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形象涌现,历历在目(形象记忆法)

我们从信息编码原理中已经了解,形象代码包括物体空间形象和声音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许多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形象的事物,只有用形象编码才记得深刻和持久。70 至 20 万年前北京人的模样如何,文字和口头的介绍即使详细,印象终觉模糊。如果将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像置于案头, 则其头部三突出(眉骨、颧骨、嘴巴)与三低平(头顶、鼻子、下巴)的形

象便一目了然,经久不忘。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如果只看文字材料,终觉不甚了然。文字资料配以图片,印象便较清晰。如果到历史博物馆实地看一看,不但对这两件历史文物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对司母戊鼎的雄浑硕大, 四羊方尊之雄奇精美,就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形象记忆法就是形象编码来记忆,或者说,寓记忆于形象之中。历史是过去的现象,要重现过去的形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想当然”耳。形象记忆法,大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 仔细观察文物,把应该记住的内容记住

这是直接的形象记忆。直接的形象记忆与文字的记忆结合起来,效果最好。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历史文物是有限的,一般只能通过图片、照片来了解, 这种间接的形象记忆,效果也很好。

  1. 仔细观察历史插图,加以想象,结合文字叙述来记

许多历史插图是根据古代砷刻、壁画、文物上的装饰等复制的,也具有文物性质,可当文物对待。有些插图则是按历史文献的记载,参考一些文物资料,由历史美术工作者创造的。如《中国历史》第一册上的《大泽乡起义》、

《黄巾起义》、《司马迁采访史实》、《瓦岗军开仓散粮》等都是。这类插图也有助于记忆。如《大泽乡起义》表现了 900 戍卒在遇雨失期当斩,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陈胜、吴广登高一呼,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袒右为号的激愤场面;《黄巾起义》则表现了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场面:农民手拿兵器,头戴黄中,门上写着“甲子”的起义信号,旗帜上绣着“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的口号,还有头目在指挥。《瓦岗军开仓散粮》表现了瓦岗军打开兴洛仓的仓门,发放粮食,百姓扶老携幼,担挑、肩扛、驴驮,笑逐颜开, 皆大欢喜的场面。这些画面,给人的印象鲜明,再加以适当的想象,非常有助于历史过程的记忆。

  1. 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动态想象

教科书上有不少历史地图,特别是重要的战争形势图。在复习时,要边看图边想象战争过程。如看《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从大泽乡起义看起, 便想象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因遇雨误期当斩,在陈胜鼓动下,揭竿而起的情况;接着,几万人的农民军在陈建立张楚政权的情况;接着,想象起义军进攻关中,在戏与秦军大战失利,奏军反扑,吴广被部将杀害和陈胜被叛变的车夫杀害的情况;接着再想象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从彭城分别进攻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情况;刘邦从南路攻入咸阳,秦子婴投降,刘邦约法三章,收揽民心的情况;项羽入关,与刘邦对垒,宴于鸿门的情况;最后,刘邦反败为胜,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的情况。这种想象,用通俗的话说叫“过电影”。头脑中像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闪过,对主要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历史空间(形势地图) 也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