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历史课堂语言的情感色彩

历史课堂上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几千里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着进行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而这些声音,这些画面,除了借助图片、表格、实物的应用, 音像材料的辅助,主要的应依靠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把他们再现在学生面前。历史上一些优秀人物的品德思想更需要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触动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

历史课堂语言要充分发挥出她的魅力,还要富于文采,富于感情,做到以情动人。北京三中朱尔澄老师素以寓情于理见长。在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一课中介绍了徐光启的科技成就,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及他最早接触西方科技、最早察觉到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历史贡献之后,添加了一个徐光启之死的细节,她说徐光启 71 岁死于大学士官位,“盖棺之日,囊无余资,

据说只有白银 10 两,一品大学士,不置家产,多少年来为后人钦佩。——盖棺之日,囊无余资,闪耀着徐光启金子般的品质”,启发学生从优秀科学家身上学到人生的价值。朱老师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渗透在她低沉而又坚定的语音之中,做到了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