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层次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试题模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命题指导思想从“两个有利”(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教学)向“以选拔为主”的转变。对中学教学来说,明确提出要有利于中学教

学改革,增加“改革”两字,反映了形势发展的要求。它强化了高考的导向作用,表明高考命题不是被动适应、照顾中学教学的现状,而是要检阅、促进中学的教学改革。第二个转变是命题原则从“依纲照本”向“依纲用本” 的转变。“用本”就是要求对教材内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答题时,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要充分理解有关内容,善于归纳概括,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第三个转变是命题模式从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向考查学科能力的转变。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制定的历史高考评价目标(能力要求),是实现“三个转变”的重大决策,为能力考查提供了权威依据和实施手段。

历史高考的新形势,促进了我们对能力培养问题的深入思考。怎样使中学历史教学能力的培养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问题,从深层次看,它是促进中学历史教学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中学历史教学能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问题,应该也只能放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中进行考察,才会得出正确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制定的能力要求是教学大纲能力要求的进一步完善和必要补充,不是改弦更张,另搞一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发现,中学历史教学所要培养的能力不管以多少种形式或从什么角度表述出来,都应该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化,都应该体现在对历史现象、历史进程的掌握、分析、总结和表述之中。换句话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去掌握、分析、总结、表述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表述历史的能力融合于其他三项能力之中。因此,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掌握、分析、总结历史,就是中学生通过历史教学应该形成的最佳“智能结构”。我认为这是对教学大纲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较为完整、准确的理解。根据这种理解, 我把中学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层次划分为三等九级。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指教材中用以展示历史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线索。这个层次,从思维深浅程度的顺序来看,是从记忆水平进入理解水平,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学中首先必须解决知识的记忆问题。第二级是基本概念的形成。历史概念的形成,建立在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之上,是高一级的能力要求。第三级是基本线索的清理。历史基本线索反映了历史进程的基本方面或某一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在历史教学中通常以“知识归类”的形式来清理。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次,主要任务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纵向系列。

第二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 运用掌握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这个层次,从思维深浅程度的顺序来说,是从理解水平进入说明水平。按照分析、综合、比较的思维过程也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历史现象的分析。

要求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其本质和特征,正确地说明和评价历史。第二级是历史现象的综合。这是建立在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揭示历史现象间的本质联系,展示历史现象的全貌或转变过程。第三级是历史现象的比较。即在可比的前提下,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制度、思潮等, 说明异同,分析缘由,更深刻地认识历史规律。第二个层次是中心层次,学生智能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这里。这个层次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融汇贯

通,运用自如,表述精当。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基础知识与多项运用能力为一体的问题来训练学生。

第三个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扩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集中、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进取开拓精神。从思维深浅程度的顺序来说,是从说明水平进入探究水平。按照探究的深广程度,历史思维的扩展又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历史问题的辩证思维,使学生既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又认识到它的曲折性、复杂性。第二级是学术问题的争鸣。结合教学重点适当介绍史学争鸣问题、文物考古的新成就和耐人寻昧的历史之谜,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历史、探究问题的兴趣。第三级是历史问题的质疑问难。启发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和不同的见解,这既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必要手段,又是教师接受反馈、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有效措施。第三层次是中学阶段培养能力的最高层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质疑问难,达到师生的教学相长。这个层次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解决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是扩大视野、启迪思路、激发热情、培养兴趣,促使他们学得更积极主动、更富有成效。

上述能力层次的划分,其特点和实践意义在于:①它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阶段确定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或不同的侧重点,做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如纵向联系的系统归纳、横向联系的截面解剖,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渗透思想教育三者紧密结合起来。②它以发挥思维整体功能为归宿。各等级之间不仅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特别是政治、语文、地理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阶段,联系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③它要求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它服务,从而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在一系列能力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具体技能技巧的训练,如记忆、理解、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技能技巧,使学生的思维训练更具有目的性和实践性。④它可以与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能力考查的评价目标相结合。评价目标与能力层次的划分都是以大纲的要求为基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容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能力层次的划分完全可以体现评价目标的能力要求。反过来,评价目标的能力要求也完全可以在能力层次的划分中反映出来。我们可以根据能力培养层次和评价目标二者一致、吻合的关系制成一个中学历史能力培养与考查的对应序列表

(附后),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在能力的峰峦上奋勇攀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思维过程的联系性和复杂性,本表只能是一个大体的能力培养与考查的递进序列,各等级之间很难有一个绝对分界的标准。应用时要把握它的整体性,不要机械地孤立对待。如叙述过程和分析原因,虽然分为两级能力要求,但却可以合为一个评价目标,实际上很多试题不止一个评价目标,也不限于一个能力层次。再如分析历史与总结历史两个层次的划分,也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分析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总结历史。这里所说的“总结历史”主要是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进取精神而提出的。还有, 表中的能力培养与考查对应序列不等同于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序列。试题难易程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并不完全决定于能力层次和评价目标高低。不能说低一级的能力要求就一定是试题的难度小,就可以马虎对待。总之,把培养层次与评价目标结合起来,不仅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有规律可循,而

且与历史高考的能力考查能够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之中实现双向提高的目的,以求这一重要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

中学历史能力培养与考查对应序列表

能力类别

培养层次

评价目标

考查的主要手段

表述历史的能力

掌握历史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本史实的记忆

确切地再现或再认重要史实

选择填空识图解词列举

基本概念的形成

准确地表述历史概念

基本线索的清理

理清历史现象的来龙脉

分析历史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运用

历史现象的分析

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资料,得

出正确结论

列举材料解析问答

历史现象的综合

综合历史现象或历史材料,进行正确评述

历史现象的比较

比较历史现象或历史材料,得

出相应的正确结论

总结历史的能力

历史思维的扩展

历史问题的辩证思维

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问答阅读讨论

历史问题的学术争

对学术界争议的问题有所了

解,并能谈出自己的看法

历史问题的质疑问难

对教材或讲授能质疑问难,促进教学相长

注:第三层次不是高考要求,表中所列评价目标和考查手段仅供培养探究精神的参考。

三、介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和基本保证,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业务水平。介绍和组织教师研讨教学方法,是历史教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除了结合各项教研活动特别是组织经验交流课进行以外,我还做了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