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朝灭亡后的女真人

威震遐迩的女真人,金亡后可谓销声匿迹,大非昔比,此就其去向,作些交代。

金代女真总人数,只 1183 年(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布过一次,其时猛安谋克及都宗室将军司,凡 615794 户,4813651 口。①按猛安谋克分布情况推算,迁居中原地区的大约 200 万人,徙住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的 40 余万人,

留居东北地区的约有 200 多万人②。从 1183 年到 1234 年金亡,历 50 年,自然繁殖似大于上述所举。但金自泰和年间(1201—1208)以后,用兵日多, 如果扣除自然死亡和战争中的伤亡,金亡时的女真人数与大定年间的统计数,相差当不会大大。

居住中原地区的 200 万女真人,遍布北方各省,但主要分布在中都(今北京市)、河北、山东、河南各省。宣宗从中都南迁时,徙河北“军户”百万余口于河南③,故金末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是女真人最集中的聚居区,中原地区女真人的去向有二:其一,不少死于战乱。除了金末与蒙古、西夏、南

⑤ 《金史》卷一四,第 310 页。

⑥ 《金史》卷四四,第 1030 页。

⑦ 《金史》卷四六,第 1036 页。

⑧ 据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第 43 页统计,仅在金世宗统治的 30 年盛世时期,汉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就 达 16 次之多。

⑨ 参钱君晔:《试论红袄军起义》,载《辽金史论文集》,第 511 页。

⑩ 《金史》卷一四,第 308 页;《金史》卷一五,第 331 页;《金史》卷一七,第 374 页;《金史》卷四

四,第 998 页。

① 《元史》卷一四九,第 3511—3514 页;《元史》卷一,第 16 页。

② 《金史》卷一四,第 307、314 页;《金史》卷一○三,第 2278 页。《元史》卷一四九,第 3512 页;卷一,第 19 页。

③ 《元史》卷二,第 32 页。

宋交战中死亡的外,为起义军杀死的也不少。活动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数十万红袄军,“仇拨地之酷,睚眦种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三二日, 屠戮净尽,无复噍类”④。其二,极大多数与汉族融合。分三种情况:一是大多数女真人迁居中原后,与汉族错居杂处,习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着籍汉地,金亡后成了汉族的成员。《元史》列传中写明为女真人的 11 位,像高闹儿、赵良弼、李庭、刘国杰,仅从姓名上已无法分辨他们不是汉人。其中的李庭,本姓蒲察氏,金末迁中原,改姓李氏,“家于济阴,后徒寿光”⑤。金末迁居中原者尚且如此,在金世宗以前大批徙居中原的女真人,世代繁衍, 在元朝明确规定“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的政策下⑥,他们在元代大多成了汉人,应是历史事实。女真人改用汉姓:完颜曰王、曰陈,乌古论曰商,纥石烈曰高、曰卢,徒单曰杜,女奚烈曰郎,兀颜曰朱,蒲察曰李,颜盏曰张, 温迪罕曰温,奥屯曰曹,孛术鲁曰鲁,斡勒曰石,纳刺曰康,夹谷曰同,裴满曰麻,尼忙古曰鱼,斡淮曰赵,阿曲曰雷,阿里侃曰何,温敦曰空,吾鲁曰惠,抹颜曰孟,都烈曰强,散答曰骆,呵不哈曰田,乌林答曰蔡,仆散曰林,术虎曰董,古里甲曰汪,赤盏曰张等等。⑦二是在相互通婚中加入了汉族共同体。1191 年(金明昌二年)金尚书省提出,“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 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章宗“从之”⑧。1206 年(泰和六年),章宗又下诏,“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⑨。在这一政策下,汉族妇女嫁女真人的有之,女真妇女嫁汉人的亦有之。前者的例子当时人说, 不少生于中原的女真人,“父虽虏种(女真人),母实华人(汉人)⋯⋯非复昔日女真”①。后者的例子有,今北京市通县发现的一座金墓,墓主叫石宗壁,生于辽天庆四年,死于金大定十五年,明显是汉人;其妻为克石烈氏,② 克石烈当为女真纥石烈之异写,为女真人。这些通婚户的后裔,在金亡后成了汉族成员是毫无疑义的。三是金元鼎革之际,一些居住汉地的女真人,为避兵乱,或隐姓埋名,或弃官潜居,其后裔成了汉人。《嘉靖耀州志》中载, 乌古论速可,本为耀州司侯,避元兵弃官,隐居今陕西省富平县北山谷中, 子孙遂长居于此,易姓李氏,③即是明证。

原居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的约 40 万女真人,与蒙古诸部接触较早,交往频繁,深受蒙古人的影响。特别是成吉思汗发兵攻金后,他们较早归附或在

④ 参张博泉:《金史简编》,第 310 页。

⑤ 《金史》卷四六,第 1034 页。[日]三上次男著《金代女真研究》,金启 译:第 450 页认为,这个数并不正确,因为当时调查的目的,在于推排土地、奴婢、牛具的多少,用来重新确定课税的基础,拥有众多奴婢的人家自然要弄虚作假,把奴婢编入正口(女真)来呈报。据此他估计,总数“应为三百余万,至多不会超出三百五十万”。三上次男的意见不无道理。乃推测之词,尚不足引以为据。

⑥ 孙进已等:《女真史》,第 142—143 页。三上次男根据他估计总数最多不超 350 万,认为金上京路有 90

余万,其它长城以北各路凡五六十万,河北各路 100 余万,河南六七十万(《金代女真研究》第 452 页)。

⑦ 《金史》卷一○九,第 2406 页。

⑧ 元好问:《临淄县令完颜公神道碑》,《金文最》卷一○ 四,第 1506 页。

⑨ 《元史》卷一六二,第 3795 页。

① 《元史》卷一三,第 268 页。

② 参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金人姓氏》;陈述:《金史拾补五种》,第 156—178 页。

③ 《金史》卷九,第 218 页。

蒙古的统治下,在元朝“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的政策下④,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另一些从军的女真人,降附蒙古后,跟随蒙古大军西征南下,攻城掠地,分散到南方各省。如元龙虎卫上将军贾塔刺浑所部军中,就有不少女真兵,随其西征后又渡汉江,略唐、邓、申、裕诸州,攻克徐、邳等地。⑤又如谒只里,父辈归元太宗,本人在攻克江南各州后,因功拜浙东宣慰使,镇守绍兴。卒于任,子亦老温累迁为江东廉访使, 子脱脱,为淮东宣慰使。⑥再如完颜石柱,父拿住归元太祖,因功累迁总管八都军。袭父职后,屡建战功,升任四川西道宣慰使、总管随路八都万户、四川行省参加政事。

1283 年卒后,其弟真童袭为随路八都万户(11)。以上例子虽为元初的情况,但跟随蒙古军到南方各省的女真上层人物及其部属,其中有不少人留住下来,后来成了汉人。

留住东北地区的约 200 万女真人,据 1193 年(金明昌四年)统计,居上京、蒲与、速频、易懒、胡里改等路的猛安谋克民户,计 176000 余户,⑧每

户按 5 口计算,近 100 万人;其余 100 万人,分布在辽河、鸭绿江流域。他

们的去向,居上京等地的近 100 余万人,除在蒙古兵征讨东夏国时,有小部分死于战乱外,余皆成了元开元路和合兰府水达达等路下的女真人。居住辽河、鸭绿江流域的 100 余万女真人,1216 年蒲鲜万奴叛蒙古东迁女真故地时, 带去数十万人,⑨除战乱中少数死亡外,后也大多成了开元路、合兰府水达达等路下的女真人。辽河一带剩下的数十万女真人,在元代还以女真名称活动, 其中有少数被迁移到江苏扬州、淮南芍陂屯田,⑩到了明朝中叶,大多对汉文化已“煦濡浃深,礼乐文物彬彬然矣”(,即逐渐与汉人一致,成了汉人的一部分。

总之,金亡后的女真人,大多被同化于汉族,部分加入了蒙古族,有 100 万左右在元代仍保持女真旧俗,到了明代,被中原人分别称之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