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基础

  1.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是在研究人类全部历史过程中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阐明历史事件。因此,从这方面意义来说,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而存在的。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所以如此,因为历史记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这就决定了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基础的教育。

从思想教育内容来看,思想教育的各方面是互通的,但是就其涵义来说, 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最广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从而努力为之奋斗,这是一切思想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思想教育各方面内容的基础。例如道德教育,道德是有阶级性和历史性的,不同的社会的经济结构都有自己的道德观点和标准,因为道德是人们的一定行为规范,它根据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和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极端低下,人吃人的现象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时,对剥削压迫别人,不劳而获过腐朽的寄生生活,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只有共产主义道德是最客观最公正的,因为它是全人类的。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批判剥削阶级的腐朽道德观,歌颂关心大多数人民利益, 促进社会进步的道德观。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样。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例如,封建社会的爱国总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资产阶级的爱国总是爱资产阶级的国家。所以我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一方面,我不离开历史条件全盘否定古人,因为这样否定古人也就是否定自己。另一方面,我从当前需要出发来考虑教育的重点。例如,教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当然要大肆歌颂,然而对祖逖的“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岳飞的“还我河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意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我侧重歌颂他们的气节,也就是他们的艰苦奋斗献身精神。所以历史教学中各方面思想教育内容都离不开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为基础,否则会走到错误道路上去。例如,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末期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生气勃勃的,他们的反封建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歌颂他们的斗争精神。但是在资本主义后期,再去歌颂顽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人物,那就是极大的错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主张政治上的改良,我们肯定他是进步的、爱国的。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以后,同一个康有为,顽固坚持改良主义,坚决主张君主立宪,就沦为阻碍革命的保皇派。总起来说,强调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基础,就是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看它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以此来发掘教育因素。

  1. 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要十分重视揭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对飞跃质变时期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尤其重要。我认为必然性也就是要讲清必要性和可能性。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当时历史条件的客观必要性,但是光有需要还不行,还必须分析其客观可能性。例如,国家的产生既是当时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的需要,也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较大水利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原始社会有氏族议事会、部落联盟议事会,这些机构原是为全体氏族成员办事,就容易被氏族或部落联盟首领利用来压迫、剥削贫苦氏族成员和奴隶而形成国家。讲清必然性是弄清因果关系。人类历史的发展虽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波浪起伏地前进的,但是历史上任何事件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是一些历史事件、现象发展的结果。揭示因果关系会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许多内容不是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如中世纪史既讲了西欧,又讲了东方亚洲,这种联系是比较的联系。我在教学时,从各自特点中找出一般的特点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如从西欧的采邑制、日本的班田收授法、朝鲜的田柴科制度、阿拉伯的哈里发分田、

土耳其的军事采邑制中找出以土地为纽带是封建制度的共同特征。另外,历史发展有时也确会出现倒退现象,这就要突出它终究要回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上来。如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形势一夜之间出现逆转,但由于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