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字”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大字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地说,教师都要认真讲授。大家的文字简洁、概括,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教师一句一句演绎开来讲。其中不少地方可以利用下面一段小字,说明前面一段大字。如《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中“秦朝的暴政”一目,第一段大字只有两句话。第一句,“秦始皇在位期间,建造了许多豪华的宫殿,其中最为华丽的是阿房宫。”第二句,“他还在骊山为自己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大字下面是两段小字,分别介绍了阿房宫和骊山陵的宏伟。这大字的两句话就必须借助下面的小字来解释。如果不结合小字讲,学生要掌握大字的内容,恐怕只能靠死记硬背了。当然,具体的讲法,可以是教师讲解,可以是学生朗读,也可以是师生有问有答。特别是还有不少地方,学生对大字的理解,要借助于一系列相关的插图、小字、图注、表格等内容。如《魏孝文帝改革》一目第二段大字的内容,“迁都洛阳”要结合地图来学,“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要结合“鲜卑姓改为汉姓” 对照表来学,“改穿汉族服装”要结合插图“北朝妇女”和“汉服俑”“胡服俑”以及图注“鲜卑衣服狭而短,夹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来学。还要结合“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及其图注——“图中的帝王和大臣所穿的长袍,均已是汉族服装”来学。而孝文帝对改革,态度之坚决, 要求之严格要结合小字的叙述来学。因此,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大字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边看教科书用谈话方式进行,或朗读、或解释、或问或答, 我们的课可以上得非常生动活泼。

大字虽然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但也要按重要的,一般的,不太重要的,区分出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讲课中要区别对待。

以历史人物来说,最重要的如秦始皇、唐太宗,就要讲得全面些,教师可以用重彩浓墨,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方法去介绍他。秦始皇还可以要求学生从功与过两方面去评价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一般的重要人物,只要讲明白他的身份、称谓,点出他主要的特点即可。如商纣,只要掌握他是商朝最后一个王,是一个暴君,又如管仲,只要知道他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襄助齐桓公称霸就可以了。大字中有的人物,如南朝宋、齐、梁、陈的开国皇帝,除了宋的刘裕,其余三人萧道成、萧衍、陈霸先以及唐来八大家中除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王安石以外,其余三人苏洵、苏辙、曾巩等在教材中只是一闪而过,他们的出场往往都是行文中带出来的,教师讲课也就只要点到为止,作闪现式讲授便可以了。

以历史事件来说,《西汉与匈奴的和战》中提到了三次战争:西汉初年

的“白登之围”,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以及东汉时期窦固、窦宪两次打败北匈奴。教师讲这三次战争要不要平均使用力气呢?不能。在这三次战争中,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重点,战争规模大、时间长、战役次数多,战绩显赫,影响也大,因此教师讲课时要重点讲授。白登之围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次战争,但比之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可以说只是西汉初年,汉匈之间的一次交锋,虽然也应讲一讲大概的战况和结果,不必过于铺开来讲了。至于东汉时期窦固、窦宪的打败北匈奴,战功虽然显赫,但战争的性质和过程与西汉有类同之处,不妨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