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比喻的方法

由于中学历史教材份量重、课时紧,上面提到的补充历史资料和拓宽知识面不能不受到很大的限制,不然就会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因此,要把历史课讲得生动、具体、形象些,还必须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其中运用比喻便是历史教学中增强生动性、形象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学到《独立革命以后的拉丁美洲》时,可着重抓住“一个毒瘤”(国内)和“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对外关系)这两个比喻(课本曾经采用过),并加以发挥,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就活起来了。又如把资本主义生产萌芽比作封建社会这个娘肚子里的怀胎,当这个芽头长大成树时,它就一定要突破娘肚子脱胎而出而分娩阵痛,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有些历史事件本身也常常使用比喻,我们要善于去发掘这种比喻加以利用。例如我国“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把科学称为“德先生”(由音译“德谟克拉西”而来),把民主称为“赛先生”(由音译“赛因斯”而来),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称为“孔家店”。当时提出中国要得救,就得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打倒“孔家店”。这样把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等用语都活化了(新版本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已采用)。又如清朝嘉庆年间在民间流传的两句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形象地揭露了清朝统治的腐败,是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败的一个标志。如太平天国运动时,人们把杀人如麻的曾国藩叫做“曾剃头”,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这个刽子手的无比仇恨;义和团运动时称外国侵略者为“洋鬼子”、“洋毛子”,抗日战争时称日本侵略者为“日本鬼子”,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外国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又如马克思把革命比作“历史的火车头”;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曾被当时的俄国革命群众比作黑夜中的明灯(当时布尔什维克的回忆录);新经济政策中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的措施可以用列宁的话“退一步,进两步”的比喻来说明其实质,这种比喻使原来带理论性的用语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了。所有这些,教师讲课时把它现成地拿来使用,就会使教材内容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运用比喻时,要经过认真设计和准备,要恰到好处,防止信口开河, 比喻失当,弄巧成拙;还要注意思想性,避免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