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真人与汉人的经济文化交往

在 10 世纪中叶(北宋初),辽统治下的女真人已向宋多次贡“名马、貂皮”,熟女真与山东半岛的汉人更有民间往来,将马海运出卖③。在金、宋对峙的 100 余年里,双方统治者虽断断续续有过三分之一时间的武力争夺,但两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一直很频繁。主要是通过榷场贸易和民间走私两条渠道。

⑤ 《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八,第 3670 页,孝宗隆兴元年六月癸亥条载:“至是帝以符离师溃,乃议讲和。”

⑥ 《金史纪事本末》卷三一引《续纲目》第 531 页。

⑦ 《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八,第 3674 页,孝宗隆兴元年八月戊寅条。

⑧ 有作和议成于 1164 年。此据《宋史纪事本末》卷七七,第 823 页;《金史》卷六,第 135 页;《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九,第 3695、3696 页。

⑨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三,第 925 页。

⑩ 同上书,第 930 页。⑤⑨⑤

①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三,第 931—934 页;参《金史》卷一二,第 282、283 页。

② 《金史》卷一四,第 303 页;《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六,第 955、956 页。

③ 《金史》卷一五,第 327—341 页;《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六,第 961—963 页。

榷场贸易:榷场,为双方商人在政府严格监督下的互市场所④。金宋设榷场之议,始于 1123 年初,阿骨打在致宋国书中首先提出,选择“稳便处所, 起置榷场”,以通贸易。宋随即答书“并如来书所谕”⑤。由于金灭辽后旋即发动征宋战争,设置之议未见实行。绍兴和议后的 1142 年,金同意宋在沿边设榷场,先后于寿、邓、唐、秦、颍、蔡、巩、洮、泗等州及凤翔府、胶西县等地设立榷场,宋则置榷场于盱胎军、淮西、京西、陕西等地。榷场在开设 17 年后,因海陵王积极准备南伐,金除留泗州一处外,余皆关闭;宋相应亦只留盱眙一处,余并罢之。战争爆发后,双方仅存的一处,亦均关闭。⑥1164 年,隆兴和议成,随之金复榷场,宋亦于次年在盱眙军、襄阳、寿春、光州等地复置。10 余年后,金疑宋与西辽“交通”,对陕西沿边榷场除留一处外, 余悉罢之。1205 年,宋发动开禧北伐,双方榷场又多关闭。3 年后和议再成, 宋请如旧置榷场,金在唐、邓、寿、泗、息等州及秦、凤之地复置。此后, 金、宋用兵之日多,榷场废置无常。来由榷场输出的物品,有茶、象牙、牛、犀角、丹砂、香药、生姜、陈皮、糖、干鲜果、丝织品、木棉、虔布、铜钱和米等,金向宋输出的,有北丝、北绢、北珠、貂皮、松子、蕃罗及人参、甘草、紫草和红龙等⑦。从金、宋两王朝在榷场岁获的税收额看,榷场贸易量很大。如:金泗州场大定年间岁收入 53467 贯,承安元年增至 107893 贯;其

间宋亦岁得 43000 贯。又如秦州西子城场,大定年间恢复时金岁获 33656 贯,

承安元年年收入比大定时增加近 4 倍⑧。

民间走私贩卖:金、宋在和平相处时虽有榷场交易互通有无,但由于时战时和,故双方对榷场贸易品凡属军用或紧缺物资,多次下令禁止,致使这些物品成为走私贩卖的主要货物;另一方面,商人为了逃避纳税获厚利,对榷场允许交易的货物亦偷运私相买卖。于是,民间的走私贩卖成了两民族人民互通有无另一主要渠道。岑家梧认为,走私贩易货物不论种类和数量,都比榷场的多得多。⑨因为宋臣在讲两淮间私相贸易之弊时,举郑庄私渡贩运的牛,“每岁春秋三纲,至七八万头”⑩。金方私贩出境的,主要为盐、米面、马等,①宋方偷运卖出的,主要有茶、米、银、铜钱、耕牛、战马等。

金境内的女真和汉人间的经济交往,虽无上述大宗贸易,但存在频繁而广泛的交换则是事实。此外,宋每年向金纳银绢数 10 万两匹,双方贺正旦、生辰时的馈赠等,实际亦起了经济交流作用。

女真与汉人的文化交流,由于女真崛兴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当时汉文化已相当发达,交流主要表现为女真人对汉文化的吸收。但因金、宋对峙时期

④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六,第 968 页。

⑤ 据《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七,第 4547 页载,金哀宗在金亡前一年还说:“ 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矣。”此虽是夸口之辞,但可察知宋军之战斗力。

⑥ 《宋史》卷四一,第 797、798 页;《宋史纪事本末》卷九一,第 1025 页。

⑦ 《文献通考》卷三二七,第 2570、2571 页;《三朝北盟会编》卷三,第 8、9 页。

⑧ 《金史》卷五○,第 1113 页载:“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大有助于经用焉。”

⑨ 《三朝北明会编》卷一三,第 12 页;卷一四,第 4 页。

⑩ 《金史》卷五○,第 1113 页;《宋史》卷一八六,第 4565 页。

① 《金史》卷四九,第 1108 页;卷五○第 1114 页。《宋会要辑稿》第 140 册,《食货》卷三八,第 5487

页。参张博泉:《金史简编》第 209 页。

女真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故女真文化也给汉人以强烈影响。女真人吸取汉文化,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从降金和陷金的汉族士人与官吏获得;再是向被扣留于金的宋使臣学习;三是提倡学习儒家经典和汉人诗文集。

金在灭辽破宋的过程中,俘获了大批仕辽、仕宋的官吏和士人,女真贵族对其中有用之人材,不仅吸收他们参加政府工作,用其帮助创建各种制度和建立城郭,而且还拜之为师,向其学习汉文化。如:韩企先,燕京人,仕辽官至中书令,降金后,金太宗知其博通经史,调至京城,担任尚书右丞相, 对仪礼制度“或因或革,咸取折衷”②。韩昉亦为燕京人,辽末进士,归金后,不仅许多制度的创制皆出其手,而且后来即位的熙宗,亦从其获得儒学之教, “尽失女真故态”,熙宗推行汉官制,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他的影响。③张用直, 为居辽临演府的汉人,“少以学行称”,陷金后,被宗干招致于家,做了海陵王亮及其兄充的老师。亮为王后,又令教其子,并说:“朕虽不能博通经史,亦粗有所闻,皆卿平昔辅导之力。太子方求学,宜善导之。”④金朝帝王及贵族如此崇尚汉文化,一般女真人在与汉人错居杂处中向汉儒学习,自不待言。

在金、宋交往中,宋遣赴金的使臣,许多均是文化造诣很高的人,金扣留他们不放归,或授之以官,或请以为师,向其学习汉文化。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字文虚中,蜀人,1128“年(金天会六年)使金,女真贵族颇爱其“才艺”,加之官爵,即受之。他与韩昉等人为金廷“掌词命”,又为撰金

《太祖睿德神功牌》文,为熙宗批答大臣奏请,是宋使中对熙宗改革影响最大的物⑤。张邵,乌江人,1129 年奉命使金被扣留,又因不屈被拘囚,居会宁时,“金人多从之学”⑥。洪皓,番易(鄱阳)人,出使金国被扣留 10 余年,刚直不阿,辞不就官,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金人“争钞诵,求锓梓”。金宰相完颜希尹爱其才,“使教其八子”⑦。《宋人佚事汇编》中还谈及其在金期间,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默写在晒干的桦树皮上,教授当地的百姓子弟,被称之为“桦皮四书”。

女真贵族对取得汉图书文籍,视同珍宝,甚或过之。早在 1121 年阿骨打发兵攻取辽中京时,就诏谕诸将领:“若克中京,所得礼乐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阙。”①1127 年初,金统帅宗翰在灭北宋还军时,将来都城中的公私图书典籍与玉帛、室玩等大索一空,载之以归。②另外,南方一些士大夫赴金国时,亦皆携入不少书籍。③汉籍入金后,成了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又一主要途径。熙宗即位后,读《尚书》、《论语》等,夜以继日。④为了不懂汉文

② 《金史》卷五○,第 1114、1115 页。

③ 岑家梧:《金代女真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载《民族研究》1979 年第 2 期,第 16 页。

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六,第 3117 页。

⑤ 金章宗曾规定,私卖马者“至界欲卖而为所捕即论死”(《金史》卷一二,第 277 页)。

⑥ 《金史》卷七八,第 1777、1778 页。

⑦ 《金史》卷一二五,第 2714、2715 页;《大金国志》卷一二,第 179 页。

① 《金史》卷一○五,第 2314 页。

② 《金史》卷七九,第 1791、1792 页;赵冬晖:《论金熙宗时期国家政体的转变》,载《辽金史论集》第二辑,第 239 页。

③ 《宋史》卷三七三,第 11555、11556 页。

④ 同上书,第 11557—11562 页。

的女真人学习汉文化,金设立了译经所。根据金世宗旨意,译经所译出《易》、

《书》、《论语》、《孟子》、《老子》、《扬子》、《文中子》、《刘子》及《新唐书》,于 1183 年(大定二十三年)呈进世宗。世宗命宰臣颂行,说: “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⑤章宗时,学士院进唐杜甫、韩愈、刘禹锡、杜牧、贾岛、王建,宋王禹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秦观等诗文集 26 部。章宗犹不满足已得的汉籍,1194 年

(明昌五年)又下诏求购《崇文总目》内所阙书籍。⑥

除上述外,淮河以北金国境内广大的汉族士人在两民族文化交流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女真文化虽不及汉文化发达,但亦对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营养。如宋时一些记载女真史事的书籍:洪皓的《松漠纪闻》和《金国文具录》、张师颜的《金虏南迁录》、田玮的《北鄙须知》、字文懋昭的《大全国志》、张汇的《金虏节要》以及《金国明昌官制新格》、《大金集礼》、《金国世系》、

《塞北纪实》等,大多都是汉人写的,无疑参考了女真的文籍或据所见所闻所传闻写成。

两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了彼此相互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两民族人民的生活。在经济方面,金上京地区的今黑龙江省肇东县八里城、绥滨县等地出土的金代铁、铜、银制车马具,明显看出深受中原地区的影响; 而八里城发现的镰刀等农具,形制与中原地区的相似,又基本上和解放前东北农村中使用的接近。⑦另一面,今夏令时品西瓜,洪皓在返回南宋时,将女真地区的优良种子带到了他的故乡今江西省鄱阳县,⑧使西瓜在南方得以普遍栽种。在文化方面,汉文化对女真的影响是很深的:女真人习汉语,改汉姓, “学南人衣装”,信道教;女真文字依据“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创制;金熙宗令侍臣敬仰孔子,认为“其道可尊”,金世宗等命女真人“知仁义道德”; 今黑龙江省出土的金代铜镜图案大多取材于唐宋传奇故事⑨,等等。女真文化对汉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南宋都城临安,早在 1163 年(宋隆兴元年), 已“士庶服饰乱常,声音乱雅”;从金境返回、“归正”至南宋的汉人,“往往承前不改胡服,及诸军又有效习蕃装,兼音乐杂以女真”⑩。而在金境内的原北宋都城(今开封市),女真衣冠当时更为流行,范大成的《相国寺》诗中即有“闻说今朝恰开寺,羊裘狼帽趁时新”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