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契丹、党项贵族间的相互利用
契丹建国时,党项诸部据有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和陕西省北部地区。阿保机西征,党项族是其掠夺的对象之一。耶律德光子石晋,称霸中原,党项酋李彝兴曾一度受辽封为“西南招讨使”。
982 年党项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权位征战,袭位的李继捧因与“诸父、昆弟多相怨”,次年亲率族人朝北宋,要求留居不归。继捧族弟李继迁因而“叛宋”,出奔至夏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东北 150 公里之地斤泽。宋兵侦知其所在后遣军讨之⑩,继迁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开始了契丹和党项贵族间相互利用制宋,以致后来形成辽、宋、夏鼎立局面。
李继迁投靠契丹在 986 年(辽统和四年)二月,他时据有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横山县境)等地,辽圣宗即授之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有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等官爵。(不久,宋军第二次向辽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但又被击溃,李继迁看到了契丹国的强大,向辽求婚,以求得契丹人的保护。辽圣宗封王子帐节度使耶律襄女为义成公主以许之①。此后,契丹、党项贵族间有过两次通婚。通婚联姻,是契丹、党项贵族间维系臣属关系,借对方之力遏止宋王朝的手段之一。
990 年(辽统和八年),李继迁以攻克宋麟、鄜等州遣使告契丹,圣宗即派专使往封继迁为夏国王。西夏成为辽朝的属国自此始②。党项贵族认识到,宋进攻契丹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虽遭惨败,但契丹对宋发动的几次报复战争也多以失败告终,面对这种势均力敌的角逐,原来以宋为敌的党项贵族,虽主要依靠契丹贵族与宋抗争,但为了不完全受辽控制,利用矛盾发展自己的势力,也向宋纳贡,接受宋的册封。如 995(宋至道元年)正月,契丹大将韩德威“诱”党项人犯宋边境,当德威惨败仅以身免后,不久李继迁即派左都押衙张浦以良马、橐驼贡献于宋。③旋宋又进攻党项,李继迁在粉碎了宋军的进讨后,又于 998 年春上表宋廷,表示归顺,并接受了宋真宗授予的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的官职。④
⑦ 《辽史》卷九,第 103—105 页;《宋史》卷四,第 64—69 页。两史所系年代相差一年,此从《辽史》。
⑨ 因澶州又称澶渊郡得名。
⑩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第 1290、1291、1299 页;《契丹国志》卷二○,第 2、3 页;《辽史》卷一四,第 160 页。
( 11)《辽史》卷一 0 三,第 1447 页;《契丹国志》卷九,第 6 页。
① 《辽史》卷 19,第 226—228 页;《契丹国志》卷 20,第 3—6 页。
② 《宋史》卷四八五,第 13984、13986 页。
③ 《辽史》卷一一,第 119 页;《辽史》卷一一五,第 1524、1525 页。
④ 同上书,第 127 页。
其后的党项贵族,大多也采取这种两面外交的手段⑤。
1031 年李元吴为夏国王,他是党项族中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卓越领导者,1038 年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自此形成宋、辽、夏三国鼎立局面⑥。西夏虽是鼎立中最弱的一方,然亦已羽毛丰满。由于元吴奉行扩张政策,引诱契丹境内的党项部落反叛,与契丹贵族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导致1044 年(辽重熙十三年)和 1049(重熙十八年)辽征西夏的两次战争。因辽始终把北宋看作大敌,西夏又屡与北宋发生争战,并使宋在与西夏交界的千里防线上驻扎了 40 余万军队,故契丹贵族对西夏的征讨是有节制的,一旦西夏主向其“请罪”、“进降表”⑦,即班师,又恢复旧日的亲密关系。所以旧史中,屡提及辽在西夏与宋的冲突中,总是站在西夏一边,或为其向宋“请和”⑧,或遣使于宋“为夏人求还侵地及退兵”⑨。但由于“澶渊之盟”后契丹与宋约为弟兄国,有时亦制止党项贵族的轻举妄动。如 1043 年,元昊遣使于契丹“请代宋”,因辽“不从”而罢;①。综观有辽一朝,辽与西夏尽管有两次冲突,但契丹贵族始终没有放弃利用和支持党项贵族以牵制北宋,使宋军无力北伐;而党项贵族亦依恃契丹贵族,与北宋相抗。正是有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故到契丹国行将灭亡之际,还出现过西夏国主李乾顺先率兵助辽抗金,后又遣使请西逃的辽天祚帝“临其国”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