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姜应芳、潘维干领导的侗族农民起义

咸丰年间贵州侗族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和贵州各族起义的影响下,在北部和南部侗族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在北部侗族地区,1851 年(咸丰元年)天柱侗族姜应芳因地主武装缉拿抗粮农民,“或枭首,或活埋”,①就与陈大六(侗族)、龙海宽(侗族)组织天地会(又称金兰会),共商起义。

1855 年(咸丰五年)五月在天柱县正式举起义旗,提出了“灭清复明”、“打富济贫”的口号。起义军没收地主的粮食、财物分给农民,但不久起义失利,全部转至梁上、巴治以图再次起义。②

1857 年(咸丰七年)九月姜应芳等人又在顺洞再一次起义,义军攻克了瓦寨汛。不久姜应芳义军联合“教军”、“大成国军”共同战斗,攻下锦屏乡。

1860 年(咸丰十年)姜应芳义军在黄桥(天柱县境)与张秀眉苗族起义军会合,两路义军共推姜应芳为“定平王”。

1862 年(同治元年)二月侗、苗起义军攻占了汉寨汛后,姜应芳即发布文告:没收地主土地,由农民“插牌分种”,③谁种谁收,百姓莫不大受鼓舞。起义军便在汉寨汛建立根据地,定名为“九龙山”,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了 3 万多人。是年四月义军攻下天柱县,接着进军湖南,攻取了晃州、沅州、会同等地后发布文告,号召湖南官吏投降。七月湖南巡抚毛鸿宾调遣湘军进攻天柱县,天柱县失守,姜应芳闻讯后,率军回援,不幸途中遭敌截击失利, 退守“九龙山”。八月清军围攻“九龙山”,义军与清军经过激战,伤亡巨大,“九龙山”失守,姜应芳、龙海宽等义军首领被叛徒出卖被俘牺牲。余部由陈大六等人率领,以“江口屯”(今贵州省剑河县境)为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曾多次攻占天柱县城。

1868 年(同治七年)清军进攻“江口屯”,义军经过与敌肉博,江口屯最后陷落。晃州侗族人民仍在姜芝灵的领导下继续以“九龙山”为据点进行反清斗争,1874 年(同治十三年)清军再次攻占“九龙山”,姜芝灵壮烈牺牲,北部侗族起义最后失败。这次侗族起义持续了 20 年(1855—1874)之久, 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在侗族地区的统治基础,在侗族近代反封建斗争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部侗族人民于 1855 年(咸丰五年)在梁维干、潘通发的领导下于六洞、四脚牛一带起义,十月义军攻下了永从县城,但不久义军失守。次年二月义军再次攻下永从县城,乘胜进攻平阳屯,起义声威大震,“黎靖城乡震撼”,

④义军发展到 1 万余人。接着义军东进,攻占了方家屯、木洞、平茶所等地,

④ 同上。

① 光绪《天柱县志·兵燹纪略》。

② 同上。

③ 贵州通剑河小湳人侗族杨光华先生提供材料。

④ 光绪《黎平府志》卷五下。

借势东下湖南,不久后义军失利被迫退回黎平。⑤1862 年(同治元年)梁维干等人重振旗鼓,聚众数千人,于次年二月攻克下江厅(今贵州省从江县西北)消灭清军 2000 余人。⑥此时由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清政府得以抽调大批官军镇压侗族起义,梁维干等人领导的侗族起义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到 1875 年(光绪元年),历时 20 年的南部侗族人民起义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