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当代民族和古代民族)历史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如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等先生编纂的几部《中国民族史》,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取材亦较丰富,但成书距今已有半个世纪; 本世纪 50 年代,吕振羽先生撰写了《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一书,出版至今亦
逾 40 年,嗣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与民族史的研究工作。由国家民委直接领导和主持编纂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55 个少数民族都各有一部本民族的简史。此外,学术界无论是编撰中国通史。中国断代史或其它有关专史,也都注意到并希望反映出民族史的内容,近年来,翁独健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和江应梁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史》都先后出版了,其他同志还相继出版了一些族别史、地区民族史等专著。成果丰硕,令人欣喜。但就整个民族史研究领域来看,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很深,尚有待民族史研究工作者们作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开拓。自改革开放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各民
族都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奋发努力,以求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在这种历史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我们撰写这本《中国民族史》,希望对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更有进者, 我们编写这部民族史,是一部以中国有史以来的少数民族为主,联系华夏/ 汉民族的产生、形成、发展的综合性的历史,力求找出各个民族的盈虚消长和兴衰治乱的特点和规律,并加以总结、提炼、概括,希望能建立起符合中国民族史本身的规律及体系。我们知道,这一艰巨任务尝试的完成,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努力,使学求水平有所提高:第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不单是以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或战争征服为结论,而且是各尺族在历史上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相互依存,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第二,我们今天必须站在民族平等的立场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打破二千多年来以汉族为主、中原封建王朝为正统的观念;第三,我们要努力发掘并阐述少数民族对于祖国边疆开拓和丰富祖国文化宝库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第四,在叙述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并不能只按各民族或地区罗列并举, 必须既反映各少数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的规律,同时在反映各民族互相关系方面,比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出汉族和汉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特邀享誉海内外的权威学者专家费孝通、杨静仁、白寿彝、翁独健、谭其骧、马曜等六位教授为本民族史的顾问,指导和解答我们随时所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本民族史编辑委员会从 1986 年初开始,在国家民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国
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三个单位的 12 位同志组
成;主编 1 名,副主编 3 名,其余编委 8 名,加上特约部分章节撰稿人 4 名。
这一班子的 16 位成员大多长期从事民族史研究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各有专攻,分别对东北、北方、新疆、西藏、西南、两广、海南直到中南地区,各有较深研究。其中不少同志已出版了多部单了民族专史,其余同志也发表了多篇专题论著。
本书的编写,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委会全体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合作,依据各人的所长
共同编纂成的。各编有分主编,各章节由有专长的同志执笔,写出稿后,交各分主编统稿修订。兹将各编各章节的执笔人录列如次:绪论,刘先照;第一、二编分主编陈连开,全部章节由他一人编写;第三编分主编王辅仁、李金池,第一章陈连开,第二章第一、三节杨保隆,第二节白翠琴,第三章白翠琴,第四章蔡家艺,第五章肖之兴、白翠琴,第六章白翠琴,第七章胡起望、胡绍华;第四编分主编肖之兴,第一、二章肖之兴,第三章王辅仁,第四章胡绍华,第五章胡起望、李金池,第六章杨保隆;第五编分主编杨保隆, 第一章杨保隆、肖之兴(部分),第二章杨保隆,第三、五章肖之兴,第四章白滨,第六章王辅仁,第七章胡起望、李金池;第六编分主编蔡家艺,第一、二章蔡家艺,第三章第一、二节肖之兴,第三、四节蔡家艺,第四章王辅仁,第五章杨保隆,第六章胡起望、胡绍华;第七编分主编杜荣坤,第一章刘小萌,第二章杜荣坤,第三章第一节肖之兴,第二、三节杜荣坤,第四节杜荣坤、蔡家艺、杨保险,第回章胡绍华,第五章王辅仁;第八编分主编胡起望、胡绍华,第一章第一、二、四、五节胡绍华,第三节蔡家艺、胡绍华、杜荣坤、肖之兴,第二章第一、二、三节胡绍华,第口、五节蔡家艺, 第三章陈理,第四章胡绍华,第六章第一、三节胡绍华,第二节杜茉坤、胡起望、胡绍华。全书历时五六年,经过长期反复讨论,再三修改订正,最后由主编王锺翰通阅定稿。
本书的编纂出版,承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教授(满族)为本书题写书名,谨此致谢,并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教,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民族史编辑委员会1994 年 2 月 27 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