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乌孙与汉的亲密关系
乌孙原先也游牧于祁连山和敦煌之间,是匈奴西边的一个小国。乌孙西击大月氏,迫使大月氏继续西迁以后,即留在过去塞种分布的地区,长期在那里繁衍生息。
乌孙西迁以后,由于吸收了当地的塞人和月氏人,所以人口迅速增加, 军事实力不断上升,逐渐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据《汉书·西域传》统计, 西汉时乌孙国共有 120000 户,63D00D 人,其中能作战的有 188800 人。当时, 天山南北(包括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45 个国和城,总共 41570 户, 325091 人,其中能作战的 73504 人。即乌孙的户数比上述诸国和城的总户数
多近 2 倍,总人口多近 1 倍,能作战的人数多 1 倍半。因而乌孙在西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乌孙在种族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唐颜师古注《汉书》云:乌孙人“青眼、赤须”②。现代人类学家研究古乌孙人遗骨后认为,乌孙在种族方面与塞种接近,其头骨特征为:头颅圆形,前额微突,眼窝较深,直鼻梁,腮骨粗而微突①。《汉书·西域传》对于乌孙分布地区的范围,有比较明确的记载。乌孙的南面是捐毒(今新疆马恰县西部)、姑墨(今阿克苏县一带)、温宿
(今乌什县)、龟兹(今库车县)和焉耆(今焉耆县)等国,即隔天山山脉, “南与城郭诸国相接”。东面是乌贪訾离(今呼图壁县南部),即马孙的东界大致在今玛纳斯河一带。西面是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乌孙西北是康居,两国大致在今塔拉斯河以东不远处分界②。乌孙的首府赤谷城在今乌什县西北方向,约在“真珠河”(今中亚纳伦河上游)东南 30 里处③。
公元前 121 年(汉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于汉,汉先后设河西四郡,开拓了前往西域的通道。汉武帝刘彻为了进一步削弱匈奴的势力,“断匈奴右臂”,并与西方大夏等国开展外交和贸易,于前 119 年派张春再次出使西域,同乌孙进行联系,前 110—前 105 年(元封)中,乌孙昆莫王以 1000 匹马为聘礼,向汉皇室求婚。汉武帝封江都王之女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后来,汉朝又以楚王之孙女解忧为公主,嫁给继位的昆莫军须靡。通过两次和亲,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日益亲密。
当时,匈奴对于汉朝和乌孙都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 74 年(汉昭帝元平元年)和前 73 年(汉宣帝本始元年), 匈奴单于连续发大军进攻乌孙,夺其土地,俘其人民,并要乌孙将汉公主送给他,断绝与汉朝的联系。解忧公主和乌孙昆弥(莫)向汉朝求援。前 71
⑦ 据冯承钧:《西域地名》增订本,第 81 页。
① 《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下,第 3901 页。
② 《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上,第 3884 页。
① 《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下,第 3901 页。
② 参阅《哈萨克族简史》,第 31 页。
③ 同①。
年(本始三年)春正月,汉宣帝从长安发骑兵 15 万,五将军分道并出,合击
匈奴。同时派校尉常惠持汉朝符节监领乌孙的军队。乌孙昆弥亲率 5 万骑兵从西面进攻匈奴。这次战役,乌孙取得的战果最多,俘获单于的亲戚、名王、将领和军队 4 万人,夺得马、牛、羊、驴、骆驼 70 多万头。同年冬,匈奴单于自己统领骑兵万人袭击乌孙,掠夺了不少乌孙老人、妇女和儿童。当回军时,途遇大雪,一天之内雪深丈余,人和牲畜大多冻死,最后生还的不到十分之一。此时,趁匈奴衰败之机,丁令人攻其北,乌桓人入其东,乌孙人击其西。再加上天灾,匈奴许多人及牲畜冻饿而死。于是匈奴人口减少十分之三,畜群减少一半。从此匈奴大为削弱,内乱频仍,日益衰落。至公元前 53 年(汉甘露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终于归附于汉朝。
公元前 60 年(汉神爵二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归降汉朝。汉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监领天山南北西域三十六国,并督察乌孙。汉朝削弱匈奴,进而统一北方和西域,其中的关键是联合乌孙。乌孙在统一全中国的大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汉和乌孙的联盟中,“和亲”起了巩固和加强联合的重要作用。解忧公主在乌孙长达半个多世纪④,对乌孙和西域“城郭诸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公主和乌孙昆弥一起连续上书,要求汉朝发兵和乌孙一起夹击匈奴,终于大败匈奴,并使之衰落。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孙星靡、重孙雌栗靡和孙伊秩靡等,世代相继为乌孙大昆弥(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次子万年被莎车国人请立为莎车王。小女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的妻子。长女弟史,在龟兹王绛宾一再求婚后,结为夫妇。公元前 65 年(汉元康元年) 夫妻同至长安朝贺。汉宣帝赐给龟兹王及夫人印缓。“夫人号称公主,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增琦珍凡数千万。留且一年,厚赠送之”⑤。后来,龟兹王又多次来汉朝觐见。喜欢汉人的衣服和制度,回国后,仿汉式“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⑥。绛宾死,子丞德继位,自称汉外孙,直到西汉末年仍不断来觐。汉皇室待之甚厚。
解忧公主还派侍者冯嫽,持汉朝符节,代表公主遍至天山南北,赏赐各城郭之国。各国敬重信任冯嫽,尊称之为冯夫人,冯嫽是乌孙右大将之妻。当乌孙故肥王之子乌就屠自立为昆弥时,冯夫人说降乌就屠。汉宣帝专门召见冯夫人,并派谒者竺次为正使,期门甘延寿为副使,送返乌孙。冯夫人“锦车侍节”,召唤乌就屠到乌孙首府赤谷城,听候长罗侯常惠的安排。公元前51 年(汉甘露三年),冯嫽随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回长安。又因新继位为乌
孙大昆弥的公主之孙星靡年少,请求再去乌孙辅佐星靡。汉帝允之,派兵 100 人护送前往。冯嫽是解忧公主非常得力的助手,身为一弱女子,远行数千里, 代表汉朝和公主,团结了乌孙和西域城郭诸国,在历史上传为千古佳话。
乌孙国自狂王以后,汉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均赐以汉朝的印绶。常惠将三校屯田赤谷,划分乌孙的人民和地界,大昆弥领 6 万多户,小昆弥辖 4 万余户。乌孙的大吏、大禄、大监等高级官员亦均佩汉朝的金印紫绶。
由上可知,有关乌孙的军国大事,都由西汉中央王朝直接过问、决策和
④ 《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百科全书》第 11 卷,第 401 页。
⑤ 《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上,第 3897 页;卷九六下,第 3910、3911、3918、3901 页。
⑥ 《新唐书》卷四三下,第 1149 页。
处理。同时,西域都护也对乌孙进行督察和协助。都护段会宗曾助乌孙招回逃亡的群众,稳定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小昆弥拊离被弟日贰杀死。汉立拊离子为小昆弥。乌孙贵人姑莫匿等将逃亡的日贰刺死。为此,都护廉褒赏赐姑莫匿等每人金 2O 斤、缯 300 匹。后来,小昆弥末振将之弟卑爰疐北附康居, 企图兼并大、小两昆弥。因此,两昆弥更加亲近并依赖汉西域都护。公元 1
—5 年(汉元始)中,卑爰疐降汉,被封为归义侯。而卑爰疐又侵凌大、小昆弥。都护孙建为了保护两昆弥,将卑爰疐杀死。
乌孙是游牧民族。“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①。饮食、衣服和住房都使用畜牧业产品制作。国内盛产马匹,富人有马多达四五千匹。乌孙出好马。汉武帝初得乌孙马,称之为“天马”。后来得大宛汗血马,更为健壮,就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随着汉公主及其大批侍从、汉使臣和众多屯田将士进入乌孙,乌孙使者、贵族及众多随从人员前往长安,双方迅速开展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了乌孙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发展。考古资料表明,在公元前 1 世纪及以后的乌孙墓葬中,发现了碾谷子的
石碾、磨盘和青铜镰刀等农具,以及谷物等②。从公元前 1 世纪以后的墓葬中发现许多反映定居生活特征的平底陶罐,以及更多的金属陪葬品和铁锅等铁器。在新疆昭苏具的一座乌孙墓的封土中,出土了一件 3 公斤重的铁铧。在汉朝西域都护和驻在乌孙的汉公主等大批汉人的影响下,随着本民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乌孙社会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后汉时,乌孙仍归附于汉朝。公元 74 年(汉永平十七年),戊己校尉耿恭移檄乌孙。大昆弥等非常高兴,即遣使献名马,又送质子入侍于汉。公元83 年(汉建初八年),汉章帝遣卫候李邑为使者,赐给大小昆弥及其下属锦帛。三国时,《魏略·西戎传》载:丝绸之路的北新道西行至乌贪国(即《汉书》中的乌贪訾离),“转西北则乌孙、康居,本国无增损也”③。当时,乌孙无变化,仍维持原状。南北朝时,乌孙因遭柔然侵袭,已西迁入葱岭山中。公元 437 年(北魏太延三年),北魏招抚西域各国的使臣散骑侍郎董琬等“北行至乌孙国,其王得朝廷所赐,拜受甚悦”①。乌孙王还向董琬介绍破洛那(位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者舌(今中亚塔什干)两国的情况,并派向导和翻译陪同北魏使者前往。当董琬等东返时,乌孙又遣使者同至北魏朝贡。此后,乌孙多次向北魏遣使朝贡。在《辽史·太宗纪》中,有 938 年(会同元年)八月“庚子,吐谷浑、乌孙、靺鞨皆来贡”的记载②。《辽史·百官志》“北面属国官”中有“乌孙国王府”③。疑辽下属的乌孙国王府,实际上并不存在,很可能是因乌孙人曾“来贡”而虚设的。
当 15 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形成时,乌孙人加入进去,成为其中最大的一个部落,并且是哈萨克族三个玉兹(部落联盟)之一大玉兹的主体部落。现在
①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前 64 年(元康二年)时,“公主在乌孙四十余年”,至前 51 年(汉甘露三年)才回长安。
② 《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下,第 3916 页。
③ 同上书,第 3916—3917 页。
① 《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下,第 3903 页载细君公主诗句。
② 《1954 年伊犁考古考察团工作报告》,载于苏联《历史、考古和民族史研究著作集》第 1 卷,阿拉木图,
1956 年版,第 29 页。
③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卷三○,第 862 页。
居住在伊犁地区的阿尔班、苏万、札赖亦尔等部落都是从乌孙中分离出来的
④。古代乌孙人即今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