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诏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南诏统治的区域广大,境内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和部落,各民族和部落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而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极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表现在有的民族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受中原先进经济的影响而产生了封建经济的因素,如滇池、洱海地区的部分民族有封建经济的萌芽;有的边远地区或高山地区的民族则处于原始落后的阶段;有的民族又处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阶段。根据有关记载南诏社会经济的文献史料来看,南诏经济从总体来说奴隶占有制经济占着主导的地位。
在南诏统治区内,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和劳动力——奴隶归南诏王所有,即属于南诏奴隶主统治集团占有。南诏统治者在其统一六诏及其以后的扩张中,采取了残酷的以武力夺取各部落土地的手段,强迫各部族人民离开原来的居住地,使之完全丧失土地,尔后将土地收归南诏政权所有,再将这些土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即许多庄园,每一区(庄园)直径大约 15 公里,“疆畛连延或三十里”。⑦归所在地的城、镇政权官吏经营,地方官吏再派田官管理,田官又派“监守”催促强迫佃人(奴隶)进行劳动生产。①佃人们在“监守”严密的监督下进行生产,产品“收刈已毕,蛮官(田官)据佃人家口数
⑤ 《新唐书·南诏传》卷二二二上,第 6269 页。
⑥ 同上书,第 6268、6269 页。
⑦ 同上。
① 《新唐书·南诏传》卷二二二上,第 6268 页。
目,支给禾稻,其余悉输官”。②农户(佃人)的劳动产品,生产者(佃人) 只能得到仅够维持最低生活的粮食,余者全部岿奴隶主集团所有。这种生产关系称之为南诏佃人制——奴隶生产关系。③
南诏社会内部划分为奴隶主与奴隶、平民和部落百姓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土地和劳动者——奴隶,奴隶主阶级统治和奴役奴隶、平民和部落百姓。
南诏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普遍使用奴隶劳动。南诏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早在南诏始祖细奴罗时便“耕于巍山之麓”,就已经从畜牧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农业经济为主了。南诏农业广泛使用奴隶生产。奴隶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南诏统治者以强制手段迁徙的各部族人民,使他们离开原来世代居住和耕种的土地,变成完全丧失生产资料的生产奴隶,这种奴隶的数量很大。据文献记载,746 年(天宝五年)南诏占领西爨(滇池地区)后,一次就强迫迁徒 20 万户白蛮于永昌(今云南省大理州和保山地区),①然后又将东爨乌蛮迁至西爨地区。
794 年(贞元十年)迁弄栋(今云南省姚安县)白蛮于永昌城。同年又迁河蛮于滇东北和拓东。
832 年(大和六年)又强掳骠国(缅甸)百姓 3000 至昆明(今四川省盐源县)。还将成千上万的汉裳、施蛮、顺蛮、扑子蛮等族人民迁到滇池地区成为生产奴隶。据文献记载统计,南诏这种迁徙移民配隶的各族人口不少于100 万。②这种大规模的移民配隶措施是南诏统治集团加强其统治和解决奴隶劳动人手的一种手段,南诏将各部族互相迁徙的结果使他们处于完全失去生产资料的境地,然后将他们重新组织在新地区的奴隶生产之中,成为南诏农业上的主要劳动人手。这种大规模人口迁徙还有其更深的意义。从政治上看, 南诏将滇池地区的“西爨白蛮”20 万户迁到滇西,这就有利于南诏政权对两爨地区的直接统治,又将与统治者同一族属的“东爨乌蛮”移入西爨地区, 从而又巩固了对滇东北地区的统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西爨地区先进的白蛮迁居比较落后的滇西地区,促进了滇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果使云南经济文化中心由滇池地区转向洱海地区,洱海地区便成为南诏、大理政权 500 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又由于滇东比较落后的乌蛮移居到滇池周围农业较发展的地区,也使滇东乌蛮从畜牧业为主的经济进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促进了滇东乌蛮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二是战争中掳掠的战俘或其它各族人民。南诏曾和唐朝进行过多次战争,尤其是在天宝年间和南诏王劝丰祐时战争更为频繁。在战争中被南诏俘虏的汉族人口数量极大,被俘的汉族人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唐兵进攻西洱河时兵败溃散被俘的,另一种是南诏军队进攻内地掳掠来的汉族人口。751
② 向达:《蛮书校注》卷九,第 226 页。
③ 向达:《蛮书校注》卷七,第 173 页。
① 向达:《蛮书校注》卷七,第 173 页。
② 同上。
③ 佃人制关系到南诏社会性质的问题,因此对佃人制认识不一,有人认为佃人制是奴隶性质的,有人认为佃人制 是封建性质的。参见马曜主编《云南各族古代史略》、马长寿《南诏国内的部族组织和奴隶制度》、李嘉瑞《试论南诏的 社会性质》,载《学术研究》(云南)1962 年第 3 期。
—754 年(天宝十年至十三年)唐将鲜于仲通、李宓两次进兵南诏,败于西
洱河,全军覆没。④前后两次战争唐军损失军队 20 万人,其中除一部分战死外,其余大部分被南诏俘虏后作为奴隶。⑤756 年(至德元年)南诏进兵寓州, 此次俘掠的“子女玉帛百里塞途”,“越嶲再扫、台登涤除,都督见擒,兵士尽虏”,连西沪县令郑回也被俘。⑥所俘汉族人口之多可想而知。829 年(大和三年)起,南诏三次攻入成都,仅 829 年一次“将还,乃掠子女工技数万引而南”,①俘掠的人口数量也是很大的。832 年(大和六年)进攻骠国,俘虏 3000 人。835 年(大和九年)攻破弥臣国,又俘获 3000 人。858—866 年南诏军队攻入广西、黔中等地,先后俘掠 10 万余人。②
三是通过买卖而来的各族人口。买卖人口也是南诏奴隶来源之一。713 年(开元元年)南诏攻陷姚州,姚州都督汉族判官郭仲翔被俘为奴隶后,曾先后被转卖 4 次,经 10 年最后被其友吴保安重金赎归,吴在回嶲州时又从云南购买女奴隶 10 人。③9 世纪中叶,喻士珍任嶲州刺史时,就专门掳掠今凉山西部的两林、东蛮人口卖与南诏为奴隶,④说明南诏及附近地区奴隶买卖之盛行。
南诏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所获得奴隶的数量相当之大,总计在 150—200 万左右,⑤这个数目大大超过南诏境内自由民的人数。这些奴隶大多用于农业生产,奴隶劳动成为南诏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在南诏所实行的授田制中大量使用奴隶生产。按规定南诏的上官(大奴隶主)授田 40 双(每双合 5 市亩),上户授田 30 双,中户、下户各有差降。
⑥上官、上户得到如此多的土地,决非一家劳动力所能耕种,这些上官上户的
土地必然使用奴隶进行劳动生产,这也是奴隶主们支持南诏王进行对外掠夺战争的原因,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奴隶,以补充奴隶劳动的不足。
南诏的手工业也使用奴隶劳动,南诏将奴隶组织在纺织手工业中,奴隶们织的丝绫锦绢,“蛮(奴隶)及家口不许为衣服”⑦,产品全部归奴隶主所有,只给奴隶少许极粗糙的残次品为衣。
829 年(大和三年)从成都掠来的数万工匠和“巧儿女工”也被组织于奴隶手工业劳动之中。南诏的采矿业中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将成批掠来的各族人民和罪犯隶配丽水(伊洛瓦底江)淘金。
835 年(大和九年)将从弥臣国掠夺来的三千人“配丽水淘金”,“河
④ 《新唐书·两爨蛮》卷二二二下,第 6316 页。
⑤ 《云南简史》,第 79 页。
⑥ 同上。
① 《旧唐书》卷九,第 225 页;《旧唐书》卷一九七,第 5281 页。
② 关于两次战争唐兵数字各书记载有异,天宝十年战争《旧唐书·本纪》记为 6 万人,《旧唐书·杨国忠传》记为 8 万人。天宝十二年战争《旧唐书·杨国忠传》记为 7 万人,《旧唐书·南诏蛮》记为 10 余万人,
《蛮书》记为 20 万众。
③ 《旧唐书·南诏蛮》卷一九七,第 5281 页
④ 《新唐书·南诏传》卷二二二中,第 6282 页。
⑤ 《彝族简史》,第 79 页。
⑥ 《新唐书·吴保安传》卷一九一,第 5509 页;《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纪闻》。
⑦ 《新唐书·南诏传》卷二二二中,第 6284 页。
睒蛮法,男女犯罪多送丽水淘金”,⑧所得的产品“纳官十分之七八,其余许归私。如不输官,许递相告”。⑨南诏在水利建设和城市建筑中同样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南诏修建苍山高河水利灌溉系统、昆明金汁河、银汁河等水利工程时大都用奴隶充当劳动力。⑩在修筑大釐城、阳苴■城、太和城、云南城、拓东城和佛教寺、塔时也大量使用奴隶劳动。更有甚者是南诏统治者为满足其腐化生活的需要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如著名的南诏五华楼,这些宫廷建筑无不浸透着奴隶们的血和泪。①事实说明奴隶劳动已成为南诏社会生产的基础,南诏奴隶制的特点完全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