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

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是最切实际的经验,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经验,因此,应该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1981 年 9 月,我住院治病, 接到枣阳阳垱中学一位同学的来信,对教材所述大秦使臣来中国的路线提出质疑。我深为这位同学勤学好问的精神所感动,但又觉得他的质疑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由此想到全市同学的复习问题。于是,我带病写了《思之深,问之切,努力学好历史课——兼答××同学》一文,发表在《襄樊教研》上。我在回答这位同学质疑时,充分肯定他刻苦钻研、积极探究精神的同时, 勉励大家努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打好基础,把握重点,并介绍了江苏无锡市六中对照大纲听课读书的经验。1982 年 2 月,我在襄樊市四中听教改实验课时,发现一位同学学习比较得法,我就帮他总结学习经验。他写了

《要学到规律性的历史知识》一文,介绍他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教材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我把这篇文章发表在《襄樊教研》上供全市同学参考。后来这篇文章和老师的教改实验介绍、我的教改实验调查报告一并被省教研室收入《教改情况汇编》一书。

六、加强自身修养

要做一个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的有心人,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除了在平时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外,还必须在理论上有清醒独到的认识。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我觉得,如果能从理论上阐明历史教研员所应达到的素质要求,这对自己的提高乃至对全国历史教研队伍的建设都是有好处的。

历史教研工作的质量是学生、教师、教研网络、社会条件和教研员的素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这样一个公式: 历史教研工作质量=[学生(1 分)+ 教师(3 分)+ 教研网络(2 分)+ 社会条件(4 分)]× 教研员素质。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括号内各因素的总和为10 分,历史教研员素质的分值越大,乘积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历史教研员素质在历史教研工作中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教研员的素质要求是由教研工作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兼有行政性、科研性和群众性的历史教研工作,对历史教研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较高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要求历史教研员发挥一个功能——对历史教学的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 108 页,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导功能,实践两个向度——工作取向和人情取向,具备三个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文化知识结构和教研能力结构。这就是历史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序列。

发挥指导功能是对教研素质的目标规定,它集中体现了教研员素质的社会价值。而实践两个向度则是发挥指导功能的途径。第一部分所说的抓好五个环节,就是实践两个向度发挥指导功能的要点总结。

历史教研员的工作取向,就是遵循国家教育方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目的要求,调查研究历史教学现状,提出教学意见或建议,开展教改实验, 组织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交流或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指导历史教学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前进。当前,应引导广大历史教师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把“育人”与“升学”统一起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把立足点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历史教学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历史教研员的人情取向,主要是在工作取向的过程中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团结广大历史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进取并在教师群体之间形成需要互补的协调关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内聚力。

如果说实践两个取向是发挥指导功能的途径,那么,历史教研员的思想品德结构、文化知识结构和教研能力结构则是实现两个取向的基础,是发挥指导功能的前提。基础的强弱优差,决定着取向程度的高低和指导功能的大小。如果基础中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就不仅会影响指导功能的发挥,甚至会导致指导功能异化成它的反面,对历史教学工作产生消极作用。因此, 这三个结构是历史教研员素质的主体和核心。

历史教研员的思想品德结构,主要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确的教研指导恩想,全心全意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的献身精神,谦虚正派的工作作风和自觉、勤奋、勇于开拓的品格,实事求是的精神。简言之,历史教研员的思想品德结构应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恩想上的服务性、事业上的执着性和工作上的开拓性。

历史教研员的文化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历史专业知识和历史教学经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它能开拓视野、深化知识、增长智慧、丰富情感。有了这种潜在能力,研究教学开展工作时,思路就比较清晰、开阔,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历史教研员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他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然而,历史教研员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历史教研员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比较优秀的历史教师。他的经验应该既是自己的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教学经验,同时又包括吸收并消化了的别人的先进经验。有了这样的经验,研究教学和指导教学就比较实在、比较可信,就能比较顺利地实践工作取向。

历史教研员的教研能力结构应该是一个多种智能的网络。从教研工作的实践来看,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四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教学示范能力,就是要能教能研,备课、上课、成绩考核、质量分析和评估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能成为教师的榜样。科研能力就是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反馈的能力。它要求历史教研工作者深入基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意见(包括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教学方案、教学参考和专题研究论著等),

用以指导教学和教改实践。要顺利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历史教研员应能够独当一面,多谋善断。工作要放得开,收得拢, 善于集中教师的智慧,把心中的教研构思化为教师们的实际行动,以保证教研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表达能力也是历史教研员的必备条件。就语言表达能力来说,在调查、讨论、交谈和开会时的发言,应该做到准确、精练,条理清晰,具有号召力和鼓动力,有时还需要富有情趣和幽默感。至于文字表达能力,更是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的有力杠杆。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教学、教改和教研情况,也写不出较高质量的经验总结和教研文章。

一个功能、两个取向、三个结构加上五个环节,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历史教研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理论给实践以指导,实践给理论以活力。尽管理论上认识到的问题并不等于实践完全解决了的问题,实际上我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对照历史教研员的素质要求,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坚信追求是最大的幸福,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上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 就能够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把历史教研工作做得更深入细致、更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