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蒙古及其周邻各部源流

据蒙古人传说,蒙古部先世,原居住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山野森林中,从事于狩猎生活。从 有关记载考察,蒙古人离开额尔古纳河山林走向游牧生活, 约于公元 8 世纪以后。据说他们都根源于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这两个人

(有的认为是两个部落)。在离开山林后,便驻居于斡难河(鄂嫩河)上源的不儿罕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迅速蕃衍出众多氏族和部落。这些氏

② 《蒙古族族源新考》,第 4、13、108 页。

③ 参阅亦邻真:《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 年第 3、4 期。

④ 王尧译:《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记文书》,《敦煌吐蕃文献选》。

⑤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2 册,第 227 页。

⑥ 参阅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1 册,第 251、252 页。

⑦ 额尔古纳河,即《旧唐书》卷一九九《室韦传》中的“望建河”,《新唐书》卷二一九《室韦传》的“室建河”。“室建河” 系“望建河”之讹。

⑧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第 6—7 页。

⑨ 参阅韩儒林:《穹庐集》,第 152 页。

⑩ 赵珙《蒙鞑备录》:“今鞑之始起,并无文书 今二年以来,因金国叛亡降附之臣,无地容身,愿为彼用,始教之 文书。于金国往来,都用汉字 又慕蒙为雄国,故以国号曰‘大蒙古国’,亦女真亡臣教之也。”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 记》卷一九《鞑靼款塞》条:“蒙人既侵金国,乃自号‘大蒙古国’, 边吏因以‘蒙古’称之。”

族和部落,按其血亲关系,分成两大支:尼伦蒙古和迭儿列斤(勤)蒙古。“尼伦蒙古”意思是“出身纯洁”的蒙古人,包括许多氏族和部落。据

《元朝秘史》记载,约有近 30 个部落首领,均为朵奔伯颜妻阿阑豁阿之子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撤勒只、孛端察儿的后代。尼伦蒙古,又可分为“原来意义上的尼伦”和“乞牙惕尼伦”两支。①尼伦是指出自成吉思汗三世祖合不勒汗以前的阿阑豁阿后裔及合不勒汗兄弟各氏族,包括合塔斤、撒勒只兀惕、泰亦赤兀惕(又作泰赤乌)、赫儿帖干、昔只兀惕、捏古思(又名赤那思)、那牙勤、兀鲁惕、忙兀惕、朵儿边、八邻、八鲁刺思、合答儿斤、照烈惕、不答惕、朵豁刺惕、别速惕、雪干、轻吉牙惕等各氏族。“乞牙惕尼伦”, 则指出自合不勒汗裔的各氏族。“乞牙惕”又有“一般乞牙惕”与 “乞牙惕

—孛儿只斤”之分②。“一般乞牙惕”指出自除阿速该把阿秃儿外的合不勒汗裔各宗支,包括禹儿勤、敞失兀惕、及乞牙惕一牙撒儿等各氏族。“乞牙惕

—孛儿只斤”指出自成吉思汗父阿速该把阿秃儿裔各氏族。因其人眼睛发蓝, 故又称为“蓝眼乞牙惕”。③

“迭儿列斤蒙古”,意谓“一般蒙古人”,是指源自曾遁入额尔古纳河山林的捏古思和乞牙惕两部落残余④。其中包括:兀良哈惕、弘吉刺惕、亦乞刺思、斡勒忽讷惕、豁罗刺思、额勒只斤、弘里兀惕、斡罗纳兀惕、晃豁坛、阿鲁刺惕、乞里克讷惕、许慎、速勒都思、嫩真、亦勒都儿勤、巴牙兀惕、轻吉惕等各氏族。

尼伦蒙古和迭儿列斤蒙古合称合木黑蒙古,意谓全体蒙古人。

蒙古各氏族原是由血亲关系结合而成的氏族集团,既无“君长”,亦不相统属。至海都时,各氏族便“稍能连结合成一部落”⑤并开始产生正式首领。

《元史》记载,蒙古部自孛端察儿死后,其子八林昔黑刺秃合必畜(《秘史》作“把林失亦刺秃合必赤”)、孙咩燃笃敦(蔑年土敦)相继嗣位。咩燃笃敦妻莫挐伦生七子而寡,性刚急。有一次,因押刺伊而(札刺亦儿)部幼童掘其田间草根为食,会莫挐伦乘车经过,而驱车辗伤诸幼童,有的伤重致死。押刺伊而人怨,尽夺莫挐伦马群。莫挐伦诸子得报,驰骑往追。结果,与莫挐伦俱为押刺伊而所杀。唯一长孙(应为子)海都年幼,被其乳母匿于积木中,得以幸免。及海都年长,其叔父纳真(一译纳臣)等,便率忽怯谷诸民, “共立为君”,败押刺伊而部,“形势浸大”。⑥在拉施特《史集》中,也有相似的记载,海都之所以能躲避札刺亦儿人的杀害,书中指出是因为他那时正巧在坚不兀惕部落做女婿,而不是如前所述被“匿于积木中”。是书还给海都冠以“汗”号。⑦显而易见,这是蒙古部从氏族走向形成部落的开端。

海都死后,其子察刺合领忽、孙想昆必勒格相继嗣立,势力似乎又有所扩大。不仅拥有强大军队,而且取得了当时统治中国北方的辽朝的官号。所谓“领忽”,即“令稳”音转;“想昆”,即“详稳”的变音,俱为契丹部

①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129、130 页。

② 同上书,第 130 页、第 250 页。

③ 同上书,第 130 页。

④ 同上书,第 249 页。

⑤ 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一《本纪第一》。

⑥ 《元史》卷一,第 3 页。

⑦ 据《元朝秘史》记载,真正统一蒙古各部并称汗的应是合不勒汗。详见下文。

族官称。据说强大的泰亦赤兀惕(泰赤乌)就是以察刺合领忽为始祖而分衍出来的。当时蒙古部似尚未实现真正的部落联盟,真正的联盟大概产生于合不勒汗统治时期。《元朝秘史》记载当时的情况说:“众达达百姓,合不[勒] 皇帝管着来。”①屠寄:《蒙兀儿史记》说,想昆必勒格死,其从侄合不勒汗“代领其众”。合不勒汗因“威望甚盛,部族归心”,“辖蒙兀全部,于时始有可汗之号”。②

合不勒汗是乞牙惕(乞颜)氏各部落的始祖。他虽然“名声昭著”,③ 拥有统辖蒙兀全部的权力,但因当时泰亦赤兀惕部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因此在他死后,部落首领便仍由想昆必勒格子俺巴孩汗继承。俺巴孩不久为金朝所杀,各部落通过共同会议,又拥立忽图刺合罕(合不勒汗子)为首领。由他统辖“全部军队”,向金朝进行报复。④但忽图刺合罕在位时间也不长,此后便由他的侄子也速该把阿秃儿进行统治。也速该由于作战勇敢,曾多次与其它蒙古部落,其中包括塔塔儿部落进行战争,故“名声很高,受到所有人们的承认和尊敬”。⑤因而,在他统治下,蒙古部实际上已从一个弱小部落发展成为蒙古高原强大的政治势力了。⑥

正当合木黑蒙古人兴起之际,驻居于蒙古高原从事游牧和狩猎的札刺亦儿(即前述的押刺伊而)、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汪古以及斡亦刺惕等各部落势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部落,与合木黑蒙古人有的语言相近、习俗相类;有的则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有的已产生国家政权机构; 有的则仍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总之,民族成分复杂,生产发展水平很不一致。下面拟将各重要部落略作介绍。

札刺亦儿。旧译“押刺伊而”、“札刺儿”。《辽史》作“阻卜札刺部”。札刺亦儿人是较早西迁的一支室韦——鞑靼部落。其中有一部分曾服属于回鹘可汗。据《史集》记载,其部落由 10 大分支组成,每一分支都是人数众多的部落。居住于斡难河(鄂嫩河)和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流域的札刺亦儿人共有“七十古列延”,⑦地邻契丹,常与契丹发生战争。有一次,因契丹发动突然袭击,部众多被杀害,后幸免于难的海都举兵复仇,尽杀札刺亦儿男人,将其妻子、儿子收为奴隶。此事约发生于 11 世纪初年。

蔑儿乞惕部。又称兀都亦兀惕。旧译蔑里乞、灭里吉。《辽史》作“梅里急”。“俗骁勇,善骑射”,⑧辽、金之际始发展壮大。其首领忽鲁八曾参与北阻卜(克烈部)磨古斯的反辽战争。12 世纪下半叶,驻牧于今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下游一带,⑨是当时漠北的强部之一。有四支:兀洼思、麦古丹、

① 《元朝秘史》第 52 节,(四部丛刊本,下同)。

② 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一,《本纪第一》。

③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2 册,第 42 页。

④ 参阅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2 册,第 54 页。

⑤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2 册,第 64 页。

⑥ 参阅《元史》卷一,第 3 页。

⑦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2 册,第 18 页。“古列延”,为古代蒙古人从事游牧或作战屯营的形式。一古列延一般为一千帐幕。

⑧ 《元史》卷一三四,第 3250 页。

⑨ 参阅《元朝秘史》第 105、110、219 等节。

脱脱怜、察浑,⑩语言属蒙古语族。在成吉思汗时代,蔑儿乞惕人曾多次与成吉思汗作战,并一度抢走他的长妻孛儿帖旭真,因此当他们被战败后,便遭到残酷地屠杀,致使部落从此一蹶不振。

塔塔儿部。又称鞑靼部。它是蒙古兴起以前漠北地区“人数众多、强大、富有的部落”,①该部分支很多。其中较为出名并拥有军队和“君长”的部落就有 6 支: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阿勒赤塔塔儿、察罕塔塔儿、奎因塔塔儿、

帖烈惕塔塔儿、不鲁恢塔塔儿。全部共有 7 万户。驻牧地主要分布于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一带。曾相继臣属于辽朝和金朝, 但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克烈部。旧译“怯烈”、“凯烈”或“客列亦惕”,也是蒙古兴起前蒙古高原人口众多、势力强盛的重要部落。其名称据说是由于过去有一个首领的 7 个儿子肤色全为黑色而取得②。主要部落有 6 支:克烈(客列亦惕)、只儿斤、董合亦惕、土别兀惕、阿勒巴惕、撒合亦惕。驻牧地主要分布于肯特山和杭爱山之间的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信奉景教。部落首领常采用突厥语的名字或称号。他们可能是最早西迁的室韦—鞑靼部的后裔。陶宗仪《辍耕录》将其归入蒙古 72 种中。③《元史·槊直腯鲁华传》等将其称为“蒙古克烈(或作怯烈)氏”。《史集》也说,“他们是蒙古人的一种。”“住在斡难、怯绿连(两河沿岸)蒙古人的土地上”。④克烈人因与突厥语族部落长期错居杂处,故语言和风俗都深受其影响。

12 世纪时已建立初具规模的国家政权。其首领脱斡邻勒(即王罕)还与蒙古部阿速该把阿秃儿结为“安答”,⑤确立了互助合作关系。

乃蛮。《辽史》称“粘八葛”,《金史》称“粘拔恩”。是蒙古高原西部势力最强大的游牧部落。初居谦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后始逐步南迁,散布于阿尔泰山一带。东邻克烈,西至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 北抵吉利吉思,南界畏兀儿。语言属突厥语族。信奉景教。部落也有很多分支,经济、文化较诸蒙古部落发达。在蒙古人兴起以前已建立起国家机构, 并拥有精良、庞大的军队,经常同克烈部发生战争。

汪古。又称“白达达”。原是辽朝属部,居于阴山以北地区。后附金朝, 为金守护长城,首领自称为沙陀突厥后裔。居民成分复杂,有突厥人、蒙古人、吐谷浑人、党项人等。故族源有沙陀突厥说、回鹘说、达怛说、党项说四种。文化发展程度较高,为中原文化传入蒙古地区的重要媒介。

斡亦刺惕等部。在蒙古高原北部山地,分布于广阔而茂密的森林中。在蒙古部兴起以前,这里一直是斡亦刺惕、巴尔忽惕、不里牙惕、豁里、秃马惕、不卢合臣、帖良古惕等森林狩猎民生息繁衍之地。这些部落,虽然经济、文化较之蒙古部落后,但也“都有各自的首领”,⑥有的同蒙古部贵族还有姻亲关系。如《史集》载,斡亦刺惕人住于“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

⑩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1 册第 186 页作“兀合思”、“木丹”、“秃答黑邻”和“只温”。

① 参阅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2 册,第 121 页。

② 参阅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1 册,第 209 页。

③ 参阅《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

④ 汉泽《史集》第 1 眷第 1 册,第 207 页。

⑤ “安答”,蒙古语,意为“盟友”、“义兄弟”。

⑥ 汉译《史集》第 1 卷第 1 册,第 199 页。

讲蒙古语,语言与其它蒙古部落略异;成吉思汗时,彼此间互相嫁娶建立起“义兄弟姻亲关系”。①至于其余各部,其生活习俗,有些也与蒙古人相类似, 如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客思的迷,就以“熟悉蒙古药剂,用蒙古(方法) 很好地治病闻名于世”。②

以上各部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彼此间经常互相攻战,并逐步形成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四大部落集团。蒙古部的兴起,不仅打破了四大集团各自称雄的政治局面,与此同时,还使各部出现分裂和改组, 最后形成以蒙古部为核心的统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