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目的性、具体性、规律性、启发性、生动性五大特点。

所谓目的性,从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来说,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说,就是要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种目的性具体到历史教学,就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含审美教育)三大任务。这种目的性必须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切实、具体地落实在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同时,还必须把完成这三大任务水乳交融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教育功能。

中学历史知识包括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部分。具体知识,指的是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具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具体知识是规律性知识的素材,规律性知识是具体知识的理性升华。从具体知识到规律性知识有两层中介环节。第一层是形成历史概念,第二层是运用历史概念找出历史发展

的客观规律。中学历史知识的这种内部结构,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具体性和规律性两大特点。具体性的要求,主要是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貌,具有准确的时空观念。规律性的要求,主要是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具体知识上升到规律性知识,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加深认识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启发性,即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具体的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规律性的历史知识是发人深思的。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具有生动性,即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环境设计、语言描述,将具体的历史知识再现于特定的历史场景, 使学生如临其境,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目的性、具体性、规律性、启发性、生动性这五大特点,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它们在教学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这五项基本原则,全面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