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兴起

15 世纪初叶,藏传佛教格鲁(意为善律)派兴起。格鲁派虽是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但其实力发展迅速,终于成为藏族社会上占居绝对优势的教派。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即属此派。此派的形成和发展对此后的藏、蒙古族社会,有着极深远的影响。由于此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此派为黄帽派,俗称黄教。

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原名罗桑扎巴,出身于元朝大官员

① 《明实录》,宪宗卷二一,成化元年九月戊辰条。

② 《明史》卷三三○,第 8541 页;《明实录》,太祖卷二二五,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癸未条。

③ 《明实录》,太祖卷一九六,洪武二十二年六月丙寅条。

④ 《明实录》,大祖卷二五六,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戊寅条。

⑤ 《明实录》宣宗卷四,宣德十年四月癸卯条。

达鲁花赤之家。7 岁出家,属噶当派。1372 年(明洪武五年)到乌思藏学经, 广泛接触藏传佛教各宗派的教法,著书立说,扩大影响,积极推行藏传佛教的改革活动。⑥

13 世纪以后,藏传佛教萨迦、噶举各派,享有很大的政治特权,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农奴,加以这些教派的上层僧人,生活放荡,无所不为,早为人民所厌恶,以致藏传佛教呈现出“颓废萎靡之相”。宗喀巴是以维护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和寺院集团势力的利益为基点进行宗教改革的。他要求僧人必须严持戒律,僧人学经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摆脱单一世俗贵族对寺院经济的操纵等,使藏传佛教重振其功能。因而宗喀巴的宗教改革,既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又博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1409 年(明永乐七年),宗喀巴在乌思藏帕竹地方政权阐化王扎巴坚赞的大力支持下,先是在藏历正月主持大祈愿法会于拉萨大昭寺,接着又在拉萨东北今达孜县境内建立黄教的第一座寺院甘丹寺。①黄教自此年创立。

此后,宗喀巴的门徒又陆续修建了哲蚌寺(1416 年建,在拉萨市西郊)、色拉寺(1418 年建,在拉萨市北郊)和扎什伦布寺(1447 年建,在日喀则市), 势力发展得十分迅速。②

黄教于 16 世纪中叶,正式采用活佛转世制度。

1546 年(明嘉靖二十五年),黄教最大的寺院哲蚌寺,寻找到一名年仅

4 岁的幼童索南嘉措(1543—1588),称他为活佛,让他接替已故寺院主持人根敦嘉措的法位,是为黄教的第一位活佛。有人认为根敦嘉措已被认为是宗喀巴的最小门徒根敦主的转世,但黄教转世的制度应自索南嘉措时明确地树立起来。③

1576 年(明万历四年),受明封顺义王的蒙古土默特部领袖俺答汗(1507

—1583),邀请当时在藏传佛教界享有盛名的索南嘉措去青海相会,并讲经说法。这是黄教在蒙古族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开端。

1578 年(万历六年)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是为达赖喇嘛名号之始。④1587 年(万历十五年),索南嘉措到蒙古土默特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带)主持俺答汗的葬礼,明朝派官员赶到,敕封索南嘉措为“朵儿只唱”⑤(藏语,金刚持之意),说明明廷对索南嘉措的声望和影响已给予足够的重视。《明史》记载:“时有僧锁南坚错者,能知已往未来事,称活佛,顺义王俺答亦崇信之⋯⋯此僧有异术能服人,诸番莫不从其教,即大宝法王及阐化诸王,亦皆俯首称弟子。自是西方止知奉此僧,诸番王徒拥虚位,不复能施其号令矣”⑥。显系夸大之辞,但索南嘉措在当时藏、蒙古族社会中有崇高的地位和声势,是可以肯定的。

1588 年(万历十六年),索南嘉措在应明朝召请到北京的途中圆寂,被黄教定为第三世达赖喇嘛。上溯根敦嘉措为第二世达赖喇嘛、根敦主为第一

⑥ 参见《至尊宗喀巴大师传》有关章节。

①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 166 页。

② 同上书,第 168、169 页。

③ 同上书,第 172、173 页。

④ 同上书,第 174 页。

⑤ 《明实录》,神宗卷一九一,万历十五年十月丁卯条。

⑥ 《明史》卷三三一,第 8575 页。

世达赖喇嘛。第一、二世达赖都是追认的。

达赖三世·索南嘉措的转世灵童被认定为俺答汗的曾孙,即达赖四世·云丹嘉措(1589—1616)。

1603 年(万历三十一年),达赖四世由蒙古军队护送至乌思藏,从扎什伦布寺住持罗桑却吉坚赞受戒,任哲蚌、色拉二寺住持。⑦是时,乌思藏地区的局势由于黄教寺院势力的扩展,尤其是蒙古族军事力量的介入,致使其它教派与黄教的斗争更趋激烈,社会日益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