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同类历史概念的具体特点,抓住本质特征进行比较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容易忽视历史概念的具体特点,往往只看历史现象的共性,而不看个性,以致用一般概念代替历史概念。在学生的答卷中可以看到,当要求他们回答某次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时,他们容易千篇一律地答成“由于地主阶级对于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而不了解直接激化阶级矛盾、引起农民战争的具体原因。如秦末农民战争是由于秦朝沉重的兵役、徭役和严酷的法律使阶级矛盾激化引起,黄巾起义是由于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政治极端黑暗、对人民疯狂掠夺引起。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还容易把同类或相似的历史概念相混淆,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同类或相似的历史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1. 将发生在不同时间而性质相同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如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 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历史概念而言,我告诉学生,它们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还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扫清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革命的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三者在本质特征方面也有相异之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由于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带有妥协性,革命不彻底;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由于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这次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1. 将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

北魏的均田制与唐初的均田制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是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经济措施。二者都是把荒地分给农民,并不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剥削方式看,受田农民都要向封建国家纳租、纳调(户税)和服徭役(庸),而贵族、官僚、地主都不纳租、调,也不服徭役。由于二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学生容易混淆。为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将均田制这一历史概念在北魏和唐朝时期的不同特点向学生揭示出来。指出,在授田办法上,北魏时妇女授田,唐朝时妇女一般不授田;在剥削方式上,北魏时男子必须服徭役和兵役,而唐代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从而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客观上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过这样比较,学生对均田制这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就能分辨了。

  1. 将出现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表面类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概念加以比较我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注意把它同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发生的其它农民

战争相比较,让学生了解,虽然它们都是农民战争,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是

发生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 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爆发的农民革命运动,也就不仅具有反封建的性质,还具有反侵略的性质。又如明代中后期出现的手工工场与唐代的手工作坊表面相似,实为性质不同的两个历史概念。为了不使学生混淆,我告诉学生,除了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的不同外,还有生产关系的不同。唐代手工作坊主人与工匠的关系主要是师徒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而明中后期手工工场里的工场主与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这样,学生便对这两个性质不同的历史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