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字”要灵活应用

小字部分是新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字不仅是大字的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增添了知识点,拓宽了知识面,提供了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感性材料。小字的内容大多写得生动具体,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小字的内容除了加上符号“☆”的以外,都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可讲可不讲, 给了教师很大的灵活性。怎样处理小字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究竟应该取什么,舍什么,便成为教师使用新教材时的一大难题,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一项急需解决的新的任务。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研讨的过程。

新教材使用伊始,我对小字的取舍提出几点想法,是否恰当,请大家指教。

小字的取舍,选择的标准,要以所在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因时因地制宜。除此之外,我想还要规定几条原则。

  1. 从是否是重点而定,是则讲。如张衡发明地动仪是第一册第 19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课的重点之一,那么,关于地动仪的结构以及地动仪怎样测知地震方向的这一段小字便应该讲。

  2. 从是否能有助于完成教学目的而定,是则讲。如第二册 23 课“华侨和南洋的开发”一目虽非重点,但小字描述华侨开发南洋的辛勤劳动和开发南洋贡献之大,写得具体、生动、感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应该讲。

3、从是否是要害而定,是则讲。要害在这里是指缺了它,课就无法连贯下去的意思。如第三册 17 课“保路运动”一目,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爆发的前奏,从教材的编写来说,它又是 17、18 两课前后文的交汇点。因此,保路运动非但是该课重点之一,而且是上下衔接的一个“扣”,一个要害,缺了它,课就讲不下去,因此应该讲。

4.从是否能满足学生求知欲而定,是则讲。如第一册 13 课“楚汉之争” 一目中,关于鸿门宴的内容属此。有些历史内容,在民间流传甚广,学生看过电影电视,或者听过评书、用过成语,读过故事,所以兴趣特别浓,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求知欲特别强。因此,尽管鸿门宴既非重点,又不见于大字, 但由于鸿门宴故事人所共知,学生兴趣大。教材编者也给了暗示,既有较为详尽的小字,又配备了插图,对这一内容,教师就应该讲。

除此之外,时间的条件自然也是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