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历史课堂语言的时代气息

历史课堂语言要富有时代气息。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地,在历史课上,倒是应当适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记述的原文。一句“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可以把志在“还我河山”的岳飞,满怀胜利信心,准备乘胜追击,直到完全收复失地

的豪情壮志,以及僵城大捷之后,岳家军欢庆胜利、有说有笑的时代气息, 鲜明地摆到了学生面前。

原话和原文不能用得太多,使学生难以接受。那么,什么地方引用原话原文为宜?第一,要害的地方,或者能够用原话一语道破的地方。如,林则徐禁烟,他一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了一个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毕露无遗!

第二要短而精,浅而显。如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把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既深且透,而文字浅显易懂,用字仅 22 个。如果引用的原话原文内容虽属要害,而文字艰涩,寓意费解,就不宜采用。人教社新教材各册都在课文旁专辟方框,引古人的原话原文,这是对旧课本的一大改进!

有的教师担心增加原话原文会增加难度,担心学生不容易接受。其实, 有时候补充古籍上一句原话,看似增加了难度,实则简化了教材内容,更便于记忆巩固,讲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果时,补充一句“从此漠南无王庭” 可以唤起学生一串联想:汉军取得了重大胜利,长时间里,匈奴贵族不敢再带兵到蒙古大沙漠以南骚扰,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一句原话,一段原文, 一个成语,可以形成一个概念,联想一串现象,概括一整个时代的面貌。这样做,还能把时代气息渲染得浓浓的,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得高高的, 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