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七雄兼并与诸夏大认同
对《春秋》所记 242 年历史,战国晚叶《公羊传》以“大一统”为宗旨总结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的“三世说”。东汉末何休解释“三世”是指:“所见者谓昭、定、哀”(前 541—前 481),“所闻世者文、宣、成、襄”(前 626—前 542),“所传闻世谓隐、桓、庄、闵、僖”
(前 722—前 627)各不同时期①。按照公羊派的历史观,认为所传闻世是“据乱世”、“内其国外诸夏”;所闻世是“升平世”、“内诸夏而外夷狄”; 所见世为“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②,已实现“王者无外”,天下大一统的太平盛世。实际上孔子没有见到大一统,《公羊传》成书的时期也未统一,不过统一的趋势已经明朗,原有的夷夏界限已经消失, 当时人们认为统一了就太平了的政治理想即将实现。公羊派是从“大一统” 出发看到了并且肯定当时的民族大融合、诸夏大认同的事实。所指“夷狄进至于爵”与中原诸侯并列,主要是指秦、楚。这种大认同,表明华夏民族共同体已得到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