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理好几对矛盾——编织出一个美的课堂结构

历史课堂教学要讲究一个美字,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种关系,编织出一个美的课堂结构。

  1. 始与终

上课伊始,教师的开场锣鼓要一炮打响。开场锣鼓打响了,学生的注意

力吸引住了,思路打开了,思想活跃了,学生就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兴味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开场锣鼓打响了,教师讲顺了,思绪如汩汩泉涌,语言能脱口而出,整堂课就有可能讲出自己的高水平来。几分钟的导言,直接关系着 45 分钟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历史课的开场锣鼓不能老一套,千篇一律,缺乏变化的教法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课导入新课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因人因课而异: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承前启后,复习旧课;或设疑置问,勾起悬念;或交待目的,介绍概要;或吟诵诗词,评说故事;或浸谈时事,由近及远;或从偶发事件,即兴导入⋯⋯

开场锣鼓,导入新课,话不必多,时间不必长,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了悬念,产生了求知欲,进入了情境,激起了学习新课的兴趣,锣鼓便算打响。接下来,一幕幕精彩的好戏便可以上场表演了。

一场精采的演出,心须有好戏来压轴;一堂成功的好课,善始还需善终。压轴好戏能够赢来满堂喝采,留下余音绕梁;精美的结尾能够探微见源,画龙点睛,为一堂成功的好课锦上添花。

课堂结尾的做法也不能千课一面,可以是总括大意;可以是列表、划书; 可以是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也可以是探微寻源,更上层楼;或者是意犹未尽,留下一串悬念⋯⋯

开场和结尾,一始一终。如能做到善始善终,一幅成功的课堂结构图便已经依稀可见。

  1. 张与弛

一堂课是一个整体,教师备课时,心中便要有一个总体布局。45 分钟绝不能匀速前进。重点与难点,高潮与低谷,务要详略有别,错落有致,呈现出课堂结构中的节奏感与旋律美。

是重点,是高潮,便要使出你浑身解数,搬出你十八般武艺,或引经据典,介绍文献;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或条分缕析,逻辑严密,或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或采用电化教学,音像毕具⋯⋯。

重点和高潮,是一堂课中触动学生兴奋点的高峰。一堂课只能有一两处重点或高潮。都是重点就不是重点,都是高潮就不是高潮,重点之后有轻音, 高潮之外是低谷。教师勇于攀登高峰,也要善于在低谷中细步缓行。紧张与松弛,兴奋与抑制,教师要把握住转换规律。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张弛得法,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就能在教师的“微调”中得到适当调整。

  1. 讲与练

课堂教学是师和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要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与主体,必须各得其所,讲与练,必须巧作安排。

“教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法之为害, 早已经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不练,使学生失去了“主体”的身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但也不能只练不讲,教师放弃了“主导”的作用。放任自流,或者形似设问启发,实质徒令学生照书答问, 谈不上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的失职!如果为了纠“只讲不练” 之偏而“只练不讲”,则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