟会上,对达赖喇嘛使者不尊敬,于 1688 年(康熙二十七年)率军 3 万侵入喀尔喀地区特穆尔,大肆烧杀虏掠,使喀尔喀蒙古遭受戈洛文侵略军和噶尔丹腹背夹击,处于两面受敌地位。噶尔丹打败察珲多尔济汗,进攻额尔德尼昭哲布尊丹巴,又出兵克伦河劫掠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喀尔喀蒙古各部惨败,受到空前浩劫,其封建主率部南下附清。噶尔丹发动的喀尔喀之战, 不仅削弱了蒙古地区的抗俄斗争,也影响到当时全国对俄斗争的形势。噶尔丹以追逐喀尔喀为名,更进一步入犯当时已为清朝所统一的内蒙古乌珠穆秦地。1690 年(康熙二十九年),又侵入乌尔会河以东的乌兰地区,向驻守在当地的清军进攻,乘胜长驱而南,深入距北京只有 700 里的乌兰布通,又打败清军,从而构成了对清朝和中原地区的巨大威胁。他虏掠人口,劫夺牲畜, 不可一世,向圣祖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③从而完全暴露了要与圣祖分庭抗礼,平分疆土的政治企图。

噶尔丹发动的这场斗争,破坏了全国为清所统一的形势,使中国陷于南北对峙的局面。圣祖清醒地看到噶尔丹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后果,指出“此人

② 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鲁特要略一》,第 9 页。

① 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鲁特要略一),第 9 页。

② 梁玢:《西陲今略)卷七,《嘎尔旦传》。

③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首,《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序》。

力强志大,必将窥伺中原,非至殒命不止,岂可泛视,寞诸度外”④。“积寇一日不除,则疆圉一日不靖”⑤,故下决心,尽速进兵,消除隐患。为此,清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治与军事上,进行了积极准备。

与此同时,清政府鉴于噶尔丹与沙俄相勾结,倚仗于沙俄,故与沙俄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清政府在东北与俄国进行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 为了能腾出手来对付西北地区的噶尔丹,改变谈判方针,采取退让政策,由坚持以尼布楚为界,降低到以额尔古纳为界,并于 1690 年(康熙二十九年) 正式签约,从而能集中全力对付噶尔丹。当清政府听到噶尔丹与沙俄密议订立军事同盟和噶尔丹借兵于俄罗斯的消息后,即义正词严地向沙俄提出强烈抗议,使沙俄不得不有所收敛。

同年七月,圣祖在外交、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作好一切准备后,对噶尔丹进行第一次亲征,兵分两路,大战于噶尔丹军驻地乌兰布通。噶尔丹带领军队 2 万人,严阵以待,布下骆驼阵,将 1 万多只骆驼背负箱垛,盖上湿毡, 排列为栅。清军则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坚。初,双方以大炮火枪互轰,继而两军展开肉搏战,几经厮杀,噶尔丹的骆驼阵被清军炮火彻底摧毁,清军乘机出击,迫使噶尔丹窜向科布多,清军大获全胜,是称乌兰布通之战。① 后噶尔丹施用缓兵计,遣使携带“请罪书”蒙骗清军,致使清军错失良机, 未能乘胜追击,使噶尔丹成为漏网之鱼。

乌兰布通之役,有力地打击了噶尔丹的精锐力量,使其从此一蹶不振, 内蒙古地区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环境。1691 年(康熙三十年),圣祖亲至多伦诺尔(汉名七星潭,在上都河与额尔屯河之间),举行会盟仪式,漠南蒙古49 旗王公、漠北蒙古各部之王齐集,圣祖宣布喀尔喀蒙古实行旗制,漠北蒙古正式隶属于清朝。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