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平天国的民族措施

太平天国革命是汉、壮、瑶以及其它民族共同发起、组织、参加的联合反清斗争,因此太平天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们十分重视民族问题,特别注意吸收各民族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虽然在太平天国的一些纲领中没有明确提出民族的纲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明确提出这方面的纲领。但是,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组织酝酿和革命过程中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民族措施,争取、团结、吸收各民族人民参加革命。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动时期,太平天国的组织者们就主张民族平等。洪秀全、冯云山在深入桂平地区瑶、壮等民族中发动革命时就提出了“天王为王事事公,客家本地总相同”的带民族平等意识的口号,对汉族和各民族一视同仁,没有民族偏见和歧视,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太平天国最早提出的最明确的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其后洪秀全又在《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中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天下总一家、世间皆兄弟”的不分贫富、不分民族的平等思想,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天朝田亩制度》中又被肯定下来和进一步发展为:“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纲领。这个纲领中亦包含了各民族和汉族一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这些民族平等的思想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全过程中均得到贯彻。

1843 年(道光二十二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初期,就将发展拜上帝会的重点放在各民族中。次年,洪秀全就“立意赴苗人区域”传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东省连南“往游八排(瑶)”,“到南江排,将此情此道劝化瑶人”,②宣传革命思想。冯云山到广西省桂平县紫荆山瑶、壮等民族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时,许多瑶、壮贫苦农民参加了拜上帝会,使紫荆山成为太平天国革命初期的根据地。洪秀全、冯云山等人还先后到花洲、金秀、贵县、象州等壮、瑶等民族地区传教宣传革命,建立拜上帝会点。1847 年(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在壮族农民卢六家建立拜上帝会总部,从此拜上帝会由秘密活动转入公开活动。这是洪秀全等人“客家(汉族)本地(各民族)总相同”思想的实践,在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参预下,使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得以迅速的发展。

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和指挥系统亦是由汉族和各民族的领袖人物共同组成的。洪秀全、冯云山在组织发动革命的初期,就联合了各民族中有影响的人物参加。壮族卢六是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的有力助手,曾营救过冯云山, 卢六是太平天国革命初期的领导者之一,后死于狱中,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个壮族英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被追封■王。壮族肖朝贵是最早参加拜上帝会的人,后来成为拜上帝会早期的组织者和宣传者之一, 金田起义后又被封为西王、前军主帅,“天排西王真英勇,冲锋破敌武略精”,

①是太平天国革命杰出的领导者之一。壮族蒙德恩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期出任中

军主将兼管掌理朝政,协助天王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是太平天国革命中期的核心领导者之一。太平天国这个以汉族和各民族组成的领导核心,不仅体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民族平等思想,而且有利于动员、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

② 《瑶族简史》,第 80 页。

① 《太平天国印书》下册,第 664 页。

对敌,是太平天国革命取得一系列胜利的保证。

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者还注意团结和保护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当太平军北上经过瑶、壮等民族地区时,宣传天兵与瑶、壮胞“都是自己人”、“天兵是专门捉妖杀妖的,绝不伤害百姓”。太平军在进入广西省蒙山县三妹瑶山时,发布禁令:“瑶家草房木房易着火,千祈要小心火烛”、“不准伤害百姓牧畜、不准乱拿百姓东西”。②这些措施深得瑶、壮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吸引了许多瑶、壮等民族人民参加太平军。

太平军的将领每到一个民族地区后便与当地民族的农民起义军会合。太平军将领李文茂、余诚义、李福猷等部进入贵州后,立即和苗、侗、布依、水等族起义军联合共同战斗。石达开率部进入湘、鄂、川土家族地区亦和当地上家族起义队伍联系,共同对敌,并吸收土家族人民参加太平军。石达开的帐前文书王泰阶、侍卫长李学东以“促夷起义、应援天国”为目的,由广西省进入云南省哀牢山区,和田四浪(哈尼族),李文学(彝族)联合并同发动了哀牢山区各民族起义,王、李二人均成为哀牢山起义军的军师和主要将领。

由于太平天国采取了民族平等和团结各民族共同参加革命的措施,使太平天国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各民族人民联合的反清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