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柯尔克孜族的文化艺术与生活习俗
清代柯尔克孜族虽然几经沧桑,但其历史上悠久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并未消失,而是一直继承和保存下来。在人民中流传着各种形式的诗歌、音乐、传说、故事、童话、寓言、谜语和造型艺术。
著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有 20 多万行口词(有的认为达 60 余万行), 不仅是一部规模宏伟、流行较广的历史长卷,也是一部具有相当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口头文学。与《江格尔》、《格斯尔》同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玛纳斯》长期流传于民间、世代口头传诵, 为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其形成年代有 8 至
9 世纪(叶尼塞·鄂尔浑时期)、9 至 11 世纪(阿勒泰时期)、16 至 18 世纪(准噶尔时期)等说。主要通过玛纳斯家庭几代的活动和业绩,反映古代柯尔克孜人团结抗击异族劫掠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自始至终贯穿着玛纳斯家庭反对异族侵略,维护柯尔克孜人安宁和幸福的主题。为格律诗,每一诗段大都押脚韵,有一部分也押头韵、腰韵,每行多为 7 个或 8 个音节组成,唱述时,尚有数种乃至十几种乐器伴奏。现已初步整理,陆续出版,并翻译成多种文字。
柯尔克孜族能歌善舞,阿肯(歌手、即兴诗人)、伊尔奇(民间歌手)、玛纳斯奇是民间音乐的创作者、加工者和传播者。还有多种群众性的娱乐、体育活动,如赛马、叼羊、摔跤、马上角力、拔河、荡秋千、夜游、捉迷藏、
① 《新疆图志·实业》卷二八。
“欧运”、“姑娘追”,等等。民间乐器亦很丰富,有考姆兹(三弦口琴)、奥孜考姆兹(吹奏乐器)、克雅可(二弦拉琴)、帕米尔考姆兹(铁三弦)、却奥尔(牧笛)等。
柯族传统的工艺美术有刺绣、擀毡、雕刻、织花、制作金银饰物等等。毡制用品以手工精巧、经久耐用、图案绚丽著称。尤其是拼制的补花毡毯、擀制的压花毡毯,可说是柯族造型艺术的珍品。
柯尔克孜族在清代大部分已信仰伊斯兰教,一部分历史上移居天山北的牧民因受蒙古族的影响,已信仰喇嘛教,少数于 1755 年(乾隆二十年)被清朝送往东北的柯尔克孜族信仰萨满教。民间节日因受宗教影响,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等。过节时,男女均着新衣、互相祝贺,并以茶水、油果等食品热情招待。
家庭婚姻方面,柯尔克孜族在清代已是一夫一妻制。受宗教影响,也有多妻的现象。男权很大,老年人威信最高,妇女受歧视。部落婚姻带有封建买卖性质,一般由父母包办。订婚有指腹婚、幼年订婚、成年订婚、换婚四种形式。娶妻彩礼至少要牲畜“一打”(九头一群的 9 种牲畜)①。通婚范围不受氏族部落限制,直系亲属和近亲不能通婚,但有姑表婚和姨表婚。夫死, 实行兄终弟及制度。
柯尔克孜族与哈萨克族一样,非常重视族谱和家谱。男子年满七周岁以后,都要学会背祖宗七代家谱。传授谱系者称作“舍吉勒奇”或“桑吉拉奇”, 大多是家庭长老。族谱及部落氏族系谱主要包括民族、部落、氏族和祖先的源流、名称、支脉、业绩、典章、封号、敕书、迁居等方面内容。家谱一般叙述七代祖宗至本家长老的名字以及旁系亲属,目的是为了巩固部落及家庭内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系谱分叙述式和押韵式两种:叙述式系谱,以通俗故事的形式叙述人类起源、分布、柯族最早祖先、氏族、部落的形式、分支以及有关氏族、部落名称的传说故事;押韵式系谱,主要以诗歌形式叙述部落、氏族分支的名称及其传说。虽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观念,但对本族尊老敬祖,分清辈份,严格避免近亲通婚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带有习惯法性质。
柯族好宾客,重礼节,生活多禁忌。丧葬时,大多按伊斯兰教习惯举行葬礼,将尸体用白布缠头和全身,面朝西方,由男子送葬。在阿訇或伊麻木
(教长)主持下,举行“纳玛孜”(诵经祈祷)。然后将尸体进行土葬。 柯尔克孜族的服饰,男子常戴用皮子或毡子制作的高顶方形卷沿帽和两
侧有突出护耳式样的帽子。穿无领“袷袢”长衣,内着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衣, 外束皮带,左佩小刀等物。夏天穿立领短袷袢,春秋穿宽脚裤。女子通常穿连衣裙,外套黑色小背心。南部妇女穿小竖领衬衫。妇女包头巾,喜戴装饰品。根据柯族习惯,女人出嫁以后一定要戴头巾或“艾勒切克”(白色丝绸或纱布做的缠布,戴上后除露出面颊、眼睛、鼻子、嘴巴以外,要盖住上肩和整个头部),尤其是外出或在老人面前,除了眼、鼻和嘴外,其它部位一定要用头巾盖住,否则会受到舆论谴责。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与其游牧、半游牧生活紧密相连。日常生活中,主要食用羊肉、牛肉、骆驼肉、野羊肉、鱼肉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
① 详见杜荣坤、安瓦尔:《柯尔克孜族》,第 55—62 页。一个“喀拉”包括一峰骆驼、4 匹马、4 头牛。九个“喀拉”就是 9 峰骆驼、36 匹马、36 头牛,或相当于此价值的羊只。
人忌食猪、狗、猫、鼠、驴、骡及猛禽肉。辅以面食、手抓米饭等。常饮牛、羊、马奶及“克米孜”(用马奶、骆驼奶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据《新疆礼俗志》载:“其教专祀天,其历法斋期一遵四制,不食彘,不饮酒,■羊肉大米为饭”。还喜欢饮花茶,其烹茶方法则是将此茶煮沸后,加奶与食盐, 然后饮用。
柯尔克孜人逐水草而居,根据季节变化及农牧业需要,分别居住毡房、土房和木房。夏季游牧多住毡房,冬季多走居在气候温暖的山谷地带,住四方形土房和木房。毡房内,“氍毹谒荐地。倚卓值门置烓灶,驾三足铁炉, 谓之格尔加克。家长居其下右处,宾客稚幼居门之左,仆役居门之右”①。毡房大小及木房、土房华丽或简陋,由于贫富悬殊及社会地位高低,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