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概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概念教学既是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历史概念的知识地位、智能作用和教育意义决定了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第一位的重要性,马虎不得。

历史概念是对具体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介于史实和线索、规律之间。从教材的知识结构来看,可以称之为“知识单元”。一方面,它源于史实, 具有确定不移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特征,即它的具体性;另一方面,它又高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

基本因素。因此,它又具有概括性。而且,历史概念的概括必然依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所以,历史概念又总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历史概念既是规律性的史实知识,又是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历史概念的这种双重品格,决定了它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依前(依据史实,概括史实)引后(形成线索,引伸规律)的特殊作用,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居于知识中心地位。实践证明, 概念不清的历史教学是失败的历史教学,是否注重和强化历史概念教学,是决定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成败优劣的一大关键。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无疑有赖于历史教学的全部活动, 然而具有决定意义的还是历史概念教学。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 是历史表象的思维结晶,是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第一步。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历史概念就成为思维基础,也可称之为“思维单元”。既然历史概念是“知识单元”,又是“思维单元”,那么它在历史教学中也就必然是“智能单元”。历史教学要培养能力,就必须从历史概念教学入手, 注重和强化历史概念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生动的直观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智育是从有理论思维的地方开始的”。如果说,历史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基础和连接点,那么,历史概念的运用即清理历史发展线索,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更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不断深化的复杂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思维特点,在初中教学中要重视历史表象的鲜明生动,善于把抽象思维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以便引导学生思维较快地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在高中教学中则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和独立性,以便系统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准确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总之,搞好历史概念教学,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智力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

中学历史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任务, 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历史概念教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而历史概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很难设想,对于基本历史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有错误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至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明君贤相、农民领袖、文化巨匠、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共产主义先驱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他们的奋斗业绩和思想情操,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启发、教育和鼓舞作用。而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业绩,往往就是重要的历史概念。这是极为丰富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可以断言,只要是成功的教学,对学生形成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必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甚至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终身引以自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