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读教材,熟悉教材

通读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熟悉教材,是历史教师备课的第一步。

教学大纲是教委制订的指导性文件,对编写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都具有指导作用。历史教学大纲确定了历史学科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了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确定了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外古今的比例,课时分配和知识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历史教师所必须掌握和遵循的原则和总的精神。因此,每一个历史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前,首先通读大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大纲的说明部分。“说明” 是个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掌握了大纲规定的原则和总的精神,教材中每章每节或每课的具体准备才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也才有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读物。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教师不仅要通读大纲,还要通读新教材,以求了解全书的概貌,掌握全书的线索。教科书经常会有些修改,还要掌握教材作了哪些变动,并且揣摩变动的原因。如 10 年动乱以后的若干年里,对于孔子其人,教科书的写法经历了“孔子的反动思想”、“孔子的思想”、和“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变动过程;如把“五四”运动时,北京 3000 多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改成“集合”。这些改动都有科学的依据,体现出时代的精神。教师对全部教材胸中有一个全局,有一个总的盘算,哪里应该前后挂钩, 哪里应该设下伏笔,某个问题应该通过几个章节(或课)逐渐由浅入深,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心中有一个数了,然后从全局到局部,逐章逐节(或逐课)具体考虑讲课计划,写出教案。这样的备课步骤,比之有的教师不先看一看全书,拿起课本,就一章一节的具体准备,有如懒汉吃黄瓜, 吃一段,洗一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然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因此,通读大纲和教材,熟悉大纲和教材,是历史教师备课时不可忽视的第一步。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不能认为可有可无,不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